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對乳糖不耐受?這個知識點你需要了解一下

喝牛奶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乳糖不耐受

開啟2021年第一天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一頓美味健康的早餐,牛奶作為早餐常客,有些人卻一喝就鬧肚子。出現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有個術語,叫

“乳糖不耐受”

。顧名思義,就是說乳糖不能被正常地消化吸收。在人體內,乳糖需要專門的乳糖酶來分解,如果沒有這個酶,乳糖到了小腸以後就不會分解,而是直接完整的進入大腸。於是,乳糖就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了,這可就麻煩了。在大腸菌叢的作用下,乳糖會發酵、水解,產生短鏈脂肪酸和氣體,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症狀出現,常見的表現是腹脹、腸鳴、氣多、或腹瀉等,這些症狀通常發生在喝奶後的30分鐘至2小時。

聽說你對乳糖不耐受?這個知識點你需要了解一下

為什麼有些人會缺乏乳糖酶呢?

原因可以分為先天性的和後天性的,後天性的又包括繼發性和成人型乳糖酶缺乏。先天性酶缺乏,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患者從出生時體內就沒有乳糖酶,這樣的人無論喝母乳還是牛奶都會明顯腹瀉,停止進食乳類製品腹瀉馬上消失。繼發性的酶缺乏則常常發生在一些疾病之後,比如腸炎、嚴重的營養不良,或由於某些藥物的作用,造成小腸粘膜受損,導致乳糖酶不能被合成。

不過,這兩種型別都屬於比較少見的,絕大多數人的乳糖酶缺乏屬於成人型乳糖酶缺乏,也就是說,

在出生時這些人體內其實並不缺乏乳糖酶,而是長到一定年齡後才開始出現乳糖酶活性的下降或消失,於是出現乳糖不耐受。

這還要追溯到11000年之前,那時的成年人類都沒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喝牛奶=喝瀉藥。透過逐漸的適應與自然選擇,7500年前,巴爾幹半島中部和中歐之間的奶農之中,開始出現了對乳糖耐受的基因突變。這些突變賜予他們巨大的生存優勢,留下了更多的後代,讓這種基因得以留存。

其中一個關鍵的基因突變,就是位於乳糖酶編碼基因上游14kb處的一個單鹼基突變,它被證實與腸道乳糖酶活性降低有關(如下表所示)。

聽說你對乳糖不耐受?這個知識點你需要了解一下

而到了現在,

我國大多數人是從7-8歲開始出現乳糖酶的降低或消失的

,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和哈爾濱4大城市的1168名健康兒童的研究發現,我國兒童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在11~13歲兒童中高達87。8%,乳糖不耐受的發生率近三分之一。而歐美人一般從20歲左右才開始,這也是跟世代飲食習慣導致的基因差異有關。世界上完全沒有乳糖不耐受的人僅佔30%左右。

目前,國內還沒有把乳糖酶缺乏的實驗室診斷作為必要的診斷依據,國內僅有少數醫院透過檢測大便乳糖及大便pH值來診斷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耐受的危害

既然乳糖不耐受在成人中這麼高發,它到底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危害?

研究發現,乳糖不耐受可能和以腹瀉為主要表現的腸易激綜合徵相關。此外,乳製品富含人體必需的鈣和一些生命必需的營養物質,乳糖不耐受的人經常停止食用牛奶和乳製品,容易導致鈣和維生素的缺乏以及骨質疏鬆症,需要注意採用其他方式補充這些營養元素,比如多吃蔬菜。

聽說你對乳糖不耐受?這個知識點你需要了解一下

乳糖不耐受≠牛奶過敏

很多人會混淆乳糖不耐受和牛奶過敏,認為喝牛奶拉肚子是因為對牛奶過敏。其實,二者有明顯區別。乳糖不耐受是對乳糖吸收能力下降,但可以耐受牛奶蛋白。而牛奶過敏就像是普通的食物過敏,是對牛奶蛋白過敏,但可以耐受乳糖,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的頭一兩年。

乳糖不耐受的人難道這輩子就跟牛奶說再見了?

如果有乳糖不耐受,是不是就意味著終生告別牛奶了呢?也不是。有一些辦法可以減緩不耐受的症狀,比如:

少量多次就是個好辦法。

乳糖不耐受,往往與一次攝入乳糖量過多有關,不耐受的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次少量進食牛奶,每次限制在能夠耐受的水平,給腸道充足的時間,讓體內僅有的少量乳糖酶去慢慢消化乳糖。乳糖被完全消化之後,就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啦。同時,這樣還可以刺激和提高小腸粘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部分人可逐漸消除乳糖不耐受。

另外,

避免空腹喝奶

,選擇一些其他食品混合進食,最好是固體食物及吸收較慢的食物,比如麵包、餅乾等,這樣可以避免牛奶從胃裡迅速排空,乳糖一下子湧入腸道,給人體內少量的乳糖酶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

TAG: 乳糖乳糖酶耐受牛奶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