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很多人都看到或聽到過這樣的廣告“洗洗更健康”,“做清爽女人”等等。不少女性朋友都有這樣的憂慮“我的白帶有點發黃白,這正常嗎”,“我的白帶比較多,是不是病了”…… 這本來不應是個問題,它是一個世界上佔一半人口的女性應該瞭解的知識。

遺憾的是,這個困擾我國近二分之一人口的知識在生物生理知識教科書裡都是空缺,即便說過,也多半是語焉不詳。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很多女性是透過廣告宣傳,作為疾病或者異常的說法瞭解到白帶這一概念,而“製造/創造”消費需求的廣告給人帶來的更多是焦慮不安,不少人按照廣告的說法去“治療”,結果可能導致了更大的問題和焦慮;還有一些女性對這種私密生理現象羞於啟齒,諱疾忌醫,到了引起相關的婦科疾病後才意識到嚴重性。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一旦這種每個女人都必須面對的正常生理現象成為江湖郎中的解說內容和商家廣告的常用詞彙的時候,我們只能情願不情願地繳納智商稅了。

因為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本期

食與心

與女性朋友們一起,補上這堂我們遺漏已久的生理課,讓大家更好地瞭解自己的身體,減少不必要的擔憂焦慮,避免走進誤區或者跌入坑內,從而更健康快樂地生活。

一. 白帶是什

白帶(leucorrhea),確切的稱呼叫做陰道分泌物(vaginal discharge),是由陰道和子宮頸微小腺體分泌的液體。這種液體每天從陰道深處至外陰流出,伴隨著清洗舊細胞和碎片,同時將陰道內附著的微生物從裡到外推陳出新地保持陰道的溼潤、清潔與健康。

正常陰道分泌物通常粘稠並且為乳白色或者淡黃色,因此而得名白帶。白帶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具體顏色、粘稠度和分泌量因人而異,有人天天有白帶,也有人偶爾才有。即便是同一個人,白帶也會隨著年齡、月經週期和感染等因素髮生明顯變化。

新鮮的白帶沒有氣味或只有輕微氣味,排出後隨著接觸空氣氧化或者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顏色逐漸變深,氣味也隨之增加。由於每個人的陰道微生物構成不同而氣味也隨之而異。對於正常陰道微生物來說,白帶是它們一道營養豐富的“大餐”,這些營養物更適於繁衍生息,因而陰道菌群的多樣性由此而繁榮。

由於女性的內褲革命帶來了不同的形式和穿法,過去的大褲衩透氣而寬鬆,白帶在外陰被氧化分解的現象並不明顯。現在進化出各種各樣的緊身內褲,透氣程度和貼近身體的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白帶在今天的概念上,五六十歲的人和十五六歲的人來說,已經有了很多不同。穿越小越緊內褲的女性則需要每天更換和洗滌內褲,防止陰道口的白帶與肛門口摩擦發生微生物交換,引起陰道球菌、鏈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一種常見致病酵母菌)的感染,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尿道頻繁感染而不得不用藥物治療。

二. 白帶的變化

月經週期不同階段的白帶陰道分泌物變化

從青春期到絕經期之間,正常的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歷一次月經週期,持續約24-38天。月經週期主要由激素驅動,一般認為一個月經週期是28天,但實際人群中只有10%-15%正好為28天,規律性地偏移這個週期也並不代表有問題。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一個月經週期一般排出一個或兩個卵子,如果卵子沒有與精子結合,排卵前形成的子宮內膜就會脫落,與血液、黏液和微生物等形成經血排出,開啟下一個迴圈。月經週期包括四個階段:

月經期(Menstruation),第1-5天:月經週期開始,隨著子宮內膜脫落,分泌物為紅色或血色。

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第1-14天:卵泡期始於月經開始(包括月經期),止於排卵。月經過後,陰道分泌物一般會比平時少。隨著卵子成熟,宮頸粘液會變得黏稠,呈白色或者黃色。

排卵期(Ovalation),第14-25天:排卵期前幾天,黏液會稀滑,粘稠度和蛋清差不多。排卵後,黏液會變回混濁、白色或黃色,也可能黏稠或發粘。

黃體期(Luteal Phase),第25-28天:宮頸黏液會變清,在下一次月經來之前,宮頸粘液也會減少。

月經週期主要由激素驅動。卵泡期開始時,雌激素和孕激素(黃體酮)水平偏低,下丘腦向垂體傳送訊號促進釋放卵泡刺激素,進而促進子宮內形成卵泡(5-20個,卵泡中包含有未成熟的卵子),發育成熟的卵泡會釋放雌激素進而促進子宮內膜生長。

升高的雌激素水平會促進垂體釋放黃體生成素,開始排卵過程,發育成熟的卵子離開卵泡,從輸卵管進入子宮。排卵過程持續16-32小時,此時孕酮水平激增,排卵期是月經週期中唯一可以懷孕的時期。如果卵子遇到精子就可以形成受精卵,進而發育成胚胎。

