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清朝末年,曾經驍勇的八旗軍隊日漸腐朽,清廷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地方地主團練武裝,才剿滅了太平天國和捻軍等農民起義。

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然而到了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時,同樣是慈禧垂簾聽政(辛酉政變後,前期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甲申易樞”之後開始獨掌大權,直至逝世),數次下詔調集李鴻章、張之洞等地方武裝進京勤王,卻被拖延懈怠。那麼同樣是清政府,同樣是慈禧太后下詔,為何地方大吏們的反應卻截然相反呢?

※?

對手不同,難度係數差異極大※

太平天國發生在清廷五口通商之後,通商口岸的增加,一方面也引發廣西搬運勞工的大面積失業(廣州口岸僱傭人手搬運貨物翻越南嶺的商隊大減),另一方面為地方團練提供了充足的商稅收入(東南沿岸分散開的口岸刺激了長江水運的發展和商品流動)。當太平軍迅速崛起,並從廣西金田一路殺到江浙一帶時,湘軍、淮軍的實力同樣與日俱增。當時的太平天國本質上還是一幫草寇,雖然其中的廣西老兵驍勇無比,但無論是指揮者的能力,還是太平軍的武器裝備,面對湘軍淮軍都不佔優勢。即便在區域性作戰中出現失利情形,從長遠來說,得到英國人支援湘軍和淮軍都將迎來勝利。

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然而湘軍、淮軍等相對太平軍的優勢,當面對列強軍隊時,卻又處於下風。義和團運動之前的清朝,僅在中法越南戰爭中取得過勝利,除此之外在面臨英國、日本等國軍隊時,都打不過,更不要說慈禧下詔向十一國開戰了。1901年的李鴻章也不再是1894年的李鴻章了,經歷了甲午戰敗後,家底精光的他並不願意為慈禧的亂命而背書,而這也是張之洞、劉坤一等大多數封疆大吏的共同想法。

※列強和太平天國的政治目的不同※

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是打出了推翻清政府的旗號,從本質上來說屬於舊秩序背景下的農民起義,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同屬守舊勢力。但農民起義一旦功成,就可能讓原先處於統治地位的地主武裝們死無葬身之地,並從由自身取而代之。所以在鎮壓太平軍、捻軍等農民起義的問題上,地方團練武裝和清廷的利益高度一致。

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卻並未打算動搖清朝根基。這其中,日本尚且處於對自己脫亞入歐後的身份重新定位之中,尚未謀求東亞圈霸主地位。英美法等國更加重視商貿利益,而非成本高昂的土地直接吞併。唯一對中國存在領土野望的沙俄,此時正被德奧聯盟牽制,正在改善同克里米亞戰爭結下仇怨的英法兩國關係。所以列強只想瓜分中國利益,並且即便瓜分了中國,還是會讓李鴻章、張之洞這樣的封疆大吏管理地方的。換言之,這些地方大吏的個人利益並不會受到損害。正因如此,張之洞甚至曾在八國聯軍入京前後,遣人東渡日本四處活動。

※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對義和團和慈禧不滿※

義和團運動的破壞性,使得地主階層天然的排斥。然而這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運動,其鬥爭的矛頭直指洋人。這一點完全不同於早前的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等。而面對列強的欺辱,心底始終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朝守舊勢力藉此抒發對洋人的憤恨。慈禧前期雖對義和團報以排斥態度,但在被人誤導以為洋人想讓她下臺之後,下達了針對全世界開戰的奇葩亂命。這導致地方地主勢力對其不滿達到了頂點。

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地主鄉紳階層,從清初開始就一直是滿清皇室的堅定盟友。然而經過了洋務運動三十年的演變之後,情況出現了變化。義和團運動前後的中國鄉紳知識分子,仕途的上升空間狹小,日益開始接納“英式立憲”政體,對固執地停留在“君上大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清廷守舊派愈發不滿。最終英美帝國主義與清南方各省督撫達成“東南互保”協議,儼然將清朝中樞排除在協議之外,開始行使部分獨立外交權力。

※封疆大吏觀望時局,不急一時※

即便完成了和列強的“東南互保”協議,李鴻章等地方勢力也沒有完全拋棄清朝。只不過太平天國時期,清廷的統治基礎還十分穩固,湘軍、淮軍和楚軍的積極表現,能夠為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人政治加分,贏得成為朝中重臣或封疆大吏的階梯。

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到了八國聯軍之時,形式劇變,八旗子弟已經徹底腐朽、蒙騎兵也被重挫殆盡,這些封疆大吏已經是搖搖欲墜的清朝唯一能夠倚重的力量了。因此,當各國列強在華尋找代理人之時,不僅清廷在拉攏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就連地方豪商和革命黨人同樣在拉攏他們。此時的這些地方大吏究竟留存多少對朝廷的忠誠,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只不過後來逃到西安的慈溪又挺了過來,於是李鴻章也因此繼續緩慢的北上,參與到清廷與洋人的談判之中去了。

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風雨飄搖的晚清繼續飄搖下去了,李鴻章卻很快去世。只不過他所扶立的北洋系勢力從此走上清廷中樞,深深的左右著此後中國的政治格局。

庚子之亂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何要簽訂“東南互保”協議?

“三百年來傷國亂,八千里外弔民殘”,李鴻章臨終前所吟的這首七律,赫然點出了三百年來中原板蕩的淒涼。而清朝國祚,最終還是沒能熬過三百年,就迎來了辛亥革命的炮火,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氣象。

TAG: 李鴻章大吏清廷淮軍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