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時,為何感嘆“必損陽壽”?燒30魏軍卻面無懼色

中國古代有著因果報應的說法,很多人都非常相信這種說法,不少的人,平日就注重行善,希望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回報,而那些殺孽過多的人,可能現世的報應就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白帝受到劉備的囑託,撐起了蜀漢政權,他兢兢業業,希望能恢復漢朝的疆域。要想復興國家,就必須要打仗,可打仗就肯定要死更多的人,諸葛亮為了完成夢想,也必須要這麼做。他先南下作戰,是打算要解決南方作亂的孟獲等人,孟獲這些人早就已經不滿蜀漢政權的統治,時刻打算要造反。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時,為何感嘆“必損陽壽”?燒30魏軍卻面無懼色

諸葛亮先下手為強,連續打敗了孟獲多次,對方無奈之下,就搬出了藤甲兵。這些人是用特殊的藤枝製作成甲冑,刀槍不入,蜀漢軍隊一開始上陣就被打得大敗,諸葛亮透過觀察,找到了對付藤甲兵的辦法,他就用火攻順利打敗了藤甲兵。可火攻圍殲藤甲兵,場面確實是比較慘烈,諸葛亮看到這些被燒焦的屍體,心裡也是非常痛心,他表示自己雖然能成就一番功業,可這麼做肯定會損自己的陽壽。

作為那個時代的人,會迷信也很正常,那麼諸葛亮一生領兵打過不少的仗,藤甲兵只是在他手下犧牲的一支軍隊。其實他真正的敵人還是魏軍,在與魏軍的交手中,他設計殺掉了不少的魏軍士兵,比如上方谷的時候,他一次就圍困了30萬魏軍,利用火攻去燒死這些人。當時諸葛亮心裡還是非常高興,面無懼色,覺得終於可以把司馬懿除掉了,魏軍的主力也沒有辦法脫困,這個時候他為何沒有反思呢?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時,為何感嘆“必損陽壽”?燒30魏軍卻面無懼色

其實,諸葛亮並不是貪生的人,他之所以擔心自己的陽壽問題,就是覺得時間要是不夠,他就沒有辦法完成北伐大業。當時與藤甲兵作戰的時候,他還沒有正式開始北伐,開戰之前自己就以這麼殘酷的手段殺掉了不少人,他心裡也有些擔心自己後面的戰事。

他這一生殺孽過重,可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為了要復興漢室,必須要打敗所有威脅自己的敵人才行,曹軍是他必須要戰勝的敵人,他對於這些敵人是不會有什麼憐憫的。況且一開始諸葛亮對付藤甲兵,他是處在了上風。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時,為何感嘆“必損陽壽”?燒30魏軍卻面無懼色

蜀漢是強勢的一方,自然就會有同情弱者的行為,而他後來面對魏軍,蜀漢是弱勢的一方,他能打敗強敵,當然會感到高興,而不是同情對手。立場的不同,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諸葛亮不是聖人,他不會去同情自己的敵人,不過諸葛亮他也確實死得早,沒有能完成自己的夢想,過早的死亡,讓蜀漢政權也失去了東出的可能,他們在諸葛亮死後,也很快就被滅掉了。諸葛亮的早死,與殺孽過重其實沒有太大的原因,是他自己的生活出現了問題,他這個人過於操勞,早在治理蜀漢的時候,就暴露了一些問題。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時,為何感嘆“必損陽壽”?燒30魏軍卻面無懼色

諸葛亮事無大小都是親自處理,這麼做能看出他對於國家大事非常關心,可也能看出來,他本人是不怎麼喜歡放權的,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那他肯定會非常疲憊。作為國內的丞相,他要管理國家的軍政大事,這麼多的事情他一個人要處理,對他的損耗是非常大的,後來行軍的時候,諸葛亮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不是非常規律,司馬懿透過他正常生活習慣,就得出孔明必然會早死的結論。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時,為何感嘆“必損陽壽”?燒30魏軍卻面無懼色

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蜀漢可以依靠的人才非常有限,能撐起這個國家的人,也只有諸葛亮自己了。要是當初劉備沒有早早就去攻擊孫吳,可能國家的情況也會有所改變的,起碼不會像現在這樣,全靠諸葛亮自己支撐著江山,他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也沒有辦法挽救國家,這也是天意吧。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

TAG: 諸葛亮藤甲兵蜀漢自己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