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將軍陳慶之為何沒有進武廟,實際上就是不夠格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的白袍將軍陳慶之為何沒有進武廟(武廟十哲七十二將),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陳慶之不夠格,一場戰役的勝利實在是說不了什麼。陳慶之的威名在南北朝將星雲集的時代真的很一般,陳慶之猶如一顆璀璨的流星一樣。雖然燦爛但時間太短。所以後世並不認,而之所以現在這麼大的名聲。主要是日本人給炒起來的,又加上現在的小說加工才熱起來的。

白袍將軍陳慶之為何沒有進武廟,實際上就是不夠格

有一點我要說的是,陳慶之不是武將出身,而是文官掌兵,這也是陳慶之沒有進武廟的原因。對比高歡,宇文泰,慕容垂,侯景,爾朱榮,劉裕和祖狄這些人來說,陳慶之不僅僅差的很多,也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用現在的話說,其他人都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而陳慶之最多也就指揮一場戰役。你不要以為陳慶之是霍去病第二。實際上,陳慶之領兵作戰的時候已經四十一歲了,在這一點上他個劉仁軌很像,那一介文官為何能領兵掛帥,而且能出奇制勝,只能說是天縱奇才了。

白袍將軍陳慶之為何沒有進武廟,實際上就是不夠格

陳慶之,字子云。從幼年的時候就跟隨著梁武帝。手無縛雞之力, 他的白馬銀槍出自日本小說的描寫(明顯是按照趙雲的樣子寫)。鮮衣怒馬踏山河的形象,不得不說,實在是意氣風發。 但正史上的陳慶之(公元484年~公元539年) 為人寬厚,忠心事主。陳慶之在渦陽一戰中以少勝多,連勝十三陣,攻取北魏十三城,直逼洛陽。一時之間是大名垂宇宙。梁武帝加封為彪勇將軍。讓陳慶之領兵七千護送北魏宗室元灝北返,陳慶之率軍攻克滎城,北魏主將丘大千領兵七萬對抗陳慶之七千,丘大千設下九道防線阻擋陳慶之,陳慶之一天之內突破三道防線,丘大千驚懼之下投降陳慶。在梁武帝的支援下,元灝繼任北魏皇帝(在梁武帝眼裡是梁王)。陳慶之繼續進攻,佔領屯考城,活捉北魏宗室元徽業。

白袍將軍陳慶之為何沒有進武廟,實際上就是不夠格

陳慶之能夠取勝,很大程度上就是天時、地理、人和都佔了。最關鍵一點就是沒有遇見爾朱榮,如果陳慶之遇見爾朱榮,真未必是他的對手。當時正在外面平定葛榮叛亂的爾朱榮得知老巢造反,皇帝被廢。十分震驚,立即派人迎接元子攸,另一方面帶領主力部隊殺回洛陽。但這時候元子攸與陳慶之鬧翻了。爾朱榮與陳慶之在黃河對峙,雙方三天打了十一仗,二人基本打成平手,陳慶之兵力不如爾朱榮。此時黃河水位暴漲,爾朱榮趁機猛攻,七千大軍死傷殆盡,陳慶之裝扮成和尚獨自逃回南朝。

陳慶之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陳慶之沒有進武廟最關鍵都有二點,第一起步太晚,文官出身。第二就是勝仗太少,陳慶之佔據洛陽,但最後還是沒有守住敗回南梁。雖然主要原因是元灝無能,但這種事情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即:“陳慶之趁魏之亂而納元灝,未己而狼狽以歸”。意思就是陳慶之採納時機不對,在陳慶之五十歲之後,幾乎就再無勝績。雖然自古無常勝將軍,而陳慶之未免敗仗有些多,如果陳慶之在五十歲之前去世,歷史對的評價絕對是另一番景象。

白袍將軍陳慶之為何沒有進武廟,實際上就是不夠格

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 也許就應了那句話:“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陳慶之終其一生沒有指揮過數萬人大兵團作戰,他的真實水平沒法被後人證實。沒有進武廟是正確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TAG: 陳慶之朱榮武廟梁武帝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