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從刷臉支付到刷臉取錢,從刷臉安檢登機再到刷臉認證辦事…。。。刷臉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少人感嘆刷臉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有人擔心,這背後的安全隱患究竟有多大?

浙江杭州:進小區要“刷臉” 方便同時有擔憂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影片

在杭州某小區,小區大門和單元樓門口都裝上了人臉識別裝置,只要是錄入資訊的居民,刷臉就可進入。

浙江杭州御道家園小區居民 章先生:以前要刷門禁卡,忘記帶了就不能開,現在就比較方便。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但也有居民對人臉識別採集資訊表達了擔憂。

浙江杭州御道家園小區居民 沈先生:我們刷臉,所有的資訊,包括住在哪一幢、我們家有多少人,都在物業備案過,我怕出現資訊洩露。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人臉識別的“高科技”在校園裡的應用也很普遍。中山大學2年前就啟用了人臉識別門禁,必須是校內人員才能登記人臉資訊,“刷臉”入校,而校外人員則要另外辦手續。

一些能識別人臉的攝像頭也步入許多學校的課堂,學生逃課、打瞌睡、走神都逃不過人臉識別的“眼睛”。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人臉識別技術到底有沒有被濫用?近日,由全國資訊保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釋出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具體用途當中“刷臉支付”最為普及;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資訊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北京市居民:如果是密碼,我可以改,如果是人臉識別,人臉是不可以變的,所以感覺不太安全,不太靠譜。

劃出“刷臉”邊界 各地立法在行動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影片

一方面人臉識別在維護公共安全、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技術的濫用也讓許多人產生個人資訊保安、財產安全的憂慮。技術本無善惡,用法卻有好壞,人臉識別使用的邊界到底在哪呢?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近期,多地出臺政策,為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個人資訊採集劃出邊界。

12月1日,天津市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條例,市場信用資訊提供單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資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資訊。

針對越來越多的小區使用人臉識別門禁,10月提請二審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明確“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透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資訊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裝置”。如果透過,將成為國內首部對小區人臉識別作出規範的正式立法。

在國家層面,近日,國家網信辦出臺細則並徵求社會意見,對38類常見App必要個人資訊範圍進行了規定。必要個人資訊,就是說缺乏該資訊,App就無法提供服務,其中均沒有包括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資訊的相關內容。像網路直播、短影片、新聞資訊、運動健身、瀏覽器、電子圖書、拍攝美化等12類App,無須個人資訊就能使用。

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提出,處理人臉在內的個人資訊,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人臉資訊採集在遵循“最少夠用”原則的基礎上,還應充分徵求被採集人意見。

《個人資訊保護法(草案)》中還明確提出,在公共場所安裝影象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裝置,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定顯著的提示標誌。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有律師提出,要尊重權利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由權利人來決定是否要讓渡這個個人隱私。一些為了履行法律職責或公共利益必須收集的,是例外,但這些例外的情況,也都需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法律依據。

尊重知情權也是許多“被刷臉”的普通人的心聲。有居民表示,讓居民有知情權,首先是要做到通知,說明這裡有人臉採集系統。

今天你“刷臉”了嗎?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

人臉識別技術普遍應用的當下,專家表示,織密資訊保護網,除了立法部門的積極推動,個人方面當前也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時刻關注自己的個人資訊保安。

宣告: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路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在看點這裡

TAG: 人臉識別個人資訊資訊採集人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