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遜位詔書由何人所寫?其中又有何內容?

公元1912年2月12日,隨著《清帝遜位詔書》的頒佈,統治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正式落幕,中國開始邁入中華民國時代。那麼,清帝遜位詔書是由何人起草?其中又包含了哪些內容?

辛亥革命後,各省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清廷一夜之間變得支離破碎。無奈之下,1912年2月,隆裕太后頒佈了《清帝遜位詔書》,宣佈清廷退位,將國事全權交於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而這份載入史冊的詔書,起草人便是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張謇。

清帝遜位詔書由何人所寫?其中又有何內容?

那麼,這份詔書又包含哪些內容呢?

按照內容,遜位詔書主要包括了四部分。

在詔書的第一部分,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後,全國大亂,百姓生靈塗炭,因此,清廷派遣袁世凱與革命軍討論國事前途,然而,由於雙方關於國體問題爭執不下,因此,數月時間以來,仍然沒有達成一致。“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接下來,詔書中寫道,隆裕太后和皇帝經慎重考慮後,決定同意人民所請,將國體改為共和國,皇室則甘願退位。實際上,這並不是清廷有如華盛頓一般不戀權的高風亮節,而是形勢所逼,無奈之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

第三部分,則對清帝退位後的國事、國家統治權作了安排。袁世凱身為內閣總理大臣,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執政人選。因此,隆裕太后決定將國事全部付諸於袁世凱,組建共和政府。“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在詔書的最後,則表明了退位後,隆裕太后希望得到的生活,那就是優遊歲月,優哉遊哉,享受國民禮遇,並將皇位永遠保留下去。

時隔一百多年後,再來重讀這份詔書,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一百多年前那個戰火紛爭年代的歲月氣息。清廷皇室無力掌控局勢的無奈、億萬民眾對於共和政體的渴望、袁世凱操控政壇的權勢滔天以及皇室希望優待生活的美好願望,都凝聚在了這短短一兩百字的退位詔書中。

張謇作為清末狀元,其對文字的掌控力也由此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在起草完這份詔書後,張謇投身實業,成為清末乃至民國著名的實業大家,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的近代化工業程序邁向了新的高峰。

TAG: 詔書袁世凱隆裕太后退位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