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同為亂世帝王:劉邦洪天王項羽史思明,詩品的差別不是一般地大!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武人好文,在中國是有傳統的,只有身份地位有了,隨口吟上幾句,便可千年。比如,漢高祖劉邦,雖然少時是個逃學學渣,但是,功成名就回鄉省親時,也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劉邦在擊破英布軍以後,回長安時,途徑故鄉沛縣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劉邦擊築(一種打擊樂器)高歌了這首《大風歌》。《大風歌》雖然僅有三句,但是每一句都代表一個不同的場景與心境: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第二句表達了衣錦還鄉的喜悅之情,第三句則話鋒一轉,表達的則是對業的憂慮與思考。《大風歌》抒發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複雜心情。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劉邦的老對手項羽,也是一介武夫,平生少讀詩書,但是,也有流傳後世的詩作,比如他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此詩概括了項羽平生的業績和豪氣,表達了他對美人和名駒的憐惜,抒發了他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滿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全詩透過虛實結合的手法,生動地顯示出作者叱吒風雲的氣概,篇幅雖短小,卻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如果說,劉邦的《大風歌》再現的是勝利者的深思,那麼,《垓下歌》抒發的,則是失敗者的悲哀,兩首詩都有帝王之氣。

武夫之詩,能達到劉邦與項羽水平的,確實鮮見,他們大多是負責出來搞笑的。比如,唐朝“安史之亂”的二號人物史思明,本來就是個文盲,雖然不識字,卻也附庸風雅,喜好吟詩,當上土皇帝后更樂此不疲。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史思明,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其貌不揚,與安祿山為同鄉裡。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佔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大聖周王,年號應天。後進兵解安慶緒鄴城(今河南安陽)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

史思明有個壞毛病,每寫完一首詩,就想讓大家都知道。興許他是想效仿白居易吧,因為,白居易的詩,流傳很廣。“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裡,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僕詩者。”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煊賣於井市,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甚至,白氏詩傳至契丹、回紇、日本等地,也大受歡迎:“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的詩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的每首詩都力求平易通俗。寫出來,念給不識字的老媽媽聽,聽懂了,才拿出去。無論詩歌,還是書法,得要他人看來懂,才會有市場。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史思明的詩寫得雖然通俗,但是,史思明實在不是寫詩的料,其詩卻毫無美感與詩韻可言,作品往往“皆可絕倒”。史思明的“詩”都是“有感而發”,寫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他的《石榴詩》:

三月四月紅花裡,五月六月瓶子裡。

作刀割破黃胞衣,六七千個赤男女。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史思明的詩,要想達到如白詩一樣天下傳唱的效果,是絕對不可能的。雖然詩歌本身的魅力不行,但是,史思明有自己的優勢,他這個偽帝王,可以動用手中的資源,向“天下”“硬推”——“每就一章,必驛宣示”,利用權力強行進行傳播;具體是要“郡國傳寫,置之郵亭”,使百姓都知道,這種效果跟今天上網該差不多吧。

史思明最有名的一首,當推他賜櫻桃於兒子朝義和大將周贄時所吟的《櫻桃詩》:

櫻桃一籠子,半赤一半黃。

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贄。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史思明的詩寫後,其他人都附和著稱好,一旁卻有個叫龍譚的小吏很不知趣,出主意讓他把後面兩句掉過來,說這樣則“聲韻相協”。史思明聽得挺糊塗:“韻是何物?我兒懷王豈可居周贄[之下!”即使寫首狗屁不通的歪詩,也不忘自家地位與級別。“外臣”卻這樣的不識時務,簡直是要找死!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詩中的“懷王”,是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老史自稱大燕皇帝后,結兒子封的偽號。周贄是史思明手下的大將軍。當時,史朝義與周贄都身在河北,自己嚐了鮮,也不忘賞賜他們。

(史思明)本不識文字,忽然好吟詩,每就一章,必驛宣示,皆可絕倒。嘗欲以櫻桃賜其子朝義及周贄,以彩箋敕左右書之,曰:“櫻桃一籠子,半赤一半黃。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贄。”小吏龍譚進曰:“請改為一半與周贄,一半與懷王,則聲韻相協。”思明曰:“韻是何物?豈可以我兒在周贄之下!”(姚汝能《安祿山事蹟》)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雖然史思明有了好處會想著兒子,但是,兒子卻視他為前進路途上的絆腳石,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與部將謀殺。臨死前,史思明真是悔不當初啊。

思明長驅至永寧,為子朝義所殺。思明曰:“爾殺我太早。祿山尚得至東都,而爾何亟[jí]也?”朝義,即偽封懷王者。(唐丁用晦《芝田錄》)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史思明長驅直入到達永寧,被兒子史朝義所殺。史思明說:“你殺我太早了。安祿山剛剛到了東都,而你又為什麼這麼著急?”史朝義,即偽封懷王者。

時間到了洪天王時代,這個落弟秀才也酷愛寫詩,不過,洪秀才雖然是詩過書的,但是,他的詩也寫得如史思明一樣狗屁不通。二者不同的是,史思明寫詩是為了顯擺,而洪秀才寫詩,則是為了“奴化”身邊人。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比如,定都天京之後,洪秀才創作了一大組《天父詩》,現摘三首,供大家欣賞:

其一:

洗身穿袍統理髮,疏通紮好解主煩。

主發尊嚴高正貴,永遠威風坐江山!

其二: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朝朝穿袍鍾鑼響,響開鍾鑼盡朝陽。

後殿此時齊呼拜,前殿門開來接光!

其三:

看主單準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一個大膽看眼上,怠慢爾王怠慢天!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大家從這幾首詩中,能讀出一個怎樣的“帝王相”來?既無劉邦之憂,也無項羽之悲,更無胸懷天下之勢。

洪秀才更多的詩作,則是用來管理後宮諸女的。比如《天父詩》中的第十七、十八首,就規定了女人應該怎樣來遵命於他,否則就得受到懲罰。比如他的《十該打》: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

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

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淨,五該打。

講話極大聲,六該打;

有喙不應聲,七該打;

面情不歡喜,八該打;

眼左望右望,九該打;

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看看,這詩寫得多通俗易懂,和洪秀才的老婆比起來,現在的女同胞們,多幸福啊!不光以詩的名義來約束老婆,洪秀才為此還正兒八經地降旨,寫得也通俗難懂。現摘其二,以饗讀者。

其一、《天父在石頭腳下凡聖旨》: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天父上主皇上帝曰:眾小媳(洪秀全的妾),他說爾這樣爾就這樣,說爾那樣爾就那樣,不使得性,不逆得他,逆他就是逆我天父,逆天兄也。

其二、《天兄耶穌在石頭腳下凡聖旨》:

天兄曰:咁多小嬸(洪秀全的妾)有半點嫌棄怠慢我胞弟(指洪秀全),雲中雪飛(砍頭)。

軍閥們的詩歌情結:史思明為詩斬“大臣”,洪天王用詩管後宮!

作為一個不知韻為何物的文盲,史思明忙著四處貼詩,其目的無非是要扮儒雅、做詩人,就像當今胸無點墨的暴發戶忙著建書屋裝門面、僱槍手拿錢出書附庸風雅一樣,雖然可笑,但也不失“可愛”,比如近代軍閥張宗昌的打油詩,至少可以逗人一樂。而洪秀才“玩”詩,卻是有著非常明確的實用目的,將寫詩與束縛他們緊緊地捆綁到一起,這才是真真可怕的。

TAG: 史思明周贄劉邦秀才史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