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我們肯定經常聽到這些話,“老一輩炒菜一直都放味精的”“又要少鹽少油,又不讓放味精,這飯還能不能好好吃了”,看來,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多多少少都對味精有些誤解。

但這味精真的有害嗎?長期吃會有什麼不良後果嗎?味精究竟怎麼吃才最安全?什麼才是致癌真正的罪魁禍首?

關注我,本期內容帶你探索味精的奧秘。

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這味精真的百害無一利嗎?

之前一直聽到有人傳言:味精裡有一種有毒的新增劑,吃多了會致癌,甚至有不少家庭都把味精列入了廚房黑名單,把大魚大肉都做得食之無味。但對這個問題,專家早就闢謠了:味精很安全,沒有毒!

首先,我們來看它的成分。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進到胃裡就會分解成穀氨酸和鈉,鈉不用多說,這穀氨酸的本質就是個蛋白質,能有什麼害處嘛?那味精緻癌這個說法又是怎麼傳來的?這是因為,把穀氨酸鈉加熱到120℃之後,它會失水然後變成焦穀氨酸鈉,而這個物質就是傳說中會致癌的。

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但事實上,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我們都沒發現任何證據能證明焦穀氨酸鈉會致癌,只不過食物的味道會沒有那麼鮮了,況且我們一般炒菜的溫度都不會120℃,所以大家還是可以放心吃!

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長期吃味精會有什麼不良後果嗎?

如果一直長期吃味精,你還別說真有可能出問題。

味精吃太多首先會影響精神狀態,因為它分解成的穀氨酸,被大腦裡的酶一催化,就會轉化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也就是會讓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然後你就可能會頭暈頭痛、脾氣暴躁、四肢無力,對兒童來說,還會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影響到骨骼發育。

那穀氨酸鈉還會分解成鈉,鈉吃多了,就和紅肉吃多了一樣,都會讓人感覺口渴,慢慢就很有可能得高血壓了。特別是中老年人,對鈉一般會更敏感些,或者如果你有腎病、身體水腫,做飯就儘量少放些味精吧!

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那味精要怎麼吃才安全?

首先,我們最好出鍋前再放。因為穀氨酸鈉在常溫下不易溶解,通常都是在70~90℃下才會溶解,而且這時候鮮味最足。所以不管是炒菜燉湯,都最好不要太早放味精、雞精,出鍋前時機剛好!

其次,醋和味精最好不要都放,像在做醋溜白菜、糖醋里脊、糖醋魚這種菜的時候,最好就不用再放味精了。因為味精在酸性食物里加熱,更容易產生焦穀氨酸鈉,就會讓菜失去鮮味。

最後,就是控制量。按體重算的話,我們人每天攝入穀氨酸最合理的量是每天每公斤攝入30-毫克。如果按60公斤成年人來算的話,就相當於每天最好攝入不超過1。8克,差不多是三分之一啤酒瓶蓋的量。所以平常做菜的時候是可以適當加一點點的,只不過放了味精,就要注意鹽可以少放點,均衡一下。

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味精安全了,那究竟什麼才是致癌的罪魁禍首?

對食物來說,致癌的一般有這麼幾類:第一類像發了黴的食物,比如已經黴變了的花生、黃豆,因為黴變的食物有大量黃麴黴素,很容易導致肝癌;第二類就是含大量亞硝酸鹽的食物,像醃製的鹹菜、泡菜,牛、羊肉這些紅肉,引起胃癌和大腸癌的風險比較高。第三類就是我們最愛的各種煎、炸、燒、烤做出來的美味,在烹飪的過程中,這些食物都會產生一系列有害的化學物質,很有可能引發消化道腫瘤和癌症。

味精真的有害?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該如何正確使用味精

那從生活習慣看,我們不經意間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致癌,當然一個小小習慣的改變也可能讓我們一步步遠離癌症。比如對久坐一族,極少的活動量就會造成免疫細胞減少,抵抗力下降,就會大大增加患癌的風險;而對外賣一族和飯局很多的人,飲食不均衡、蔬果攝入量不夠,就會造成人體缺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而這些營養物質的缺失會直接導致腸道蠕動能力下降,又增加了患大腸癌和食道癌的風險。

其實,致癌的食物確實不少,但抗癌的方法也很多。除了主動去關注自己每天的飲食均衡,規律的作息和運動、定期的體檢、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態,這些都是我們遠離癌症可以做出的努力。早點覺醒,即刻行動,比什麼都強。

本期話題到此結束,關注我,下期為大家帶來更精彩的內容。你的鼓勵就是我創作的動力!

TAG: 味精致癌穀氨酸鈉食物穀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