釋放卵子後,卵泡就會變成黃體,而黃體會釋放孕酮和雌激素,為受精卵植入做準備,這就是黃體期。如果沒有懷孕,黃體會逐漸萎縮並被吸收,進而導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開始下一個月經週期。

2. 激素是影響白帶的主要原因

如果排卵期受孕形成了受精卵,身體就會釋放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維持黃體並保持子宮內膜厚度,這種激素正是孕檢棒要捕捉的資訊。

懷孕早期陰道分泌物會變稀,呈乳白色。如果錯過了月經且白帶改變,有可能是懷孕了。

受產婦雌激素的影響,新生女嬰在出生後一兩週也可能出現白帶,這屬於正常現象,會很快消失,隨著性發育成熟進入青春期後會再次出現。

絕經後,由於身體的雌激素分泌減少,女性陰道上皮細胞變薄,分泌物減少,甚至是可能出現萎縮性陰道炎。除了絕經因素以外,在免疫系統異常,喝水過少等因素下,這樣的情況也會發生。

3. 感染可造成白帶異常

酵母菌(如白假絲酵母)、細菌(如陰道加德菌,糞腸球菌)、滴蟲、支原體及其他性傳播致病微生物感染,可改變陰道表面微生物組分,引起陰道分泌物異常。不同的感染引起的白帶異常不同,但一般都會引起白帶顏色改變,氣味改變,同時還可能伴隨瘙癢、臭味、刺痛、紅腫、排尿疼痛、腰腹疼痛、腿疼、頭疼、虛弱、發燒等一種或多種症狀。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4. 引起白帶異常的非感染因素

異物刺激(不應出現在陰道或其周圍的事物)、陰道上皮及其週期面板接觸到致敏性事物或物質時,都可能引起白帶異常。

此外,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功能異常/疾病時,陰道分泌物也會發生明顯改變。

三. 白帶的顏色變化及其可能原因

白帶/陰道分泌物的顏色,可以與其他因素一起,作為女性健康和感染的重要參考指標。

紅色

分泌物的紅色可能是從明亮紅色到深鏽色,最常見原因是經血。非月經期的流血需要警惕,如果是絕經期或者停經至少一年後出血,則有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需要儘快去醫院檢測排查。

2. 白色

白色分泌物的範圍可延伸到奶油色和淡黃色。如果同時沒有伴隨任何不適,這種分泌物是健康、溼潤和自潔的標誌。

但如果白色分泌物像白軟乾酪一樣粘稠,或伴隨有強烈氣味就需要去看醫生了。白色、濃厚、有強烈氣味的分泌物通常與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有關,可能還伴隨有刺痛或瘙癢。

3. 黃綠色

如果分泌物有輕微的黃色色調,並不能隨意認為異常,也可能與食用了引起顏色改變的食物或補充劑有關。

但如果分泌物呈較深的黃色、黃綠色或者綠色,則可能是細菌或者傳播性感染(如滴蟲病)的訊號。如果同時還伴隨有分泌物粘稠/結塊/惡臭等,一定要儘快就醫。

4. 粉色

分泌物呈淺粉色到深粉色,往往是含有少量血液的緣故。

粉色分泌物多見於月經前/快結束有少量出血時,不過懷孕早期著床性出血時分泌物也為粉色。

排卵期少量出血時也會引起粉色分泌物。

性生活造成陰道/子宮頸輕度擦傷或刺激時,也可一定時間內導致分泌物呈粉色。

5. 透明

陰道分泌物通常是透明或淺色,可以很滑,也可以是粘稠的。

在排卵期、性喚起時和懷孕時,女性還可能排出更透亮更潤滑的分泌物。

6. 灰色

灰色分泌物是不健康的,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炎的標誌。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除了灰色白帶,細菌性陰道炎還可能伴隨著發癢刺痛、有強烈氣味、紅腫等症狀。

綜上,

白色/無色/淺黃色且無生理不適的白帶是女性正常生理現象,完全無須擔心。但如果白帶顏色、質地、氣味等發生明顯變化,且伴隨身體不適時就需要及時就醫

四. 為什麼會發生陰道感染

誘發陰道感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不安全的性行為

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如無清洗或無安全套)可傳遞多種性傳播病菌,如衣原體、滴蟲、酵母菌、皰疹病毒、乳頭瘤病毒(HPV)、艾滋病病毒等,從而引起感染。

2. 糖尿病

酵母菌更多以糖為食,在血糖偏高的人陰道分泌物中的糖含量也會升高,酵母菌更易於增殖,糖尿病女性陰道酵母菌感染(真菌性陰道炎)的風險顯著高於健康人,維持良好的血糖水平有助於降低酵母菌感染風險。

