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常用腧穴——氣海

【穴名釋義】

本穴位於臍下,“臍下,腎間動氣”,即元氣,為先天元氣匯聚之處,善治各種氣病,兼是強壯保健穴,故名氣海。

【定位取法】

針灸常用腧穴——氣海

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骨度分寸法:取穴時採用仰臥位,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為5寸,本穴在該5寸的上1。5/5與下3。5/5之交點處,於前正中線上取之。亦可先於臍下3寸處取關元穴,從關元至臍中之中點處即為本穴。

【穴性特點】

本穴為培補元氣,回陽固脫要穴,又為人體強身保健要穴,該穴對氣機有良性調整作用,有補氣益元,調經固精功能。《針灸甲乙經·卷之九》:“少腹疝,臥善驚,氣海主之。”《勝玉歌》: “諸般氣症從何治,氣海針之灸亦宜。”

【主治概要】

1。本穴為元氣之海,氣海穴是具全身性強壯作用的要穴之一。臨床確有調整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之效。本穴與關元穴作用相輔相成,常用於體質虛弱、後天勞損太過、大病久病後、產後體虛等症。

2。“氣海”又為“氣”之“海”,既有補氣又有理氣的作用。對三焦氣機失調具有雙向性良性調整作用,可用於下焦氣虛,元氣虛弱,有補氣強身作用;又能通調三焦氣機阻滯,臨床常用於腹脹腸鳴、肚臍疼痛、經閉痛經、婦女更年期表現為氣機紊亂(如梅核氣)、抑鬱症等,有理氣解鬱止痛作用。

【臨床應用舉例】

1.尿瀦留

指尿留滯於膀胱,不能隨意排出而言,可分阻塞性和非阻塞性,多因中樞神經疾患、周圍神經損傷、尿道肛門周圍疾患及癔症等引起的神經性、反射性、機械性尿瀦留。本病屬於中醫學的“癃閉”範疇。

(1)懸灸法:

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將艾條的一端點燃,距面板2~3釐米處,對準氣海穴溫灸,直至面板有紅暈、患者自感溫熱而無灼痛感為度,持續10~15分鐘。

(2)穴位貼敷法:

以中極為主穴,酌配神闕、關元等。取磁石、商陸各5克,麝香0。18克。將磁石、商陸研成極細粉末後加入麝香研勻。將上述藥粉分為3份,分貼於上述3個穴位上,外用膠布固定,一般數小時可自行排尿。本法適用於產後尿瀦留。

2.細菌性痢疾

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具有全身中毒症狀,以及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膿血便等臨床表現。本病在中醫學有“腸癖”、“赤白痢”、“膿血痢”、“疫毒痢”範疇等名稱。

針灸法: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區域性面板後,用28~30號1。5寸毫針,快速直刺入穴位1。2寸左右,施行捻轉提插手法,留針20~30分鐘,結合溫針灸則效果更佳。

3.遺尿症

俗稱尿床,指睡眠中不隨意排尿的病症,多見於兒童。一般至4歲時僅20%有遺尿, 10歲時5%有遺尿,有少數患者遺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遺尿,佔70%~80%。繼發於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經原性膀胱(神經病變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等疾患者稱為繼發性遺尿。本病屬於中醫學的“遺尿”範疇。

艾灸法:

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穴位,在穴位上施行艾條懸灸,每次20~30分鐘,以區域性面板出現潮紅為度,以區域性出現熱感向下擴散為佳,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毫針刺法: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區域性面板後,用28~30號2寸毫針,快速直刺入穴位1。2寸左右,施行捻轉提插手法,得氣後留針15分鐘,該刺法有補養全身元氣作用。每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TAG: 遺尿本穴仰臥位元氣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