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臣子隔三差五呈奏摺,垃圾資訊刷屏,不怕惹怒皇上嗎?

奏摺產生於清朝順治時期,但臣子向皇帝書面彙報工作,卻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事情。在古代,有一定身份的大臣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不需要經由其他官員之手,所以也稱為“密疏”。到了康熙年間逐漸發展成為了密摺制度。

密摺理論上其內容只有皇帝和大臣兩個人知道,這是皇帝掌控天下局勢和朝堂動向的一把利器。因此極為隱秘的工作安排,皇帝可能只回復“知道了”、“朕已閱”等寥寥幾字,不一定只是讓大臣們猜想應該怎麼做。必要時他還是要對大臣面授機宜的。“知道了”、“朕已閱”這幾個字,看似是不表態實則是一種暗示,這也顯示出密摺非一般的隱秘性。

清朝臣子隔三差五呈奏摺,垃圾資訊刷屏,不怕惹怒皇上嗎?

清朝皇帝素以敬業著稱,像雍正這種勤政的人批閱奏摺到後半夜也是常有的事。但從現存的我們能看到的一些奏摺內容來看,大部分都不是十萬火急或者意義重大之事。

比如當時閩浙總督跟康熙帝的奏摺:“這是臺灣的土產叫芒果,獻給皇上”。康熙批覆:“知道了,這種東西沒什麼用,不要再送”。

清朝臣子隔三差五呈奏摺,垃圾資訊刷屏,不怕惹怒皇上嗎?

但是過了一個月閩浙總督仍然照本宣科,上奏了同樣的內容,康熙只能無奈回覆:“知道了,以前沒看過芒果,本來想看看,看了之後似乎沒什麼用,以後不要送了。”

雍正年間,有個叫孫文成的杭州織造,隔三差五就向皇帝上“請安折”,一連20幾折均是同一內容,弄得雍正也只能回覆:“朕安”。

清朝臣子隔三差五呈奏摺,垃圾資訊刷屏,不怕惹怒皇上嗎?

有人或許好奇,臣子們隔三差五就用這些“垃圾資訊”刷屏,不怕惹怒皇上嗎?實際上真實情況恰恰相反。我們前面講過奏摺是皇帝掌握真實情況的利器,如果一些臣子長時間不彙報、不請安,後果會怎麼樣呢?肯定會被皇帝猜忌。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頻繁上奏摺,即使說些無關緊要的話,也要刷一下存在感。對於這種摺子,皇上雖然感覺批起來麻煩,但是內心裡仍然覺得此人忠心可嘉。

TAG: 皇帝奏摺臣子已閱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