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一個藥方不能包治百病。事情的複雜也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劉邦與韓信的恩怨糾葛就像是一團亂麻。如果韓信交出兵權,並且故意貪腐,劉邦還會把他殺了。原因很簡單,韓信已經“暴露”了自己。也就是說,韓信的軍事才能讓劉邦害怕了,所以為保險起見,劉邦必殺韓信。

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人在做重大決斷的時候,可能都會有意無意地考慮年齡問題。要知道,當時的劉邦已是花甲之年,垂垂老矣,暮氣沉沉,仙鶴已經盤旋於他的頭頂,禿鷲也在他的四周徘徊,隨時準備帶著他靈魂和肉體遠行。而韓信正處於生龍活虎的壯年,加上如日中天的聲望,人生的又一高潮呼之慾來。所以,首先年齡上的差距會左右劉邦的選擇,而利弊得失,他必然會權衡再三。最終的答案肯定是趨利避害。人之原始本能,決定了韓信沒有活路。

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劉邦劇照

這就是韓信難逃一死的客觀原因,除非他一開始就不去當大將軍,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韓信的人生夢想就要靠戰場來實現,如果不上戰場,他碌碌無為的一生將黯淡無光。當然那樣的話也不會再遭遇劉邦的算計,但是史書上也不會留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一頁。

所以,劉邦殺韓信根本不是韓信交不交兵權的問題,也不是用“貪腐”能逃避的問題,而是劉邦必置韓信於死地。打個比方,如果劉邦是一個阻擊手,那麼韓信就是那個被阻殺的目標,劉邦會趴在一個隱蔽的高處瞄準韓信,即使韓信使勁地往人群裡鑽,但劉邦還會瞅準時機,扣動扳機,將其一槍撂倒。

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貪腐的目的是自汙,自汙的目的是自保,這招蕭何玩得很嗨,但韓信不行。歸根結底,蕭何是文官,是政治家,而韓信是武將,是軍事家,誰的威脅大,爆發力強,一目瞭然。因此,劉邦可以和蕭何玩“和稀泥”的遊戲,必要時他都可以往蕭何身上糊兩把,但是當面對韓信的時候,他需要精神矍鑠,不能出絲毫差錯。

可能有人會說,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用“杯酒釋兵權”就輕鬆化解了武將們擁兵自重的難題,不是嗎?但是我們需要明白兩個關鍵點:一是歷史的垂範作用讓每個人都大腦變得清醒;二是皇帝與武將之間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默契。所以,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同武將心照不宣的一件事情。

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韓信劇照

從主觀上講,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三津,返關東,北上掏空項羽後方,垓下十面埋伏,助劉邦完成帝業,他的功勞鑄就了他諸侯王的資格。漢初的諸侯王的性質又決定了韓信“一國之君”的實質:

坐擁的諸侯國有獨立的行政自治權,兵馬財糧樣樣不缺。

所以,韓信只是在朝廷上掛個名兒,必要時買劉邦個面子,實質上是小一號的劉邦。因此,韓信就如劉邦手裡的一隻風箏,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那條線一樣脆弱。毋庸置疑,劉邦將線拽得越緊,風箏“自由飛翔”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劉邦為了不讓風箏失控,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早早的收線。所以,我們看到,劉邦對韓信從來就是“用且防之”。

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劉邦曾不下三次“搶走”韓信積攢下來的兵馬,而且還遍插親信於韓信的周圍。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又馬上就奪了韓信的帥印。之後,劉邦將韓信封為楚王。可是當平定臧荼起兵後,劉邦馬上變被動為主動,暗地唆使人編織韓信“謀反”的罪名,然後名正言順地設計去擒拿韓信。

當回到洛陽之後,劉邦馬上又將韓信釋放,賜封淮陰侯。其實不難看出,韓信並沒有謀反,劉邦也心知肚明,所以也並不在意這些。劉邦真正在意的是將韓信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才放心。此後,韓信在長安度過了他人生中最灰暗的六年,這也是劉邦最糾結的六年。但是劉邦最終還是用六年時間去畫了一個“且喜且憐之”的句號。試想,如果韓信有機會去貪腐,劉邦還有必要去經歷那一番煎熬嗎?

韓信主動交出兵權去自汙,能否保住性命?劉邦:我不會留他六年

一代名將沒有在疆場上飛揚塵土,沒有馬革裹屍,最終卻被一幫宮女捅了篩子。這就是韓信最初的選擇,註定了他最終的命運。這也是封建帝制下很難解開的一個結:如果不夠強大,必然會被主宰。

TAG: 韓信劉邦貪腐蕭何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