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每當有人提起戰爭有多花錢的時候,不少人都覺得戰爭就是一場燒錢的遊戲,沒點國力根本玩不起。這種說法並不錯,但也不全對,它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戰勝國可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戰敗國。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他們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聚集了一支配有當時最為精良裝備的部隊洋洋灑灑的攻進了北京,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王自知不敵望風而逃,帶著光緒一路跑到了西安。

沒能逮到清政府高層的八國聯軍自然把整個北京給掀了個底朝天,能搶走的全部搶走,帶不走的直接燒掉。不過,八國聯軍此次的行動不是為了徹底消滅清政府,而是為了求財。明明是入侵者,他們卻給慈禧開出了條件,需要對他們進行資產上的“補償”。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辛丑條約》因此誕生,清政府不得不賠償給列強共計4億5千萬兩白銀。

清政府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列強也很“好心”,說你們可以“分期賠償”,於是為期39年的賠款時間以及4%的年利息,直接將這筆賠款變成了9。8億兩白銀!哦對,還有賠給基督教會的2000萬兩白銀,一共是10億兩,這筆款項史稱庚子賠款。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這麼一大筆賠款差點沒讓列強笑開了花,俄國的公使直接公然得意忘形:“這是俄國有史以來最賺錢的買賣之一!”這所謂的“八強”分別為英、美、法、德、俄、日、意、以及如今已經不存在了的奧匈帝國。

1908年,美國率先帶頭表示要將這筆錢退給中國,但只能進行教育作用。真的是美國好心或者良心發現嗎?並不一定,看看美國的具體要求吧。他們並非直接退回這筆款項,而是鼓勵中國派遣留學生來美國,用這筆錢給中國赴美留學生做生活費、獎學金。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同時美國還拿著這筆錢在我們國家建設了非常多的大學,比如說如今著名的清華大學就是在美國的扶持下建設的。對於美國來說在,透過這樣的手段來輸出自己的思想,並在中國培養一批親美派人士,甚至可以吸納中國的“神童”,用的還是當初清廷賠來的錢,實在是一本萬利。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後來一戰爆發,中國也被動捲入了一戰的戰場,其他歐洲國家自然不好意思再讓中國出錢,就免除了庚子賠款中利息的部分,並且允許繼續延後5年支付。隨著奧匈帝國跟德國的戰敗,中國作為戰勝國自然免除了對這兩個國家的“賠款”。

之後民國政府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再加上中國的留學生逐漸嶄露頭角,法國等國家也同意要全面退還賠款,但他們和美國一樣,也是打著投資教育的幌子來在國內扶持他們的代言人。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唯一比較特殊的是俄國,隨著1917年的十月革命爆發,蘇維埃政權建立,他們表示無條件單方面的退還中國的票據賠款,也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但是需要北洋政府承認這個新誕生的政權。

直到1933年的時候,大部分的國家都把錢退得差不多了,唯獨除了日本。日本不滿當初只分到了最少的賠款份額,甚至當時在日本還有一種論調,認為自己在這場戰爭中明明是戰勝國,但卻虧了本。

清朝滅亡後,八國聯軍為什麼不直接把戰爭的成本轉嫁給一個戰敗國?

不過,雖然日本曾揚言:“分文不退”,但看著其他列強都退款了,表面上日本還是做了樣子的,表示自己會把錢拿出來在華搞“文化事業”;但實際上,赴日留學的留學生都是自費,各種教育團體也都沒有收到過來自日本退款中的任何一分錢。因此儘管後來各國都出現了一定的退款潮,但日本卻是根本沒有退回。

TAG: 賠款這筆留學生日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