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如何提高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小時候別人搶走你的棒棒糖,你嚎啕大哭。

成年後別人搶走你的棒棒糖,你還哭嗎?

你不是控制情緒了,而是長大了!

所以真正控制情緒的辦法是要讓自己“長大”,不產生情緒。

情緒之所以叫情緒是因為很難控制,它是自發產生的,先於我們的理性。

我們會有一些情緒產生之後的“不控制”辦法,幫助它自然消失,但沒辦法控制它。

諸如深呼吸調整自律神經;

透過覺知讓自己暫停;

從現場離開一會的隔離法,

等……

這些都不從根本上控制情緒,只是緩解了情緒的衝動。

最終你要學會的是———不起情緒

改變你的情緒反應機制:

事件——觸發——情緒產生

同一事件——不再觸發—-沒有情緒

“情緒按鈕”越來越少的人能夠控制情緒,且不消耗意志。

如何拆除情緒按鈕?認知升級。

一般人的情緒裡總包含著各種評價、是非對立,如果能相容幷包衝突,就不再有情緒了。

因為情緒一般都產生於心理衝突中。

就像你在迷宮中,地上走找不到出路,只要抬高視角,坐上直升飛從空中鳥瞰,迷宮的出路就在那,對方在哪裡,你在哪裡一目瞭然,位置不同,差異的原因看到了,那你就自然沒有情緒,只有滿滿的真相來龍去脈。而事情的解決之道(迷宮出路)就在那裡。

提升認知維度是長期的,因為非常難,所以人類深受情緒之苦。

舉例:陪孩子做作業你有情緒嗎?控制不住!

你有一個誤會:

你覺得

“這麼容易你都不會”

,但這不是事實。

事實是孩子的認知水平跟你不一樣,他的腦子構成跟你不一樣,他不覺得有邏輯的數學題容易,他覺得很難。

他覺得別的更容易,比如想象。

《小王子》裡這樣呈現大人和孩子思維的差異:

如何提高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這是一頂帽子,大人說。

然而孩子說,“我明明畫的是一隻吃了大象的蟒蛇,大人們卻說我畫了-頂帽子。”

我問他們,我的畫可怕嗎?

大人們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

大人的思維上實用,直線性的,因為認知懶惰,關閉了大部分可能,只有經驗打底的慣性,所以快。

而孩子眼睛事物是天馬行空的,他在各種可能中漫遊,可能非常慢。

如果你看不見孩子眼睛裡的事物,你就沒辦法跟他同頻率溝通。你當然要生氣。你在迷宮的一個角落看不到全貌。

書裡說“

真正重要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要用心靈去感受

。”

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作業題目和你本身不一樣。

大部分人,幾乎百分之百的成年人,是會有這種認知封閉的。

情緒發生的第二個點是,

控制慾

如果沒辦法看到別人眼裡的世界,沒關係,去看去理解就行了,只要肯傾聽和謙虛。

但關鍵是我們容易認為我看到的就是“事實”,還只想辯贏,讓對方聽你的。

這就容易起情緒了。

情緒的發生,是因為你有控制慾,不能停留在事實中,完全想把客觀凹進你的主觀裡。

再舉例:

有一部很早的電影叫做《刮痧》。說的是一對住在美國的爺孫,孫子發高燒,爺爺給他用了我們中國人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刮痧,結果上幼兒園的時候,孫子的老師在他身上發現了刮痧留下的紅痧印,以為這個孩子被虐待了,隨即把這個爺爺告上了法庭。

打官司是一個百口莫辯的過程,因為涉及到文化差異,到底如何要綠眼睛的鬼子搞清楚刮痧是什麼,成了案件的難點。而流血、淤青確實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中國人認為這個流血淤青是為了讓病好起來。

到底是愛,還是害,取決於我們用哪一套文化體系去認識同一個問題。

除非西方人用東方人的眼睛看這個問題,否則,如果他們還用西方人的眼睛去這塊淤青就會變成虐待。

這個電影是一個隱喻,

不同文化的人很難彼此理解同一個事實,衝突和各種人類的情緒就產生了。

而人和人的差異其實不亞於兩種文明的差異。因為每個人都存在於完全不同的內生世界,也可以說是文化差異。

超越主觀經驗,是最難的,也可能就是聖經裡說的巴別塔,讓人和人的溝通有了“語言”(思維差異)的阻隔吧。

如果一個人能有意識去理解他人,不斷超越自己熟悉的認知邊界,他在大事小事上會有更穩定的情緒,因為他會對自己說,等等,我是不是有什麼認知盲區。

凡思想成熟複雜的人包容性都強,誰有長大後的自我,誰擁有最平和的人生。他們不僅放過了別人,而且最終利益了自己。

最後總結:

情緒是用理解力消除的,不是壓抑掉的,也不能被控制;

短效的辦法是不投放注意力給它,讓它因為得不到關注自然消失;

長效的辦法是超越導致情緒的狹隘認知。

如果你是一個煩惱多情緒多的人,不要苛責自己,你要去增加思維的彈性,並保持自我懷疑和覺知,提醒自己:

要讓自己真正“長大”了。

作者:Miss蘑菇姑姑,情景療愈寫作推廣人,蘑菇心理自習室創辦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家媒體心理專欄簽約作者,一位深耕心田的書寫者,已出版書籍《一邊焦慮,一邊成長》本文轉載自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已獲授權。

TAG: 情緒認知控制情緒刮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