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隋末群雄並起,劉武周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他少年時驍勇善戰、交通豪俠,因戰功成為隋朝馬邑郡鷹揚府校尉。但此人很不老實,看上了馬邑太守王仁恭的侍女,為了掩蓋自己的醜行,劉武周發動郡民兵變,殺死了王仁恭,並且開倉放糧,賑濟窮人,自己當了馬邑太守。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李世民劇照)

馬邑處於與突厥對戰的前線,經常受到突厥的軍事打擊,劉武周為了在馬邑站穩腳跟,便不知廉恥的投靠了突厥,突厥始畢可汗冊封他為“定楊可汗”,並送給他象徵突厥的大旗“狼頭纛”。從此,劉武周便恬不知恥地當起了突厥的兒皇帝。

劉武周背靠突厥,發展壯大,手下聚集了宋金剛、尉遲敬德、尋相等一批猛將,他的胃口逐漸大了起來,便打起了大唐的主意。因為大唐的龍興之地晉陽與劉武周所在的馬邑近在咫尺。

唐朝對晉陽也非常重視,高祖李淵專門安排他的四子李元吉鎮守晉陽。但李元吉飛揚跋扈,玩物喪志,紈絝習氣很重,對晉陽疏於防守。根本不是宋金剛、尉遲敬德等猛將的對手,嚇得棄城而逃。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尉遲恭劇照)

李淵得知他的發祥之地晉陽丟失的訊息後,大驚失色,接連派出李仲文、裴寂、李孝基等將領收復失地,結果均被宋金剛打敗。但晉陽對大唐太重要了,必須收復。武德二年(619)十一月,李淵派次子秦王李世民帶領關中所有的精銳部隊,渡過黃河,討伐劉武周。也預示著劉武周與宋金剛末日的到來。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李世民有著極高的軍事素養,能夠準確把握敵我雙方的優劣,揚長避短,採取最為合理的戰略戰術,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首先,先來看雙方的優劣。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李世民劇照)

劉武周軍方面的優勢:一,馬邑位於代北邊塞,人民強悍,習於戎馬,戰鬥力很強,又得到突厥的幫助,在宋金剛、尉遲敬德等猛將的帶領下,更加勢不可擋;二,晉陽是北方重鎮,庫府充盈,號稱糧秣可支用十年,如今被劉武周佔領。

劣勢:劉武周軍是進攻大唐故土,屬於外線作戰,得不到百姓的支援,所需給養都要從晉陽往前線運輸,而山西多山,運輸極為困難。

唐軍方面的優勢:一,李淵晉陽起兵時,山西百姓多受恩惠,唐軍群眾基礎很好;二,唐軍從關中後勤補給的道路安全暢通,且大唐已經佔領隴右、巴蜀等廣大地區,綜合國力遠勝於劉武周。

劣勢:屢戰屢敗,士氣低迷。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秦叔寶劇照)

其次,渡過黃河後,李世民與宋金剛對峙於柏壁,他就像一個獵人一樣,在暗中觀察獵物的弱點,然後給予致命一擊。很快出現了機會,李世民趁尉遲敬德、尋相得勝驕傲,防備鬆懈之際,派大將殷開山、秦叔寶率部於美良川突襲敵軍,獲得大勝,尉遲敬德與尋相隻身逃竄。

此時,大部分將領都建議乘勝追擊,一舉拿下晉陽,但頭腦冷靜的李世民對雙方的優劣早已盤算,沒有貿然出擊,他的策略是:宋金剛軍孤軍深入,糧草不足,想要與我速戰,而我軍養精蓄銳,派出小股部隊騷擾敵軍,待其糧盡撤退時,便可大舉出擊。

為何李世民這麼有信心呢?因為他看到敵後的浩州城還在自己手中。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李淵劇照)

第三,浩州守將名叫李仲文,他並不是李唐宗室,而是瓦崗首領李密的堂叔,晉陽起兵後策應唐軍挺進關中,是老資格的唐軍將領。此時,他所堅守的浩州正處於劉武周從晉陽王前線運輸糧秣給養的交通要道,李仲文派兵不斷襲擾劉武周的後勤部隊,使糧草難以運到前線。

由於浩州的關鍵位置,宋金剛也不斷派部隊圍攻浩州,而李世民則派小股部隊策應支援浩州。此時,唐軍能否獲勝關鍵,就看李仲文能否堅守住浩州。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五個月,浩州始終屹立不倒,宋金剛已經斷糧,無法堅持下去,準備撤回晉陽。此戰能夠獲勝,除了李世民這個元帥指揮有方外,李仲文當得首功。

第四,按照李世民的戰略計劃,反擊大幕就此拉開。唐軍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李世民二日不吃飯,三日不卸甲,不給敵人一點點喘息之機。在介休打敗宋金剛,並且勸降了尉遲敬德,得到了一員猛將。

在晉陽的劉武周看到主力盡失,明白大勢已去,狼狽逃竄到突厥。由於失去了利用價值,被突厥人殺死。此戰大唐不但失地盡復,還將原來劉武周佔領的代北之地納入版圖,李世民居功至偉。

劉武周手下猛將如雲,屢敗唐軍,為何李世民出馬便能大獲全勝?

(李世民劇照)

透過一次次戰爭的鍛鍊,李世民的軍事水平在實踐中得到昇華,最終成為千古帝王中的翹楚。

淺見拙識,以就正於大家。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TAG: 劉武周李世民晉陽宋金剛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