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明朝時,決定其存亡的一場戰役,也是清朝立國奠基之戰,當屬薩爾滸戰役。薩爾滸戰役是清朝(當時稱後金)由守勢轉向攻勢的一場戰役。努爾哈赤贏得這場戰爭後,讓他認識到明朝的衰弱,因此,他增強了滅亡明朝的信心。這場戰役對明朝來說同樣重要,此戰輸了,明朝就基本失去了東北,使京城沒了更多緩衝地帶,離滅亡不遠了。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薩爾滸之戰中,明朝軍力最強,兵力10多萬,號稱47萬,共分四路大軍,但明軍雖然數量佔優,實力並不佔優,真正能打的兵力並不多。面對強悍的八旗軍最後被各個擊破而大敗。關於薩爾滸之戰,再用專門文章介紹。今天探討一下,參加薩爾滸之戰的朝鮮李氏王朝軍隊的一萬多人,最後為什麼投降後金呢?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為何參戰?

在歷史上,朝鮮作為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大都是中原王朝幫助朝鮮王朝平定內亂和外敵,朝鮮王朝很少幫助中原王朝。那麼薩爾滸之戰,為什麼朝鮮王朝派兵參戰呢?

朝鮮派兵參加,是應明朝要求。明朝後期,明朝內亂不斷,而且宦官與士大夫階層內鬥不斷,朝鮮無力經營東北地區,也使得努爾哈赤逐漸統一女真人各部,壯大勢力,並建立後金。明朝雖然在東北地區設有軍防,但明朝那時連軍餉都發不出來了,東北明軍渙散,戰鬥力很弱。因此明朝在薩爾滸之戰前,就決定用西南省份的明軍參戰,還有葉赫部的一萬多人。為了從後方打擊後金軍隊,明朝讓朝鮮李氏王朝派軍助戰。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作為明朝的附屬國,朝鮮當然要派軍參與,他們也願意派軍幫助明朝。因為女真人建立後金後,其勢力不斷向朝鮮半島延伸,還經常與朝鮮發生爭執。面對這個強悍的女真人政權,朝鮮擔心將來會受到後金的威脅,不如派兵參加明朝聯軍,或許一舉殲滅後金政權,解除朝鮮的威脅。因此,無論從宗屬關係,還是朝鮮自身想法,朝鮮出兵幫助明朝打後金都是天經地義的。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參戰情況

李氏王朝作為明朝的附屬國,從感情和正統上,李氏王朝當然向著明朝,他們痛恨後金。因此明朝與後金作戰時,李氏王朝響應明朝,派出了13000軍隊協助明軍與後金作戰,李氏王朝軍隊的領兵為朝鮮都元帥姜弘立,副元帥是金景瑞。喬一琦任明監軍。這支朝鮮軍隊與明軍寬甸路劉挺軍力匯合後,兩軍協同進軍後金,但八旗軍在阿布達裡崗先擊敗了劉挺軍後,代善等移師於富察,進擊監軍康應乾統領的劉挺餘部,以及協助明朝作戰的朝鮮軍隊。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作戰中,在監軍喬一琦一再督催下,姜弘立率領的朝鮮軍隊,才於四日到達富察。而朝鮮軍中的都元帥姜弘立下令軍隊分左、中、右安營,他自己駐在中營。當姜弘立剛營寨紮好後,代善等人統領數萬後金騎兵便縱馬衝向富察。此時朝鮮軍大亂,根據沒有任何的戰前準備,便被後金軍隊突如其來的軍隊打懵了。康應乾和喬一琦所率的軍隊也立刻戰敗,當喬一琦逃向朝鮮兵營時,朝鮮左右營兵銃炮才開始放,但已經無濟於事了,朝鮮軍還沒來得及放第二輪炮,後金的騎兵就已突入的營中,面對這種情況,朝鮮軍中的都元帥姜弘立和副元帥金景瑞只得選擇向後金投降,後來被殺。而明朝監軍喬一琦眼看無法突圍,他只得投崖而死。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從朝鮮李氏王朝軍隊參戰看,的確參戰了,但並沒有取得效果。不過這支朝鮮軍隊戰鬥力一般,甚至比明軍戰鬥力還弱,失敗也屬正常。

失敗原因

對朝鮮李氏王朝軍隊參戰失敗的情況,在歷史上記載都不太一樣,清人在記述這段歷史上並沒有多少記載,而彭孫貽的《山中聞記錄》對薩爾滸之戰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奸諜滿遼陽,聞松將為先鋒,乃暗布奸人為松嚮導……車營火器為伏奸所焚……”。彭孫貽在薩爾滸之戰中對後金間諜戰寫的很詳細,也能看出努爾哈赤在戰役中運用間諜很熟練,也起到很大作用,即使明軍都抵擋不住,更不要說朝鮮軍隊了。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有人說朝鮮軍幫助明朝沒打贏薩爾滸之戰,實際上就是“豬隊友”,其實這樣看朝鮮軍就有失偏頗了。一名被俘的戰俘後來寫的《自建州還後陳情書》一書中,對朝鮮李氏軍隊參戰進行了詳細描寫:“……到深河賊攔阻,天將先之,我軍繼之。賊奔敗登山,據險自固,提督令我軍炮射手搏戰,斬獲頗多……”。可見朝鮮軍參加後,也有一定戰果,不過這些戰果不會出現在清人的記載中,因為《自建州還後陳情書》這樣的書必定不會存在清朝。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這名戰俘還記載了朝鮮兵敗投降的一些細節:“……順川郡守李一元單騎得脫,走入中營,自中營到兩營不過千步,目睹蹂躪,無不喪魂,而賊騎賓士,圍迫中營,臣於諸將巡督陣上,激勵士卒,予以決一死戰……則百無應者,孤阜狹隘,人馬隔側,屢日飢卒……至有拋棄器械,坐而不動者……則虜(後金)送言‘我與唐人有怨,而汝國本無仇,何為來伐我乎?’……貴盈哥曰:‘兩國無怨,今已約和,當各解兵’……適有浙兵七、八名來到陣外,軍卒紛譁,驅迫以出……”。

400年前改朝換代的決定性戰役,屬國幫忙助戰,為何最後投降?

從這段記載來看,當時朝鮮軍在後來的戰鬥中,已經沒有了戰鬥力,在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只得投降。如果不投降,這些人必然被全殲,而且收拾完明朝後,後金必然會對朝鮮發起進攻。可見朝鮮李氏王朝的將領在權衡利弊之下,只得放棄再戰而投降,也使朝鮮李氏王朝免遭被後金攻破的命運。

李氏王朝將領也看出明朝已經日落西山,何必賣命呢,不過他們的命也沒保住。

TAG: 朝鮮後金明朝薩爾滸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