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是場局,局中人不僅有項羽和劉邦,還有一個主角不在場

文/清歌向暖

鴻門宴是場局,局中人不僅有項羽和劉邦,還有一個主角不在場

鴻門宴的故事令後世無數人長吁短嘆。

以為項羽婦人之仁,以至於一失足成千古恨。

范增已經明白告訴項羽,劉邦將來絕對是大患,那項羽為什麼連抄作業都不會?

因為,鴻門宴是一場局,局中人不僅有項羽和劉邦,還有一個主角當時並不在鴻門。

誰呢?

楚懷王熊心。

01

熊心的上位史和項家息息相關。

可以說,熊心這個王位就是靠著項羽的叔叔項梁才坐上的。

陳勝被車伕莊賈幹掉之後,楚國實力派人物秦嘉,立原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

此時,反秦的軍隊雖多,但各支隊伍都是山頭林立的狀態。

秦嘉和項梁之間也是互相看不順眼,景駒這個楚王,項梁自然是不會承認的。

所以,為了吸引各路人才的加入,也為了鞏固項氏叔侄的地位和合法性,項梁聽從了范增的建議,找了個放羊娃,也就是熊心,復立他為楚懷王。

此時的熊心就是塊政治招牌,純屬擺著好看的。

唯一的作用就是,對楚國貴族和遺民起到號召性。

但是,這一切因為項梁的死變得複雜了起來。

我們研讀史料可以發現,章邯在定陶之戰中殺了項梁,項羽並沒有立即為自己的叔叔報仇雪恨。

反而是熊心展現了自己高超的手腕和政治魄力,在項氏叔侄的軍隊裡摻了好幾把沙子。

呂臣、呂青,還有在芒碭山打游擊的劉邦,都被熊心收歸掌中。

此時,熊心從吉祥物一躍成為反秦義軍的領袖人物。

《史記·項羽本紀》載: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02

熊心有話語權嗎?

還真有。

只看一點就明白,在商量誰去救趙的一開始,熊心讓宋義當上將軍,項羽為副將,項羽是沒有異議的。

不過,項羽和熊心之間始終橫亙著一個巨大的矛盾點。

那就是,他們倆對未來政治格局的走向其實是有著不同的想法的。

因為熊心是戰國時代舊貴族的代表,他在臺上的時候,六國的貴族紛紛復立,自立為王。

項羽雖然也是項燕之後,但他的天下,主要是靠自己打下來,而不僅僅靠的是名頭而已。

換句話說,熊心是承認“舊蛋糕”政治勢力的人,而項羽的身邊更多的聚起來的是一些想分“新蛋糕”的人。

矛盾的集中點,自然就是所謂的“懷王之約”——誰先攻下關中誰就可以為王。

我們可以說它是至高無上的一個賞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條約定是一個被限定死了的框架。

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的天下,除了故秦地,其他的地方基本都讓原六國舊貴族佔完了!

如果項羽想在熊心的手下冒頭,那只有一條路:拿下關中。

而拿下關中這條路,項羽一開始也是走的困難重重。

因為歸屬熊心的一大批人,不希望項羽發跡。

他們認為,相比於項羽,劉邦顯得更好控制。

所以,宋義帶著項羽北上抗擊章邯,未必沒有給劉邦踩地雷的意思。

《漢書·高帝紀》載:

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羽怨秦破項梁,奮勢,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剽悍,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03

前途黯淡,項羽是如何破局的呢?

——答案是透過鉅鹿之戰。

這一戰,不僅改變了各路義軍反秦的被動形式,更一舉扭轉了項羽的不利局面。

宋義明面上是去救趙的,實際上,卻一直磨磨唧唧的拖延時間。

他在安陽一停就是46天,很明顯,這是故意為之。

(實際操作人是宋義,但在背後默許撐腰的未必不是熊心本人)

其目的,應該就是給劉邦西進武關爭取時間。

項羽這個局破的也很利落,宋義不是待著不走嗎?

那就殺了他!我自己去正面剛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利用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一鼓作氣大敗秦將王離。

對於他自己來說,鉅鹿之戰既是軍事仗,也是政治仗。

透過這場戰爭,項羽拿到了最終問鼎天下的入場券,成為了諸侯上將軍。

取得這個身份之後,項羽就可以實際考慮自己是不是要在繼續拿熊心當招牌了。

《史記·項羽本紀》載: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坐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為了挑戰熊心的權威性,項羽其實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由自己冊立降將章邯為雍王。

這就是為了向手下人昭示:在自己麾下,不必遵守之前的原有勢力劃分,只要有軍功,誰都可以封王!

原先的那套規矩,通通去他媽的。

這樣,一大批透過軍功上臺的新貴族,自然就團結跟定在項羽的周圍。

這也是他之後為什麼要大封十八諸侯王的原因。

04

鉅鹿戰後,熊心明顯已經變成了昨日黃花。

對於劉邦來說,自己就面臨著兩難的抉擇。

是繼續聽從熊心的指揮?還是去燒項羽的熱灶?

選擇前者,劉邦除了有一張“關中王”的空頭支票之外什麼也得不到,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所以,他只有伏低做小,把關中讓給項羽。

這麼做,其實對他、對項羽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項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關中之地,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下共主;

劉邦以退為進,保證了自身的安全,得到了漢王的政治地位。

他們兩個人的起飛點,都是在鴻門宴上。

那劉邦為什麼不能殺呢?

這是因為,此時劉邦的身份很棘手,全天下都知道,他是先入關中之人。

這種人,如果沒有一點封賞,就把人殺了,以後項羽對下怎麼交代?

軍功集團還有人願意跟著項羽嗎?

這對項羽以後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05

鴻門宴唯一的輸家就是熊心。

雖然,熊心在之後被項羽尊為義帝,但誰都明白,那就是個空架子。

至此,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

傀儡的悲哀就在於,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份,卻還想搏一把,卻怎麼也掙不開命運的枷鎖。

TAG: 項羽熊心劉邦項梁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