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軍隊的不同來源

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人物,他是朱元璋之子,受封為燕王,鎮守北平,卻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南下,奪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是朱家叔侄之間的皇權爭鬥,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成功的一次“清君側”,那麼明成祖朱棣“清君側”成功的根本實力——軍隊是從何而來呢?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對各地藩王進行了大規模的削弱,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削去了四個藩王。對於勢力較大的燕王朱棣,也採取了削弱其兵力並加以嚴密監視的措施。終於在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密令親信逮捕燕王,但其中一人洩密。朱棣決定用計擒殺朱允炆派來的數位親信,又趁亂命親兵奪取了北平城門,援引《祖訓》,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軍隊的不同來源

朱棣

朱棣起兵後迅速拔居庸關、破懷來、取密雲、克遵化,控制了北平周邊地區的重要屏障,並利用自己身為燕王在北京附近的影響力召集眾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召集了數萬兵力,這是朱棣起兵後拉起的第一支隊伍。

朱允炆對此毫無準備,也無經驗,更沒有大將可用,只好啟用六十五歲的老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領十三萬軍隊北伐,卻在河北大敗於燕軍,但是雙方仍然實力懸殊。在此關口,寧王派兵攻永平,朱棣親自率軍救之,並誘降了寧王,得起部屬八萬人和蒙古兵三千人,實力大增,這對朱棣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爭。

此後的四年之間,朱棣率領燕軍在河北、山東和中原諸地區與中央朝廷的南軍進行了多次爭奪,一步一步南下蠶食了中原、安徽和揚州等地。南軍士氣衰落,節節敗退。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軍過長江,圍攻南京城。朝中有人開啟金川門投降,建文帝失蹤,靖難之役就終結。燕王朱棣在奉天殿即皇帝位,改元永樂,明朝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

TAG: 朱棣朱允燕王清君側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