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一戰成名,你以為項羽真想這麼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一副勵志對聯廣為流傳,主角是一代戰神項羽,講述的是他的封神之戰—鉅鹿之戰。此一戰,年僅二十四歲的項羽,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帶領著全體楚國將士們,破釜沉舟,高唱著“老子活著衝向戰場,就沒想過活著離開”的慷慨悲歌,以大無畏的勇氣,衝向包圍鉅鹿的秦將王離的軍團。這不要命的打法,一下子就將名將王翦的孫子,真的打成了孫子。

破釜沉舟一戰成名,你以為項羽真想這麼玩?

這個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奮發圖強,置之死地而後生。可很多人卻不知道,他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其實,據清代文學家吳恭亨《對聯話》記載,這是明末抗清英雄金聲對後世的吶喊,山河破碎之際,他的抗清行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他卻堅信,後世能有人如項羽,似勾踐,一番隱忍之後,終能光復山河。

提及鉅鹿之戰,大家都會想到,西楚霸王項羽,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一戰而扭轉乾坤,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那麼,在鉅鹿之戰,楚軍和諸侯聯軍奉命抗秦援趙之際,誰都能如項羽一樣,破釜沉舟,抱著必死的決心,一戰而勝嗎?其實,別說其他人,這一仗,一開始,項羽可能壓根沒想過這樣打,無奈形勢比人強,一步一步逼迫著他一條路走到黑,結果竟然絕處逢生,讓反秦戰爭迎來重要轉折。

要了解項羽為何要破釜沉舟,我們首先得來了解這場戰爭的背景。秦將王離等圍攻鉅鹿,大有一舉滅掉趙國,重新統一天下之勢。說起來,與當年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還頗有幾分神似,抗秦第一線的趙國若是失陷,可以說,大秦再次實現統一,將不在話下,為此,不管是與趙國有恩還是有仇的,只要腦子還正常的,都過來了。

破釜沉舟一戰成名,你以為項羽真想這麼玩?

可問題是,面對昔日的虎狼之師,誰去做炮灰,打頭陣呢?楚軍的主將竟然不是項羽,而是卿子將軍—宋義!項羽是透過殺了宋義而奪權上位的。那麼,為何楚軍的統帥不是後世知名度甚高的項羽,而是名不見經傳的宋義呢?項羽為何一定要殺了宋義,難道真是他所說的“宋義與齊合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了他!” 可項羽的這一番說辭,在項羽的恩威並施之下,楚士選擇了相信並接受。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在古代,竊取一支軍隊的統轄權,只需要斬殺主將嗎?很顯然說不通。這點,需要從宋義這個人,以及他是如何當上楚國援趙大軍的統帥來說起。

眾所周知,秦末就有流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梁等一干楚國地方豪傑,趁著陳勝吳廣掀起的聲勢浩大的反秦運動,大秦的統治根基在崩塌之時,揭竿而起,率領江東子弟,打出了一片花花世界,可義軍何去何從?他們接受了范增的建議,那就是迎立楚王后裔,增強自身的合法性和號召力,“秦滅六國,楚最無辜,懷王客死秦國,楚人憐之”。於是,他們找到了已經淪為放牛娃的楚之懷王后裔,以復興楚國為名,最大限度地爭取楚國的人心依附,名正言順地參與群雄逐鹿。

可沒有人天生願意做傀儡是不?哪怕不情願做了傀儡,也會不甘心是不?何況楚國還有很多人對懷王有期待。可刀把子畢竟握在項家之手,而且心生的楚國,更面臨這大秦鐵騎的報復性打擊。懷王更離不開項家,可以說,他對項家,那是又恨又怕。

破釜沉舟一戰成名,你以為項羽真想這麼玩?

那怎麼辦呢?只能陽尊項家,陰滲沙子。而且還得找準時機,而宋義這麼一個人,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9月,項家扛把子項梁在東阿擊敗了秦將章邯的軍隊,於是趁勢西進,不料再戰依然告捷,再度打垮秦軍。而此時,項羽、劉邦這對後來的歡喜冤家,又攜手在雍丘讓秦軍吃了個癟,還斬殺了三川郡的郡守—名相李斯的兒子李由。一系列捷報頻頻傳來,項梁於是乎有些飄了,虎狼之師?我看也不過如此,當年先祖竟然敗了,不可思議。可他不清楚章邯的作戰風格,小股部隊先行試探,一擊不中,然後就會收縮防禦陣型,尋找對方破綻,以求再擊必中。在項梁的飄飄然之中,宋義瞧出了章邯示弱背後的一些端倪,並勸告項梁說,大秦可能在下一盤大棋。可飄然思不群的項梁,那裡聽得進去,他派宋義出使齊國。可宋義卻路遇去見齊國使者高陵君,兩人一番交談,宋義再次聲情並茂地講述,章邯可能在下一盤大棋。結果,齊國使者高陵君還沒有出發,章邯的大棋局就已經落子,項梁的主力被打了個半死,項梁戰死疆場,章邯覺得楚軍主力已經被打垮,於是挾大勝之餘威,移兵而攻擊趙國,這才引發了鉅鹿之戰。

很顯然,項梁戰敗,楚懷王是高興的,可也是有些發愁,趙國被圍困,哪怕是砸鍋賣鐵,也必須去救,因為救趙國也是救自己。可軍隊以前一直掌握在項氏家族手裡,雖然這次項梁戰敗身死,可項羽、項莊這些人畢竟還在,肯定不能再讓他們繼續統領軍隊,只能採取步步滲透的辦法,而這個人還必須得到將士們的接受。聽齊之高陵君述說宋義的“大棋局”,楚懷王一下子就來了精神。這不是天助我也嗎?

