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幹細胞回輸前,你需要了解的四大問題: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1

幹細胞多久見效?持續時間多久?

回答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很難的,但同時又是頻繁被問到的問題。還是做一個類比吧,感冒了吃藥或者不吃藥,在感冒治癒之前我們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測到這次感冒要持續多久。

首先,

每個人的應用情況是不同的

,有些是亞健康(症狀不一樣)、有些是疾病(病種不一樣),其中又涉及到性別、年齡、地域、遺傳、單病種和多病種、疾病進展狀況等等的因素,造成個體之間的差異千差萬別。

其次,輸注方式是不同的,動脈、靜脈、區域性注射以及是否聯合其它療法等。

再次,生活方式和作息習慣也會對進入體內細胞的生存率和活性產生影響。

最後,使用的細胞型別、細胞數量、間隔週期等因素也會導致最終結果不同。

總而言之,每一個我們可能想到的點,最終都會影響到細胞所能起到的效果以及持續性的問題。

目前比較普遍的規律是,幾分鐘到3天會有比較明顯的注射反應,之後的兩週內會細胞發生遷移產生生物反應,未來6-12週會逐漸產生療效反應,持續時間一年到幾年不等。

注射反應:

有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隻要有外源性物質的輸入都會引起我們相應的反應,二是極低機率的敏感體質的人對細胞產生的反應,三是細胞本身產生的分泌物作用於人體產生的反應。

生物反應:

是指細胞在在各個器官遷移,在不同的微環境中釋放出不同細胞因子或者分化為相應型別的功能細胞,相應的產生的微環境的變化給身體帶來的感覺。

療效反應:

是指細胞已經適應體內環境並在功能層面開始運作,對我們的身體進行修復或者抑制某些不好的反應,我們在主觀感受和生理指標上能夠實實在在得到的反饋。

效果持續多久這個問題涉及到的東西就更復雜了,同樣的一批魚苗放到不同的池塘裡面,中間的飼養方式不一樣,半年後捕獲,魚的重量、體型、顏色都會不一樣,類似的道理同樣適用於細胞,每個人的體內環境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作息規律不一樣,造成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現實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應用細胞就是為了天天喝酒,天天熬夜,天天放縱,這樣是不可取的,就如同傷口還沒有結痂脫落,我們動不動就去抓傷口,造成經久不愈,細胞絕對不是神丹妙藥,更不是急救藥,也因此鄭重的勸誡所有人用了細胞還需要好好遵醫囑,作息規律,起碼也要等本錢足夠了再去揮霍,否則只能等著吃後悔藥。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再說一下效果持久和多久需要再補充的問題。

我們的健康值就如同電池的電量一樣,從100到0,現在可能大多數的人處於75甚至是50。我們的電量即使只是在待機也在慢慢消耗,透過補充細胞或者其它方法都可以提高健康度即使達到100,也不會像之前那樣經用,因為電池老化容量本身已經出了問題。

同樣75電量的手機,同樣在充電,一個什麼也不玩,一個只是在聊微信,一個在玩遊戲,想充到100的電量,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同樣50電量的手機,有些人覺得到30才需要充電,有些人覺得維持50也挺好,有些人覺得充到80才能放心。

所以,

何時見效?效果多久?何時補充?取決於個體差異的健康狀況,取決個體差異的生活習慣,取決於個體差異的健康理念

2

幹細胞應用到底選擇第幾代?

當臨床應用幹細胞治療時,選擇哪個代次的幹細胞治療更加合適,是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人分男女老少,而幹細胞也有年輕和衰老之分,細胞代數也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們先來看看細胞代次的概念:目前最主要的表述有兩種,一種是細胞世代,一種是傳代代數,具體見下表。

備註:P0為剛從組織分離出來的原代細胞,一般幹細胞傳代擴增倍數為3-5倍,圖表中以3倍為例。

現在我們常說的細胞代次是傳代代次,如果換算成細胞世代的話可以有一個粗略的對比,傳代代次的3代細胞相當於細胞世代的5代,傳代代次的4代細胞相當於細胞世代的6-7代,傳代代次的5代細胞相當於細胞世代的8代。

依次類推,中間不考慮損耗和各實驗室培養工藝和培養體系的差異,如果幹細胞傳代擴增倍數用5倍來計算的話,傳代代次和細胞世代之間的差距是更大的

理論上講,細胞代數越靠前,幹細胞的乾性也越強。但是幹細胞在體外培養的過程中,幹細胞有從組織微環境到體外培養環境的一個調整和適應過程,一部分不適應的細胞會被淘汰,所以

