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後,為何司馬懿到死都不願伐蜀?這4個字是關鍵原因

諸葛亮病逝後,為什麼司馬懿至死都不願伐蜀?原因只有四個字

三國時期戰亂頻繁,但最後成功的卻是司馬懿,這樣看來此人的文韜武略其實是十分出眾的。但有一件令人十分疑惑的事,當時在曹魏當大將軍的司馬懿最大的勁敵諸葛亮已經去世,他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如果乘勝追擊的話,這難道不是一件對他十分有利的事,還可以在君王面前邀功一併獲得穩定的官位。可就是這看似完美的背後,事則暗藏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司馬懿到死都不願伐蜀?這4個字是關鍵原因

混亂的年代無論是誰都可能在裡面分一杯羹,畢竟亂世逢英雄,只要能力出眾且能夠把握時機就會一舉拔得頭籌,而司馬懿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都不會成為繼任大統的一個人。而分析原因的話,大概可以概括兩點。

首先,因為古代信奉的一向是世襲制,顯然司馬懿沒有一個優越的家世。其次就是才華方面,三國時期的才人數不勝數,“既生瑜何生亮”的鬥爭早就已經如火如荼了。這樣的背景下,能夠成為最後贏家的司馬懿顯然有自己縝密的心思。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司馬懿到死都不願伐蜀?這4個字是關鍵原因

年少成勢,一步步進入權力核心

三國時期的前朝是東漢,司馬懿的祖父和父親在東漢時期都擔任重要官職。而從小接受優秀教育的司馬懿在一個官宦世家沉浮,自然深諳晉升之路。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從小也是耳濡目染。名聲鵲起時,他就遇到了曹操。

曹操本人雖善妒,但也是一個會任用賢人的將領。聽到司馬懿非等閒之輩之後,就希望讓他歸為門下。剛開始,司馬懿就一直稱病拒絕曹操,甚至還引來曹操的懷疑親自去檢視。想要逃脫的事情似乎沒有成功,司馬懿最後還是被曹操納入麾下。

東漢滅亡以後,憑藉諸葛亮的一次謀略形成三國分立的天下之勢。曹操這邊屬於魏國,他的兒子曹洪和司馬懿可以說是他當時左膀右臂。可曹洪一直忌憚司馬懿與他平起平坐這件事。

眾所周知,曹操曹洪是一家人,且曹家歷來善妒,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懿的生活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的。但好在他懂得站立場,從一開始就擁護曹操,也讓他慢慢得到曹操的重用,也漸漸入主權力中心。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司馬懿到死都不願伐蜀?這4個字是關鍵原因

幾經征戰將要勝利,卻猶疑不決

諸葛亮一生全心全意為了漢代的復興而戰,因此他頻頻北伐。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的王者也將要在魏蜀兩國決出。可終究諸葛亮卻在五次北伐之後,就病死五丈原。透過扶不起的阿斗可知,漢代自諸葛亮死後,彷彿軍中再無首領。對方混亂時,這就是最後的時機。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司馬懿乘勝追擊,勢必會贏得最後的勝利,但司馬懿卻遲遲不打這最後一仗。從這件事來看,司馬懿其實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如果熟讀歷史的人總會知道,功高蓋主不會是一件好事。

讀史明智,這並不是一句空談。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的帝王一直害怕的就是跟隨自己建國的那些將領將自己的位置取代。司馬懿深諳此道,自然知道自己如果幫助魏國打贏這最後一仗固然會贏得一時的輝煌,但總會為以後留下一個隱患。

因此,司馬懿猶疑不定的原因概括為四個字就是“狼顧之相”。而破解這件事情的唯一一個辦法便是,自己成為這中原的主人。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司馬懿到死都不願伐蜀?這4個字是關鍵原因

費盡心機,最終奪得權力

司馬懿稱病一事似乎是他從來屢試不爽的招數,之前對待曹操用這個辦法,等到曹操的兒子主位後這個辦法依然有效。當時魏明帝逝世,新帝繼位,司馬懿和曹爽同時擔任軍隊要職。但曹爽一直忌憚司馬懿,這是司馬懿一直知道的事情。

可曹家畢竟還是在軍中擁有絕對權力,曹爽一直急功近利希望魏國可以討伐蜀國。而司馬懿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兩方便分為兩派。事實證明,曹爽進攻蜀國使得魏國力衰退,也讓他失去一定的勢力。

司馬懿就是在這時,經過一系列的安排成功將司馬家推向輝煌,這件事也被後來的人稱為“高平凌事件”。從此,司馬家也成為三國最後的贏家。

大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總是少不了許多名人的事蹟。讀史使人明智,對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人都是受用的。司馬懿的都說成年之後不讀三國,裡面的爾虞我詐實在令人讚歎。能夠笑到最後的都是王者,而司馬懿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見證。或許有些人不會喜歡這樣的生活,但生活彷彿是一個推手,它會把人一步步推向一個境地,正如司馬懿一般,如果不選擇這樣的路,最後的結局恐怕會被歷史掩蓋,成為歷史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存在。

參考文獻:《諸葛孔明》

TAG: 司馬懿曹操最後諸葛亮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