3. 避孕藥

許多避孕藥、貼片、陰道環等含有雌激素和孕酮,使用後會擾亂人體雌激素和孕酮的自然平衡,導致酵母菌過度增殖。

4. 長期服用抗生素

長期使用抗生素(超過10天)會殺死大量人體細菌(包括腸道、氣道和陰道等部位的細菌),破壞菌群平衡,可能使得缺乏競爭的真菌(如念珠菌)大量增殖,誘發感染。

5. 免疫力低下

經常服用抗炎藥物(如類固醇藥物)的哮喘、自免疫疾病患者,器官移植病人和癌症病人等,免疫力低於健康人,酵母菌感染風險明顯增加。

6. 灌洗

廣告上說“洗洗更健康”,向不同年齡的女性推薦各種灌洗陰道的產品,實際上對於健康女性來說,這種做法有害無益。

研究發現,在美國,約5分之1的育齡女性會使用灌洗產品,據估計國內這一比重可能更高。但

國內外專家均不建議女性日常使用殺菌型灌洗產品

在醫生指導下,用來治療感染的短期灌洗是不得已的選擇,但健康人日常用洗液/特殊消毒液灌洗看似減輕了異味,殺滅了細菌,實際上卻破壞了陰道pH值,更多地殺死了陰道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造成陰道菌群紊亂,削弱了陰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力,長期反而會增加酵母菌和細菌感染風險,升高盆腔炎、子宮頸炎、妊娠併發症(更難受孕,宮外孕風險升高76%)、子宮內膜異位,甚至宮頸癌等疾病風險。

因此國外也有專家建議用有益微生物的發酵物來塗抹外陰,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感染。多年以來,

食與心

所在研究室發現,用NS8乳桿菌發酵蘋果製作的發酵液對陰道有害微生物有顯著的清除作用,甚至對HPV病毒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更能提高家豬的受孕機會和產子數量。

五. 怎樣透過日常生活預防陰道感染

除了減少接觸性傳播病原微生物(如性生活時做好保護),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預防陰道感染:

1. 做好個人清潔和衛生

經常淋浴或者泡澡。可以食用溫和的肥皂或者水,但不要使用泡沫浴。

避免使用陰道噴霧劑或有香味的產品。

使用普通白色衛生紙,不要用花紋染色或者香味的衛生紙。

不要用溼巾。陰道具有“自我打掃衛生清潔排異”的能力,具有消毒作用的溼巾反而會擾亂菌群,改變pH值,增加感染風險。

家長應當告訴女兒,大便後擦拭要從前往後。

觸碰陰道任何部位前要洗淨手和指甲。

性生活後排尿有助於預防尿道感染。

2. 衛生巾、衛生苗條或護墊使用時要勤更換

衛生巾、衛生綿條或護墊使用時要及時更換,不要超長時間使用。

至少2-3小時更換一次。

睡覺前要取出衛生棉條,換上衛生巾。睡覺時不要使用衛生棉條。

3. 用溫水沖洗

可以用溫水最好是流動的溫水沖洗,但不要使用洗液清洗,更不要用洗液灌注,除非是醫生建議的治療方法。因為這些洗液會擾亂陰道菌群,殺死陰道中的有益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改變陰道pH值,從而損害陰道屏障功能,促進有害菌生長。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4. 舒適的著裝

穿柔軟、舒適、透氣的內褲,保持陰道及周圍部位的清爽乾燥。

避免緊身的打底褲、緊身褲和褲子,這樣的衣物會阻礙空氣流通。

儘量不要長時間穿著過小過緊的內褲,在家裡穿睡褲可以不穿內褲。

避免穿著潮溼或汗溼的衣物坐著。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規律運動和充足的睡眠。

保持健康的體重,肥胖超重也會增加陰道感染風險。

陰道是一個人類的開放器官,它也在

呼吸

,其內部的微生物大部分是好氧和兼性氧的型別,減少久坐不動和緊身褲的穿著有助於陰道有益微生物的增加。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6. 健康飲食

陰道是一個pH在3。8-4。5間的酸性環境,乳酸菌是陰道中最主要的有益菌。日常多使用富含乳酸菌的發酵食物如酸奶、辣白菜和泡菜等不僅能增加腸道乳酸菌含量,也能促進陰道菌群平衡,提升免疫力。

女性必需的生理常識:白帶是什麼?因何而變?怎樣更健康?

食與心

溫馨總結:白帶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通常為白色或者淺黃色的無味黏液,白帶分泌不應帶來任何不適,正常的白帶完全無需擔心。當白帶顏色、狀態、氣味發生明顯變化,並伴隨瘙癢、刺痛、紅腫等不適,甚至還可能伴有腹痛、背痛和腿痛時,則可能出現感染,需要及時就醫。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良好的衛生習慣、著裝習慣和生活方式維持良好的陰道屏障功能,減小感染風險。

參考材料

https://www。nationwidechildrens。org/conditions/vaginal-discharge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232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vaginal-discharge

https://www。webmd。com/women/guide/vaginal-douching-helpful-or-harmful

TAG: 陰道白帶分泌物感染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