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的兩個告密者,為何一個被殺,一個卻得以封侯?

鴻門宴,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場飯局。它的發生卻是因為兩個告密者。

其時,劉邦已經先行入關,滅了秦朝,搶了頭功,擁兵十萬,駐紮在霸上。

項羽這邊雖然入關晚了點,但卻是擊破了秦軍主力,居功至偉。他自己累死累活,牽制、擊潰了秦軍主力,卻被別人撿了豆子,心裡自然不樂意。又見劉邦關閉了函谷關,頓時大怒,派人破關,引兵入關駐紮在鴻門,有兵四十萬。

此時項羽雖然心中有火,卻不好直接攻擊劉邦,畢竟大家明面上還是盟軍,共同尊楚懷王為主。項羽雖然看劉邦不順眼,但真要開打,總得找個由頭。

鴻門宴的兩個告密者,為何一個被殺,一個卻得以封侯?

這時候,火上澆油的人來了。劉邦手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到項羽那裡告了密:“沛公劉邦想當關中王,要讓秦王子嬰為丞相,珍寶財貨都被佔了去。”這話是否屬實已然不重要了,但效果很好,項羽又一次大怒,傳令:“讓兄弟們吃飽了,明天給我狠狠地打劉邦!”

古人有言:“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今日事今日畢還是很有道理的。當時若項羽直接發兵,以多擊少,劉邦猝不及防之下,肯定要吃大敗仗。但怪就怪項羽生得早了,沒聽過這句話。

但在短短的一夜時間裡,事情又起了變化。項羽這邊也出了一個告密者——項伯。項伯是項羽的小叔,當然不是有意出賣侄子,本意只是為了報恩。張良曾經於他有救命之恩,如今正在劉邦手下當差,項伯不忍看他跟著劉邦一起倒黴,就連夜趕過去叫他快跑。

但項伯低估了張良的忠誠度。張良非但沒跑,還去和劉邦說了。劉邦大驚失色,趕緊會見項伯,好一番籠絡,又是祝酒為壽,又約為兒女親家,還表示明天會親自向項羽請罪,讓他先回去講講情。

項伯比較單純,全信了,回去又說服了項羽,於是就有鴻門宴。

鴻門宴的兩個告密者,為何一個被殺,一個卻得以封侯?

吃飯的細節麻布蹲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飯桌上,劉邦殷勤備至,項羽也被矇蔽了,還有些不好意思,解釋道:“都是你那左司馬曹無傷搗的鬼,不然我也不至於這樣。”隨口一句話就害死了告密者,劉邦回營後立誅曹無傷。

反觀項伯,他不但告了密,還在宴會上出手幫劉邦擋劍,項羽並沒有絲毫責備。就算後來楚漢反目,項羽也沒有追究。

楚漢相爭時,項羽要殺劉邦他爹,又是項伯出面勸說,劉太公才留得一命。劉邦恐怕也想不到,當年和項伯的一杯酒,還有這般妙用。

項羽敗亡後,劉邦沒有誅殺項氏,還封了項伯當射陽侯,賜姓劉。只是不知道,項伯回憶往昔的時候,會不會有些後悔。

雖然告密行為令人不齒,但項伯、曹無傷二人行為性質卻有天壤之別。

曹無傷是謀私利,純粹的小人行徑。他其實有些小聰明,已然看明白了天下局勢:一山容不得二虎,劉項之間必然決裂。當時誰都不看好劉邦,恐怕劉邦自己都如此認為,不然也不會冒著風險去吃飯了。所以曹無傷才會預先投誠,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但聰明反被聰明誤,他最後被殺也是咎由自取。

鴻門宴的兩個告密者,為何一個被殺,一個卻得以封侯?

項伯的告密是為了義氣,他可能都沒有預料到自己的行為會變成不忠,只是單純的想救張良。但張良卻在“忠義”裡面選擇了忠君,於是利用了項伯,陷他於不忠之境。自古以來,忠義難兩全,只有選擇,並無對錯。

兩人結局不同,還有一層原因,兩軍主帥水平也是天差地別。

項羽政治上太幼稚,行事只講義氣,全憑個人喜好,就如梁山好漢一般。他不齒於這種賣主求榮的行徑,所以毫不猶豫就把曹無傷給賣了,害死了告密者同時,也堵塞其他人的投誠之路。同樣,項伯講兄弟義氣,也是項羽讚賞的,所以才不予追究。

劉邦的政治水平就高太多了,他地痞無賴出身,做事但講利益,“信義”二字在他看來一文不值。他可以稍不猶豫誅殺曹無傷,以儆效尤。給項伯封侯雖是為了報恩,但更多的是做樣子給天下人看,藉以籠絡人心,至於當初的約為兒女親家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如果能給項伯、曹無傷重來一次的機會,恐怕兩人都不會再走告密這條路。

歡迎關注、轉發。

TAG: 劉邦項羽項伯曹無傷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