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張三丰又作三仹、張三峰,名全一;君寶, 字玄玄,號三豐。據《大明一統志》報道,明成祖朱棣欽賜“三豐”。據說張三丰常年不修邊幅,人們送外號“張誠遢”, 所以也被稱為“邋遢道人”。有人說張三丰是宋人,有人說是金人,有人說是元人,甚至有人說他直到現在還活著,也不知道他有多長壽。

總之,張三丰是從明代開始出名的。他在清朝和民國時期更出名, 武術之所以被稱為國術,是因為清後期一直到民國。很多武術流派都尊張三丰為祖師爺。除了武當山的武當派拳術,還有不少內家拳、如太極拳、形意拳(很多人認為形意拳出自岳飛,部分人認為出自道門)等等,甚至連某派通臂拳也被認為是他傳下來的。這些拳術都習者眾多,張三丰的名字也就自然廣為流傳。

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張三丰為什麼從明代開始才突然如此出名呢?假如讓我說,只能說 他很幸運。為什麼?因為他的名聲,真的不是因為他的道德有多高,能力有多大, 而是因為一場著名的皇位爭奪涉及到他,因此,他“被出名”了,也可以說他是幸運神仙 。

其實,張三丰在明代以前的史書記載里根本沒有蹤跡可尋,不管他是北宋人、金人、元人。 簡而言之,他生活在明朝以前。但奇怪的是,明朝以前找不到關於他的任何記錄。王重陽、全真七子等人出現在金庸的作品中,雖然是正史記載不多,但賴有全真道門人撰述記載,在道教文獻中也算洋洋灑灑,豐富詳細。 而張三丰沒有!目前整理了三份文獻資料來解釋這個問題:

首先,元代江西浮雲山聖壽萬年宮道士趙道一編撰的《歷代真仙體道通鑑》(後來還有《續編》和《後集》),這是一部比較全面的道教人物傳記。其中記載著從古至今,宋、遼、金、元的名道士都收錄立傳,共收神仙道士1021人,其中沒有張三丰!

其次,元代劉道明寫的《武當福地總真集》,這本書成於元二十八年(1291年), 共三卷,記載著武當山道教史蹟的專著,卷下為“古今明達”人物,從周朝尹喜真人始,到元朝葉雲萊(卒於元二十三年,即1286年)。這本書包括武當仙真21人,裡面沒有張三丰!

最後,《元一統志》由元代享勃蘭(一作卜闌禧)和嶽炫編纂。此書從至從元二十二年(1285年)開始編寫,到大德七年( 1303年)告竣。不幸的是,這本書已經丟失了,目前只有一些殘卷。恰巧在這殘卷中就有“襄陽路”部分,卷第三百六十的均州*仙釋部分依然完整,武當山屬於均州。這裡面共收錄釋道人物11人,還是沒有張三丰!

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這是不可理解的,這麼有名的人怎麼會不記載收錄呢?尤其是劉道明本身就是荊門人,又是武當山道士。如果說張三丰是武當派的創派始祖,

武當山有名的道士神仙,他怎麼不記載呢?這不是欺師滅祖嗎?所以,至少在明朝之前,張三丰並不出名,在道界沒啥“功績”, 和武當山沒啥關係,當然也就沒有記載。

明朝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張三丰成了道教的魁首,陸地神仙。 一些記載張三丰事蹟的文獻,包括張三丰的個人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令人目不暇接。

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明史》是最早有關於張三丰的事蹟記載的史書,這本書是清朝的人編修的。清代關於張三丰的故事已經非常詳細和豐富,但這本書中記載的張三丰的故事很模糊,主要是第二百九十九卷《方伎傳》,根據《明史》這一段的記載,我們除了知道他的名字和籍貫懿州(今遼寧省阜新市)外,還可以大致瞭解到以下幾點:

1。 張三丰不是電影中童顏鶴髮的善良老人形象,而是身材高大魁梧, 大耳朵,二目圓睜,滿臉絡腮鬍子。他很有可能像影視中的張飛或鍾馗, 屬於威武型別,“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遡遢。顧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 鬚髯如戟。”