在前兩三代,幹細胞基因組有著不穩定的因素,可能不宜臨床應用

。有研究顯示,透過核型分析發現,在前三代細胞中,幹細胞存在異常核型的比例偏高。就如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而言,臨床應用的最佳代數應該在4~6代。

目前臨床研究中,MSC應用較為常見的來源骨髓、脂肪、臍帶、胎盤等,本文以臍帶、脂肪、胎盤這三類比較常見的來源進行總結,針對不同來源間充質幹細胞,體外傳代培養後不同代次的一些生物學特性的變化(例如:細胞形態、細胞週期檢測、表面標記物檢測、染色體核型分析、相關基因表達及細胞因子的定量分析)。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長期體外傳代培養後其基本的幹細胞生物學屬性, 如細胞表面免疫標誌物和誘導多向分化潛能, 無顯著性改變。

長期培養至20代, 未發現致病性或致瘤性基因變異。

高代次(P20)hUC-MSCs的細胞增殖活性和端粒酶活性與早期低代次(P5)細胞無顯著性差異。隨著培養代次的增加, 細胞開始出現老化, 尤以20代細胞表現最為明顯。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不同代次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形態學觀察

體外傳代培養至第5、10代hUC-MSCs呈現完全相同的細胞形態與生長排列方式, 均呈現長梭狀貼壁生長, 輕度螺旋流水狀排列。第20代細胞呈現非常相似的長梭狀貼壁生長, 但胞體略顯增大, 融合後區域性排列紊亂。

已有研究顯示, 雖然高代次培養的hUC-MSCs染色體組型依然保持穩定,但至第7代時其端粒酶活性會有所下降。我們透過檢測人端粒酶逆轉錄酶活性亞單位基因的表達顯示, 第5、10和20代hUC-MSCs的端粒酶活性之間並沒有顯著性差異; 且不同代次細胞呈現相似的生長增殖曲線, 表明它們的細胞增殖活力也無差異性。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雖然第20代hUC-MSCs依然保持與低代細胞類似的幹細胞生物學屬性、基因穩定性和生長特徵, 隨著傳代培養時間的延長, 細胞開始呈現一定程度的老化現象。鑑於過度的傳代培養會導致hUC-MSCs出現老化徵象, 建議用於幹細胞臨床治療的hUC-MSCs體外培養最好不超過第10代。

有研究分別對胎盤間充質幹細胞P5、P10和P15代細胞的增殖能力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P5代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能力明顯高於P10和P15代,實驗結果表明,胎盤間充質幹細胞在體外培養時,隨著細胞代次的增加,細胞會逐漸出現的老化。

由於胎盤幹間充質細胞在P5代後增殖能力會逐漸的下降,所以作為臨床應用時最好選擇P5代以下的為宜

染色體細胞核型沒有明顯易位和缺失等變化,相關基因表達量略有差異,培養基內分泌的細胞因子保持穩定。

研究表明(利用無血清培養基培養的)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在傳代至5代的過程中,生物學特性及遺傳特性基本穩定,沒有明顯變化。初步揭示了脂肪間充質幹細胞體外傳代至第5代以內可以安全使用。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因此,代次太靠前或者太靠後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同時也要考慮培養條件的因素才能做出最佳的選擇。

3

幹細胞自體好還是異體好?

近幾天又多次遇到這個問題,其實還真挺難回答,因為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答案是不同的。

就好比,

大家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自家種的糧食、水果、蔬菜是最好的,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專業的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農場栽培的作物更嚴謹也更安全

。只是說自家種植的全過程我們是能把控的,照樣也會施肥打農藥,至於用量是否合理也不用管,只求心安理得,自己的永遠是最好的。

當然這裡面涉及到別人種植的會亂來的情況,這個屬於道德層面的範疇,不在我們技術討論層面。

百度一下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的答案出來,比如這個頻率出現會比較高: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真要揪這裡面的問題,可能一個篇幅都不夠,概念不清,定義不明,專業不熟。

自體有自體的好處,最大的優勢在於不涉及倫理問題(自取自用),外源基因的風險低(成體這麼些年自體基因變化的風險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排斥反應小(不管是自體還是異體都是要在體外培養的,雖說實驗室培養儘可能的模擬人體環境,但始終還是有有差異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體和異體接受了同樣的教育,都已經不完全是它們最初的模樣)、不用配型(配型僅限用於某些特殊疾病,而這些情況下幾乎全部使用異體,自體那麼好為啥還要異體的幹嘛)等優勢有待商榷,在沒有詳實的資料出來之前,不能自以為是。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異體有異體的優勢,取材方便,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培養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但在某些只能或者優先使用自體的情況下,異體自動排到後面去。

