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肺癌患者手術後都需要做基因檢測,哪些肺癌病人需要做?

這兩天一個山東的同學向我諮詢,他的父親剛剛經歷了肺結節腔鏡手術,手術當天醫生就問家屬要不要做基因檢測,涉及到自費而且費用比較高,這個同學第一時間想到問我,這個基因檢測非做不可嗎?我回答他,至少要等手術大病理出來,根據術後病理情況和分期再決定,畢竟一萬多塊錢不是個小數目啊。一週後病理結果出來是原位癌。我明確告訴他不需要做基因檢測。

並非所有肺癌患者手術後都需要做基因檢測,哪些肺癌病人需要做?

確實很多人搞不清基因檢測是幹什麼用的,到底要不要做。不少人認為既然醫生提議了,做總比不做好吧,花錢買個安心。基因檢測目的是判斷對應靶向藥是否能用,判斷免疫藥效果,判斷病人預後。當然,專案越多,越貴,提供的資訊越多。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肺癌病人都需要做基因檢測。比如我同學的父親,肺原位癌,手術治癒率百分百,不需要任何術後治療,做基因檢測就沒有太大必要了。

從分期來說,0期的原位癌和IA期的微浸潤癌手術百分百治癒,不需要做基因檢測。IA期病人按照肺癌診療指南術後也不需要做任何輔助治療,包括靶向治療。理論上也是不需要做基因檢測的。但IA期,尤其是有較多高危因素的IA3期,有一部分病人在後續幾年可能會出現復發轉移,對這類病人可以根據家屬意願做基因檢測。一方面是病人根據自身意願和檢測情況使用靶向藥,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後面復發轉移難以再次穿刺活檢獲取標本,提前做了基因檢測也可以在未來複發轉移中指導靶向藥使用。

並非所有肺癌患者手術後都需要做基因檢測,哪些肺癌病人需要做?

對於IB期以上的肺腺癌病人,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因為我國腺癌病人敏感基因突變率比較高,有較大機會能使用靶向藥,同時指南也在去年做了更新,推薦IB及以上患者術後進行輔助靶向治療,EGFR突變陽性者優選奧西替尼。

所以,對於術後大病理為腺癌,IB期以上的患者常規需要做基因檢測,而根治術後大病理為鱗癌的患者,可以不做12靶點的基因檢測,因為目前靶向治療相關驅動基因主要還是發生在腺癌中,但建議做PDL1、TMB、MSI等與免疫治療相關的指標,用於指導後續免疫治療。

並非所有肺癌患者手術後都需要做基因檢測,哪些肺癌病人需要做?

對於晚期肺癌病人,如果是穿刺或氣管鏡獲取的小標本,確診出腺癌必須要做基因檢測。而鱗癌或小細胞肺癌,根據經濟狀況,可以考慮做基因檢測。因為小標本組織太少,可能並不能反映整體腫瘤組織的狀態,比如有些混合型腫瘤,既有鱗癌又有腺癌成分,或者小細胞癌成分,這時候所取的組織不一定完全覆蓋了腫瘤真正的型別。合併有腺癌成分的話,說不定也能從靶向藥中獲益。

由於鱗癌對免疫治療有效率相對較高,晚期鱗癌病人建議做免疫治療相關的靶標,因為PDL1如果高表達(PDL1>49%),免疫單藥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基因檢測的方法的選擇方面,如果是術後大標本,可以選擇一代ARMS法,覆蓋10-15個基因,價格低。而對於晚期病人,由於反覆取材比較困難,建議選擇二代NGS檢測,一次性檢測很多基因,但價格貴。另外,抽血、胸腹水脫落細胞也可以做NGS檢測,在無法獲取標本的病人也可以考慮這種方式。

TAG: 基因檢測靶向病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