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唐朝的高階幹部,不管好自己的兒子,結果祠堂都被砸了

說起大名鼎鼎的狄仁傑,大家都知道他是唐朝及武則天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一生宦海沉浮,下能心繫百姓,上能護國安邦,匡正了不少武則天的弊政,為唐朝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但是,狄仁傑一生也有一個很大的敗筆,那就是他不注重家風,忽視了子女教育,導致兩個兒子都出了問題,其中一個簡直堪稱“實力坑爹”。

身為唐朝的高階幹部,不管好自己的兒子,結果祠堂都被砸了

長子狄光嗣曾在司府寺擔任司府丞(從六品上),這個司府寺是唐代中央的財政出納機構,主管全國宋京賦稅錢糧貢物的收納與儲藏,供應朝廷百官俸祿和皇室消費,下轄長安東市西市、洛陽南市北市四個市場管理機關,以及國庫和糧庫,等等。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部門,有財權還有執法權,而狄光嗣所擔任的司府丞是僅次於長官司府卿和副長官司府少卿的重要官員,屬於財經系統的要職。

但是,這個官職在唐代的官僚體制中並不算重要,不僅品階低,而且出路較窄。幸好他的父親狄仁傑是個能人,狄仁傑利用皇帝招賢的機會,將自己的兒子舉薦成戶部員外郎,進入了戶部,算是解決了個人發展的上升通道問題。

公元719年,也就是狄仁傑死後的19年,狄光嗣升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從三品),算是邁上了事業的巔峰。但是,也許身在高位不知謹小慎微,又失去了上層的庇護,狄光嗣最後觸犯了“坐贓”的罪名,也就是出了經濟問題,貪汙受賄。由此以後,他的仕途算是完了,被貶為歙州別駕,這是一個從五品的閒職,從此再也沒有爬起來,老死在了這個別駕位置上。

身為唐朝的高階幹部,不管好自己的兒子,結果祠堂都被砸了

而狄光嗣“坐贓”的罪名,與他的弟弟狄景暉相比,那簡直就是小兒科,因為狄景暉的罪名是“貪暴”。狄景暉的案發地不是別處,正是當年父親狄仁傑建功立業的地方——河北道魏州。狄仁傑當年擔任魏州刺史,一手準備邊防,一手抓農業生產,不僅讓魏州的百姓能夠吃飽飯,而且有力的支援了前線。魏州百姓感念狄仁傑的恩德,在狄仁傑調任別處之後,給他立了一個生祠。

狄光嗣“坐贓”,而狄仁傑另一個兒子狄景暉則是“貪暴”。狄景暉曾在父親當過刺史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任司功參軍(正八品下),負責州內官吏的考課即考核、選舉、祭祀、佛道宗教、學校教育、官府文書稽核傳遞等工作,是州府僚佐中職責比較重要的官職。

身為唐朝的高階幹部,不管好自己的兒子,結果祠堂都被砸了

可狄景暉來到魏州之後,卻讓魏州的百姓大跌了眼鏡。狄景暉擔任司功參軍,是個正八品下的官,雖然品級不高,卻負責組織工作,負責州內官吏的考課即考核、選舉、祭祀、佛道宗教、學校教育、等工作。誰料,狄景暉在魏州任職期間,不但貪贓還凌虐百姓,幹盡了壞事。收拾不了狄景暉,魏州的老百姓一怒一下,就罷拆了狄仁傑的祠堂,毀了狄仁傑的塑像。

魏州的老百姓為啥要拆狄仁傑的祠堂?因為老百姓們雖然認同狄仁傑,但卻怨狄仁傑教子無方,養出了敗類,正可謂“養無教父之過”。而據史料記載,也曾有人向狄仁傑透過風,暗示狄公約束好自己的兒子。

據《資治通鑑》和《舊唐書》記載,時任通事舍人的河南人元行中曾數次勸諫狄仁傑,二人的對話都有記錄。此人不僅深受狄仁傑器重,關鍵是他的崗位是負責給皇帝起草詔書,以及代擬朝廷百司各部門所上報檔案報告的批示,訊息渠道比較暢通。可以推測,雲喜衝應該是聽到了一些關於狄仁傑兒子的什麼訊息,二人關係又比較好,所以才敢向狄仁傑勸諫。

身為唐朝的高階幹部,不管好自己的兒子,結果祠堂都被砸了

可是,狄仁傑的兩個兒子卻幹出了作奸犯科的事,毀了自己的一世清明。要麼,就是狄仁傑真的是一心為公、完全無暇操顧自己的家事,要麼就是對兒子們有蜜汁自信,甚至是有意偏袒。

TAG: 狄仁傑魏州狄景暉狄光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