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咱們同胞中,慢性疼痛的發生率,約為36%,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45歲至65歲的人群中,大約42%,會發生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會帶來諸多的健康隱患,比如,20%到50%的慢性疼痛患者,同時具有抑鬱症狀,25%存在睡眠障礙。慢性疼痛的發病機制異常複雜,目前,學說眾多,存在爭議。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腸道菌群的變化,在慢性疼痛的形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咱們人類的腸道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共同構成腸道菌群,其中包含的基因總數,是人體自身基因組的100倍。腸道菌群與中樞系統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絡,這種複雜的調控機制,被稱為腸道與大腦軸。腸—腦軸,影響著大腦的發育和功能,而大腦也可以透過訊號通路,影響腸道菌群的結構。

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慢性疼痛,在生物學與醫學視野中,被認為是1種與組織損傷有關的感覺和體驗,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並且伴隨嚴重的情緒困擾以及功能性殘疾,疼痛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就可以診斷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包括外周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內臟病變或功能紊亂導致的內臟疼痛、外周組織損傷或炎症引起的炎症性疼痛,此外,還有病理機制不明確的疼痛,比如,纖維肌痛。腸道菌群,會透過腸—腦軸,整合免疫、神經、激素訊號,影響疼痛的產生及變化。而且,也會產生止痛藥物的耐受性。

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腸道菌群,可以直接導致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產生,並且,還會導致相關併發症。比如,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神經病變,其中的75%,可能引起肢體遠端的多發性對稱神經病變,引起刺痛、燒灼感。研究發現,這種現象與腸道菌群介導的自身免疫反應相關。背後的機理,可能是糖尿病及營養不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產生炎症反應。

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腸道菌群,在內臟疼痛中扮演的角色更為顯著。比如,研究證實,腸道菌群與腸道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功能性腹痛等疾病相關,因為,腸道菌群,不僅參與維持胃腸道神經和免疫系統的調節,而且,還會影響胃腸道敏感性,以及疼痛刺激訊號的反應。動物試驗結果表明,腸道菌群參與疼痛處理相關的大腦區域的發育調節,誘導腸道菌群的變化,能夠緩解內臟疼痛,減輕內臟的超敏反應。這些研究結論,帶來了糞便菌群移植等新型治療方法的興起。而且,還可以指導飲食干預,比如,透過攝入嗜酸性乳桿菌,減輕功能性腹痛症狀,應用鼠李糖桿菌,治療兒童功能性胃腸道疾病。

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腸道菌群,還可以引起炎症性疼痛,降低疼痛閾值,增加疼痛反應。比如,研究發現,普氏菌是造成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重要原因,鏈球菌與骨關節炎疼痛相關。腸道菌群紊亂,可以引起炎症介質的釋放增加,促進炎症性疼痛。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部分難以確定病因的慢性疼痛,可能與神經遞質的分解代謝相關,比如,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降低,會引起神經遞質水平的變化,導致纖維肌痛。

慢性疼痛背後,隱藏著腸道菌群變化,選對益生菌,可以幫助止痛

腸道菌群與慢性疼痛的關係,受到科學家們的高度重視,相關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而且,也被應用到慢性疼痛的治療當中。比如,益生菌,能夠改變腸道菌群,並且增強免疫能力,減輕慢性疼痛症狀。研究表明,鼠李糖桿菌,可以調節與疼痛相關的神經遞質及生物胺的水平,從而減輕內臟疼痛。益生菌,還能調控炎症反應,影響炎症因子的水平,能夠減輕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此外,糞便移植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治療,透過增加有益菌的數量,促進腸道菌群的動態平衡,可以獲得緩解慢性疼痛的效果。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TAG: 疼痛菌群腸道慢性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