還有一些公司的說法我很難理解,自體幹細胞全是優點,異體幹細胞全是缺點。我們來看一下全球已經上市的細胞藥物和國內已經申報的幹細胞療法的統計,裡面自體和異體的比例一目瞭然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結論就是:

不論是自體還是異體,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自體唯一佔了便宜的地方就是在法規上,而且在相當一部分情況下自體取材會需要經過很繁瑣的流程,在保證同樣的細胞質量的前提下,應該由專業的醫生決定使用自體還是異體,甚至有些時候應該把主動權交給消費者自己選擇,而我們應該做的只是如實告知利弊

只有在應用達到一定的數量,有了更多的資料積累,我們才能更有資格去說是哪種好,而不是單單從理論層面憑空想象。

4

幹細胞到了體內到底能存活多久?

幹細胞能治療多種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症,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療效各有差異,還有一些是沒有療效的案例,我們不得不開始從多個方面開始研究,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了細胞的療效?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傳統的化學藥物也能治好很多的病,我們先來對比一下兩者的區別:

化學藥物是結構穩定的無生命物質,幹細胞是有生命的功能單位;

化學藥物有明確的半衰期,幹細胞暫時沒有發現;

化學藥物有明確的作用靶點,幹細胞透過多途徑實現功能;

化學藥物都是被動吸收,幹細胞透過趨化性主動遷移;

化學藥物均一性穩定,幹細胞的細胞週期並不同步。

化學藥物和幹細胞一樣的地方在於,兩者都沒有在體內長期滯留,而是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被機體清除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動物試驗顯示,免疫系統越是健全的個體,免疫清除能力越強,幹細胞在體記憶體活的時間就越短,免疫缺陷的機體,清除幹細胞的能力就越慢。幹細胞在體內被清除的速度還和輸注的途徑有一定的關係,靜脈、動脈、區域性定向輸注、不同型別的幹細胞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幹細胞輸注到體內之後的存活時間。

雖說幹細胞透過不同途徑的在不同動物機體內的分佈和代謝有過很多的研究,在不同的實驗室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但是我們還是能透過資料的彙總得出一些結論:

幹細胞在不同機體記憶體活的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

靜脈、動脈和區域性注射(腦部、肌肉、心臟、肝臟、腰椎等)存活時間有差異;

自體和異體的幹細胞回輸存活時間差異不大;

靜脈回輸的幹細胞可以突破血腦屏障,在體內的遷移偏好於血管的走向;

清髓後幹細胞的存活時間略有延長,血管舒張劑對細胞的遷移和存活都有促進作用;

靜脈回輸的幹細胞剛開始大部分被肺部截留,截留的細胞仍然可以透過因子的分泌減輕炎症和修復組織,隨著時間推遲肺部滯留的細胞向其它器官轉移;

幹細胞的歸巢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在不同機體的分佈有差異。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

不管是區域性注射還是全身性注射,不管是自體幹細胞還是異體幹細胞,機體均會逐漸清除幹細胞,清除速度與多因素有關,包括機體免疫系統、輸入途徑、細胞來源的組織、細胞供體的年齡、細胞體外培養時間的長短等

同時也因為幹細胞趨化性的特點,健康機體和損傷機體的分佈也不太一樣,如果機體有多處損傷的話,幹細胞到達某一損傷部位的數量也會不一樣,尤其是有些隱形的疾病或損傷是我們所不能預見的,可能我們需要針對解決的部位成了漏網之魚,因為幹細胞並不能分辨某種損傷的嚴重程度,無法進行先急後緩的修復策略。

幹細胞歸巢是指自體或外源性的幹細胞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從血管內皮細胞定向性遷移至靶向組織並定植存活的過程。其中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是間充質幹細胞重要特徵。當機體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或者發生損傷後,透過釋放炎性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和趨化因子(如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等多種成分入血活化間充質幹細胞,同時可以在損傷部位周圍形成配體的濃度梯度,從而趨化間充質幹細胞沿濃度梯度向著缺血缺氧的目標組織定向遷移。

也因此,

單次幹細胞回輸的效果不明顯或者不能持久,需要我們跟化學藥物有類似的操作,就是按照療程,多久一次,一次多少量,首先起到一個比較明顯的效果,然後鞏固效果,最終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目的。

就如同,在我們口渴的時候,一杯水可以解渴,一口水只能緩解我們口渴的狀態。

細胞工匠

END

大醫情懷

回輸幹細胞前,你要明白這幾個問題。

TAG: 幹細胞細胞自體代次充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