宋義不但謀略高明,而且不屬於項氏一族,還能與齊國說得上話,用來收編軍隊,那是再好不過的人選了,但又不能過度激怒軍中項氏一族,於是,以援助趙國,以宋義為正,項羽為副,那時再好不過的安排了,只要宋義逐步剪除項氏的影響,並立下大功,大功就基本能告成了。

破釜沉舟一戰成名,你以為項羽真想這麼玩?

可以說,在援助趙國的鉅鹿之戰中,副將項羽哪怕一開始不明白,但後面也總是能夠明想清楚的,這麼下去,他項氏一族,估計都被徹底清理出局。與宋義的矛盾,看似因為在援助趙國的方法上發生分歧,實則是楚懷王企圖擺脫傀儡地位,清除項氏家族的政治方針引起。包括先如關中者為王,卻故意安排宋義和項羽這路去打硬仗,而做牽制性的力量,卻從風險最小,路徑最近的地放入關中,不得不說,這安排還是頗具有政治謀略的,在三人之間,買埋下一個又一個的地雷。面對一天天壯大的宋義,項羽是有強烈的危機感的,因為時間站在宋義這邊。他主張直接帶兵衝過去,宋義的看法卻是,當年孫臏在圍魏救趙中,策略就運用得非常好,要解別人之圍,不能自己去打,咱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先讓他們奮力拼殺,殺的兩敗俱傷,然後我們再來個坐收漁人之利,如果趙軍抵抗的好,在牽制住秦軍,咱們還可以甩開章邯直接西進滅秦。並且對項羽說,“身披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衝鋒陷陣,我不如你;但運籌帷幄、制定策略,你卻不如我。” 當著項羽的面,還在軍中下令,直接下令“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不服從指揮的人,一律處斬!”

不但將項羽駁得啞口無言,更給項羽來了個下馬威。其意圖很明顯了,項羽這麼一搞,基本等同於與宋義攤牌了。項羽就是政治情商再低,也該看明白了,這套算計,純粹是針對自己,量身定做的,功成之日,就是自己魂歸之時。套在脖子上的繩子,已是越來越緊。

不殺宋義,他早晚得死,可殺宋義,談和容易呢?在生死存亡的大戰之間,若是貿然殺宋義,導致楚軍內部分裂,他一樣會難逃一死。怎麼辦呢?別說項羽不懂政治,至少從這件事上看,項羽不愧為權謀高手。故意激怒軍隊,挑起對宋義的不滿和仇恨,他卻是很有一套。現是宋義生活奢侈,將士們都只能吃糠咽菜,而宋義卻經常開小灶,到處渲染這一點,而他卻天天跟士兵們同甘共苦。然後就是散步各種半真半假的訊息,什麼部隊伙食不好啊,糧食被扣克啊,項羽一天到晚,都在為士兵們請命,為他們操碎了心,這一對比,本來就以項家舊部居多,自然就憎恨上了宋義。特別是宋義,他本來也是救趙的,這是採取的是隔岸觀火的策略,這是為楚國長遠考慮的問題,但是這可以跟將領門講,卻不適合於向基層士兵們透露,於是,項羽抓住這層資訊黑洞,大肆宣傳,宋義不想救趙國,宋義想幹嘛呢?這不,他送兒子去齊國當官呢?肯定有陰謀,準備跟韓信眼裡“齊人多狡詐”的齊國一起,出賣楚國,這些在基層連環式樣的宣傳和抹黑,宋義竟然一點都沒察覺,不走群眾路線,註定了宋義的悲劇。

破釜沉舟一戰成名,你以為項羽真想這麼玩?

誰說項羽不會玩陰謀?你看他對付宋義這套連環計,環環相扣,宋義臨到死,還是矇在鼓裡,簡直天衣無縫,精彩的不要不要。可這也成了項羽的一個戰略錨定,既然你說宋義生活奢侈,那麼你是不是要履行承諾,一直跟士兵同甘共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項羽能體恤士卒,但卻管理不好中層幹部,沒有一支精明強幹的中層隊伍,一直是他自己在帶著士兵們衝殺。第二點就是,既然你說宋義不是救趙,那麼你是不是要跟他相反,帶上大家直接去衝?

面對這些,項羽基本沒有選擇,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可這樣就能保證士兵們跟著自己衝嗎?如果懷王另派其他將領呢?或者你稍有遲疑,如何向大家交代?還有就是,你們擅殺宋義,上面追究不?時間拖的越久,會不會人醒悟過來,殺項羽向懷王納投名狀?項羽只能將士兵們,牢牢地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殺過去,我們已經別無出路可走,唯有奮力殺過去,贏得對秦軍的勝利,才有出路。

這才有了破釜沉舟那驚天動地的一戰,而且項羽本人,身先士卒殺的特別猛。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蕭玉南

TAG: 宋義項羽項梁趙國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