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作為與韓信、蕭何並稱為西漢三傑的張良,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尤其是其為劉邦制定的“暗度陳倉”計策,幫助劉邦取得關中之地,從而有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

可以說,劉邦能夠成功,武將靠得是韓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賴張良,建朝之後,劉邦曾經評價張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然而我相信大多數人對張良的印象都是溫文爾雅的儒士模樣,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張良在跟隨劉邦之前,曾經親自策劃一場針對秦始皇的刺殺行動,而且差一點就成功。

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原來,張良之所以投身反秦起義大業,是因為他與秦始皇、與秦國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張良出身於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世家,其祖父擔任三朝宰相,其父也擔任兩朝宰相,按照這個歷史軌跡,不出意外,張良也會是韓國的宰相,比較悲催的是還是出了意外,而且是重大意外。

沒等張良當上宰相,秦國的大軍就滅了韓國,雖說秦始皇對關東六國貴族還算和善,希望關東六國的貴族不要惹是生非,然而韓國的貴族還是發起了叛亂,秦始皇平定戰亂後,將韓國最後一任王韓王安殺死。

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可以說,榮華富貴的缺失並非張良仇秦的根本因素,而是國破家亡,尤其是君王的死,更激起他反秦的情緒,所以,張良散盡家財,策劃一場針對秦始皇的刺殺行動。

其實歷史上刺殺秦始皇的人並不少,早在秦始皇還未統一六國之前,燕國太子丹就曾以獻圖為藉口派遣荊軻刺殺秦王,最後以失敗告終。

當初嬴政只是秦王,而到張良要刺殺的時候,嬴政已經是統一六國的皇帝,張良想要像荊軻那樣接近嬴政已經不可能了,但是秦始皇有一個毛病,就是迷戀尋仙問道之術,喜歡到處巡遊,張良根據秦始皇喜歡巡遊的習慣,量身定製了一個刺殺計劃。

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他打探到,秦始皇在巡遊的時候,會由六匹馬拉車,而其他人則是四匹馬,於是他散盡家財僱傭了一個大力士,為這個大力士打造了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計劃就是讓這個大力士在很遠處拋這個大鐵錘擊中秦始皇的車輦。

當時張良與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東巡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陽武縣的波浪沙,等待秦始皇車隊的到來,讓張良始料未及的是,秦始皇的車隊一共三十六輛車,並沒有六架的,全部都是四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良當機立斷,讓大力士瞄準車隊中最豪華且居中的一輛,一錘過去,乘車者當即被砸死,張良趁亂逃跑。

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再次讓張良始料未及的是,砸中的那架並非秦始皇的,而是秦始皇為了迷惑刺殺人故意弄的一輛豪華車輦,劉邦口中運籌帷幄千里之外的張良,在這次刺殺行動上,有著太多的意外,當然,這並不能否定張良的智商,只不過在雙方資源匹配差距如此之大,智商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雖然刺殺失敗,張良刺殺秦始皇在當時還是引起軒然大波,秦始皇還下令全國緝捕張良,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在後來的反秦起義中,張良積極輔佐韓國王室繼承人韓王成,立其為韓王,張良為丞相,從而完成其復國復家的夙願。

當然,復韓只不過是逆勢而為的一件蠢事而已,儘管張良用盡心力,也未能開創局面,直到遇到劉邦,才有了張良開掛的人生。

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張良的計謀對劉邦的幫助是巨大的,但是仔細來看,很多計策都是貴在用“奇”,想他人所不能想,而且充滿極端,比如在劉邦在入咸陽之前,在攻打嶢關的時候,張良讓劉邦虛張聲勢,然後誘降秦軍,當時秦國內部一盤散沙,秦將看劉邦也是一號人物,於是同意投降,並且表示願意跟劉邦一起入咸陽,但是這時張良卻讓劉邦趁著秦兵懈怠的時候消滅他們,大敗秦軍。

現在人評價劉邦都認為他是腹黑的鼻祖,其實他身邊的謀士就是張良這類人,他想不腹黑都不行。

張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為何要採用極端方式刺殺他?

追根溯源,張良能夠有刺殺秦始皇的極端復仇行為,還是根深蒂固的法家思想在作怪,戰國時期韓國經過申不害變法最為推崇法家,法家分為三派,韓國的法家思想主要是重“術”,“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其中一個偏門就是搞陰謀詭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當然,韓國能過採取這樣的治國方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戰國爭霸的大環境中,韓國身邊的秦楚魏趙等四國相繼崛起,都對韓國虎視眈眈,想要生存,除了打鐵需要自身硬,詭詐之術也是必不可少的。

TAG: 張良秦始皇劉邦刺殺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