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倔強二字,卻不可少

曾國藩:倔強二字,卻不可少

晚清名臣曾國藩,是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對於清王朝,乃至於近代中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曾國藩傳》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他的一生。

曾國藩曾說:“

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

”人生路上,他也確實把倔強二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01 六次科舉而不中

透過讀書和科舉走上仕途,是中國曆朝歷代最為光榮的人生之路。可曾國藩家上數五六百年,都沒有出過一個秀才。曾國藩的父親名為曾麟書,從小苦讀,立志要考取功名。可他從十幾歲開始,考到四十歲,都沒考中秀才。由於落榜的次數實在太多,每次考完去看榜的時候,總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曾國藩五歲時,父親就教他念書。等到他十四歲,父親就帶他一起上了考場。父子二人連考五次,每次都是雙雙落第。這下,

曾國藩要承受的不只是備考的辛苦,還有更多人對他們父子倆的指指點點。

但父子二人沒有放棄,第六次進了考場。這次,兩人都覺得發揮不錯。等到放榜的時候,父親榜上有名,曾國藩的名字卻不僅沒有上榜,還出現在了旁邊的告示板上。原來,曾國藩因為文理欠通,被樹立成了反面典型,全省通告。

就在全家慶祝父親考中秀才的時候,曾國藩鑽進了書房,開始研究自己失敗的原因。他將自己的試卷和歷年的模範試卷放在一起,認真尋找差距。他發現,自己文章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整體的把握,只拘泥於區域性的細節。

曾國藩又苦學一年,再次進入考場,先靜坐構思半個小時,才落筆成文。這次,他終於榜上有名,考上了秀才。由於找到了科舉考試的訣竅,曾國藩在後來的考試中也十分順利,一路考上了翰林。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全集·家書》

02 賊與《岳陽樓記》

一個秀才足足考了七次才考上,足以證明曾國藩並非天資聰慧。甚至還有這樣一個曾國藩與賊的故事,傳說於民間。

曾國藩從小苦讀,發誓每天不背下來一篇文章不睡覺。有一天黃昏,他正在書桌前背《岳陽樓記》,一個賊爬到了他家的房樑上,想等著這家人睡著了之後偷東西。可曾國藩的這篇文章,無論如何都背不下來。小偷在房樑上睡了兩覺,每次醒來都發現,曾國藩還沒背下來。聽來聽去,小偷都把文章背下來了,最後忍無可忍,跳下房梁,罵曾國藩太笨了,給他背了一遍文章後,揚長而去。

曾國藩遠談不上機巧,可

笨拙自有笨拙的力量

。後來他帶兵打仗的時候,講究的就是”結硬寨,打呆仗“,從不靠詭計取勝,而是靠自己的穩重與踏實,將敵方徹底擊潰。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

03 給朋友傳閱的日記

考上翰林後的曾國藩,來到京城入朝為官。他驚訝地發現,身邊的翰林們個個談吐優雅,氣質非凡。他則只讀了十幾年的應試經書,修養自然比不上身邊的名門子弟。於是他立下了“做聖人”的目標,還採納了朋友的建議,用寫日記的方式不斷反省進步。

寫日記的過程並不順利。且不說有的時候會中斷,就算是記下了日記,也常常是沒有意義的流水賬。而曾國藩在日記中定下的功課目標,也都沒有完成。

朋友告訴他,日記不是這麼記的,

日記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於是,以後的每篇日記,曾國藩都要用恭楷寫,先在態度上端正自己。在內容上,也開始注重細節,注重反思。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把日記拿給朋友去看一遍,而且要求每個人都做點評。就是憑藉日記的督促作用,曾國藩在翰林院中脫穎而出,迅速升遷到了更高的官位。

“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

TAG: 曾國藩日記秀才考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