2。 具有特殊功能。一頓飯可以夠普通人吃好幾天,也可以幾天或幾個月不吃飯;喜歡雲遊,可以一日千里(我嚴重懷疑這兩點)。另外,不見有其他很特別的地方(可能是普通人不能看到),至於仙法、道術、神蹟等,沒有具體的描述。“套暑惟 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或雲能一日千里”。

3。 比較聰明,看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喜歡開玩笑。“書經目不忘,遊處無恆, 善嬉諧,旁若無人。”

4。 喜歡旅遊,行蹤飄忽不定。“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 異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俱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 曾兩次到武當山,第一次是“創草廬居之,已而捨去”,說明居住時間很短, 很快就離開了;第二次入武當顯然只是在遊歷名山時路過,沒有住在那裡,之後, 再也沒去過。“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

5。 張三丰原本是在鹿邑(今河南省鹿邑縣)的太清宮學道。“後學道於鹿,張三丰,遼東侶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邑之太清宮。”

6。 明太祖朱元璋原本聽說過他的名字,洪武二十四年派人去找他,沒找到;明成祖朱棣也派人找了很多年,也沒找到。後來,為了推崇張三丰, 朱棣讓人建立武當宮觀。換句話說,張三從皇帝到朝廷官員都沒見過張三丰是什麼樣,他自然也沒有為朝廷做過什麼事。

7。 《明史》的編輯寫了張三丰的名字、籍貫等,但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的人,所以後面說“或言三豐金時人”云云,但後面又說“然皆不可考”、“終莫測其存亡也”,說明張三丰的事是一筆糊塗賬,都來自傳聞,連當時是否有其人也是個未知數,因為沒人見過,頗有點霧中看花,水中望月的意思。

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因此,《明史》記載的關於張三丰的事情模糊不清。不過,《明史》裡面朱元璋、朱棣曾派人去找張三丰,應該是真的。朱元璋雖然“故聞其名”, 但直到朱元璋成為皇帝24年後才派人去找他。《敕建大嶽太和山志》的說法是, 當時朱元璋“遣三山高道使於四方,清理道教”的時候,附帶說有張玄玄可邀請,意思是看到張三丰就請我過來,結果沒找到,也就算了,然後沒了下文。說明張三丰在明初確實有神仙之名,但恐怕不是那種很有名的神仙, 所以朱元璋也不太在意。

後來有一個民間傳說,說朱元璋的老朋友,元末明初首富,也就是著名的沈萬三,是張三丰的弟子。他開始很窮,因為他向張三丰學習 “點 石成金”的法術才大發(另一種說法是他得到了一個聚寶盆)。這個故事是神話,自然不可信,它的起源可能是朱元璋下命去拜訪這位神仙, 與此同時,沈萬三又如此富有,才編出這樣的傳說。簡而言之,有朱元璋曾下令尋訪張三丰這件事。朱元璋的第十二個兒子湘南王朱柏,酷愛道家神仙之術,寫了一首讚美張真仙即張三丰的詩:

張玄玄,愛神仙。朝飲九渡之清流,

暮宿南巖之紫煙。好山劫來知幾載,

不與景物同推遷。我向空山尋不見,

徒悽然!孤戶空寂大松裹,

獨有老缽松下眠,

匪抑乘颼遊極表,茅龍想馭遊青天。

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朱柏只聽說過張三丰的名字,並沒有見過張三丰本人。但到了朱棣朝就不一樣了,朱棣派人去找張三丰多年。最不可思議的是, 朱棣還斥巨資,在武當山為張三丰 與真武大帝大肆營造宮觀,最終使武當成為明代地位最高的道教聖地,而張三丰

也在此時名揚天下。令人費解的是,朱棣既沒見過張三丰,也和他沒有過任何關係,朱棣竟然為了這樣一個虛無縹緲、也與自己無關的人營建宮觀,確實令人費解?

張三丰在正史裡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情況令人費解

TAG: 張三丰朱棣朱元璋記載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