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饞別怪嘴,腸道菌群在“搞鬼”~

隨著居家時間的增長,大家最近是不是越來越饞了呢?小編是。

看到朋友圈裡,跟對團長的小夥伴和能出門採購的小夥伴,吃到了蛋糕、西瓜,喝到了奶茶、肥宅水……只能說“羨慕的眼淚從嘴角流了出來”。

嘴饞是因為對美食愛得深沉,還是怪這張控制不住的嘴呢?眾多研究顯示,嘴饞可能是腸道菌群在“作祟”!

腸道菌群是什麼?

腸道菌群是居住在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總稱。在我們的胃腸道里,有幾百到上千種細菌,數目多達100萬億,它們構成了一個巨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

嘴饞別怪嘴,腸道菌群在“搞鬼”~

菌群示意圖

圖源:souhu

這些數目龐大的細菌大致可以

分為三個大類

:有

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是構成生物拮抗和生物屏障的主要菌群,發揮著免疫、代謝等生理功能,如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有害菌,正常情況下數量較少,當數量異常增加時,會變成疾病的導火索;

中性菌,又稱為條件致病菌,是具有雙向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它們一旦異常增殖,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疾病。

嘴饞別怪嘴,腸道菌群在“搞鬼”~

圖源:souhu

腸道菌群與營養物質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洩以及腸道免疫系統緊密相關,可以影響體重、抵禦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此外,腸道菌群還被證實與中樞神經系統有相互作用,它已成為大腦發育和行為調節的關鍵因子。

聽說腸道菌群能和大腦“對話”?

今年4月,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探討腸道菌群和飲食偏好關係的文章,提出“腸道細菌與大腦發生了直接對話,神經元可以直接感知細菌,並相應地

調整食慾和體溫控制

”。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腸道和大腦有

一條通道

,稱為“

腦-腸軸

”。腦-腸軸包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迷走神經)及腸神經系統,以及腸道中的微生物。

腸道菌群與大腦透過自主神經、腸神經、免疫系統、腸內分泌訊號、神經遞質、支鏈氨基酸、短鏈脂肪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肽聚糖等途徑和介質進行雙向交流。

嘴饞別怪嘴,腸道菌群在“搞鬼”~

腦-腸軸漫畫圖

圖源:souhu

腸道菌群透過與大腦“對話”來調整食慾的

關鍵物質

是一種細菌細胞壁降解的副產物——

細菌肽聚糖

。來自腸道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片段可以透過迴圈到達大腦,降低大腦中表達飢餓訊號和促進進食的“刺鼠相關蛋白/神經肽Y”神經元活性,由此可以減少食物攝入。

這種刺激也促進了下丘腦細胞檢測出外圍訊號,包括激素瘦素、生長素釋放肽和胰島素,來協同調節進食和能量消耗。

其實早在2020年,Nature也發表了類似的文章,證實腸道菌群可以與神經元建立聯絡。研究者以秀麗隱杆線蟲為宿主,其共生的腸道菌Providencia細菌能夠產生神經調節因子——酪胺,經過酶轉變能夠靶向感覺神經元上的受體,從而調節宿主的嗅覺反應,影響宿主的飲食偏好。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飲食偏好?

2022年4月1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指出,

動物的腸道菌群影響其對食物的選擇

該實驗提取了三組具有不同飲食習性的齧齒動物(食肉動物食蝗鼠、雜食動物白足鼠、食草動物山地田鼠)的腸道微生物,然後將這些腸道微生物定製到無菌小鼠的腸道,讓小鼠自由選擇飲食進食。

結果發現,定殖食草鼠菌群的小鼠自願選擇了高蛋白比例飲食,而另外兩組小鼠選擇了低蛋白比例飲食。這表明,腸道菌群改變了它們的飲食偏好。

嘴饞別怪嘴,腸道菌群在“搞鬼”~

圖源:PNAS

前文提到細菌肽聚糖是腸道菌群向大腦傳遞控制食慾的“使者”,同樣的,腸道菌群也需要一個

中間橋樑來影響飲食行為

,這個橋樑就是

依靠菌群的

色氨酸代謝

色氨酸進入大腦後,會轉化為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

血清素

,血清素可以驅動覓食行為和飲食選擇。例如,對小鼠下丘腦注射血清素,小鼠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顯著減少。

依據研究主體的不同,腸道菌群的作用機制存在差異,所以影響人們食物選擇偏好的證據及作用機制仍有待探索。

如何把握飲食的主動權?

我們的飲食會被腸道菌群完全“控制”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可以透過飲食重塑腸道菌群。

2014年,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的一篇文章指出,研究者們觀察到在一天之內,

一種新的飲食方式可重塑人體微生物群落

,飲食發生改變後腸道的微生物群也會進行演化和自我重建

雖然腸道菌群可能會讓我們變“饞”,但也不能讓腸道菌群控制我們,改變飲食習慣可以促進腸道微生態的調節,進而改變飲食偏好,形成良性迴圈。

嘴饞別怪嘴,腸道菌群在“搞鬼”~

圖源:人民日報

居家期間,食物的選擇有所縮減,大家更要關注飲食的搭配,別讓腸道菌群替我們選擇。不過,也相信我們應該很快就可以實現美食自由啦!

參考文獻

[1] Adamantidis A。 How the gut talks to the brain。 Science。 2022;376(6590):248-249。

[2] Gabanyi I, Lepousez G, Wheeler R, et al。 Bacterial sensing via neuronal Nod2 regulates appetite and body temperature。 Science。 2022;376(6590):eabj3986。

[3] O‘Donnell, Michael P et al。 “A neurotransmitter produced by gut bacteria modulates host sensory behaviour。” Nature vol。 583,7816 (2020): 415-420。

[4] Trevelline BK, Kohl KD。 The gut microbiome influences host diet selection behavior。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2;119(17):e2117537119。

[5] David LA, Maurice CF, Carmody RN, et al。 Diet rapidly and reproducibly alters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Nature。 2014;505(7484):559-563。

作者:汪正園,營養學博士,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

編輯:小叮噹

— END —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館官微和官網啦

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為上海科技館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TAG: 腸道菌群飲食大腦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