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時換掉1米長病變血管!在汕頭可以常規化開展胸腹主動脈置換術

“醫生,我的情況是不是很嚴重啊?是不是做完手術以後都不能幹活了,要一直臥床?”躺在心臟重症監護室病床上的馬女士(化名)臉色蒼白,詢問前來會診的醫生。

“你就放寬心等待手術,我們都安排好了。術後透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是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的。”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汕大醫附一院”)聯合心臟外科中心醫生高翔安撫她。

近日,汕大醫附一院聯合心臟外科中心為身患馬凡綜合徵的馬女士開展胸腹主動脈置換術,換掉了近1米長的病變血管,成功解除了主動脈夾層的“死亡警報”。

12小時換掉1米長病變血管!在汕頭可以常規化開展胸腹主動脈置換術

病情嚴重

胸腹主動脈置換術迫在眉睫

現年39歲的馬女士來自汕頭市濠江區。3月中旬的一個下午,馬女士在蹲下後起立時突然感到胸部隱隱作痛,隨著疼痛越發明顯,開始出現頭暈、胸悶、大汗淋漓的症狀,且持續未見好轉。她的家人十分著急,立馬將其送至當地醫院,經檢查確診其為主動脈夾層。當地醫生認為馬女士病情嚴重,風險極大,建議馬女士轉入汕大醫附一院救治。家屬連忙將馬女士轉至該院急診,隨後收入該院心臟重症監護室進行術前看護。

經過詳細的檢查與評估,汕大醫附一院聯合心臟外科中心主任王瀟表示,馬女士的病情非常麻煩,其體型瘦高、四肢十分細長,罹患典型的馬凡綜合徵。據瞭解,馬凡綜合徵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伴有心血管、骨骼、及眼三大系統症狀。

“馬女士的主動脈弓降部動脈瘤樣擴張,直徑約為6。5釐米,漲得像氣球一樣,隨時可能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王瀟介紹,馬女士的夾層範圍已經從主動脈弓降部撕裂至腹主動脈遠端,右側腎動脈也出現破口,不是常規的心臟大血管手術就可以解決的,需要開展胸腹主動脈置換術,即置換掉其胸部至腹部所有病變的血管並重建分支血管的供血。

馬女士及其家屬瞭解到聯合心臟外科中心此前成功開展華南地區首例全主動脈置換術,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通力合作

成功拆除“心臟炸彈”

考慮到馬女士病情複雜且危重,胸腹主動脈置換術存在手術時間長、手術創面巨大、血管吻合口多,同時還涉及血液保護、脊髓保護、腹腔臟器保護等困難,存在術後併發症多且死亡率極高的風險,王瀟立即聯絡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院長陶涼,透過遠端醫療系統,兩家醫院的心外科專家組在線上進行反覆討論並最終確定手術方案。

3月27日,汕大醫附一院為馬女士實施胸腹主動脈置換術。在一個胸腹聯合長約50釐米的切口下,手術、麻醉、體外迴圈、超聲等多個團隊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難,歷時12個小時,成功拆除其大如氣球的主動脈弓降部動脈瘤,並順利置換掉馬女士病變的血管將近1米。術後,馬女士連線好各種生命監測管道,經過10天的觀察後順利轉到普通病房。

“現在情況不錯,你要多動起來,這樣有利於康復,要加油啊!”在每日的查房中,王瀟表示馬女士的康復情況越來越好,有望於近期出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馬凡綜合徵患者死於32歲以前,三分之二死於50歲左右。王瀟提醒,如有出現明顯的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且高度近視者,要儘快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測和排查,如有家族史的更要關注子女的心血管疾病問題,若確診則儘早手術治療,避免引起主動脈夾層而危及生命。

據悉,繼華南地區首例全主動脈置換術後,汕大醫附一院聯合心臟外科中心已逐漸常規開展此類心臟外科金字塔尖的心臟大血管手術。這意味著潮汕乃至粵東地區的此類急危複雜心臟大血管疾病患者,能在汕大醫附一院接受心臟診療服務,降低運轉途中的風險和死亡率,給眾多急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庭帶去生機和希望。

【記者】 王涵琦

【通訊員】 顏曉丹

點選圖片,一鍵報料

12小時換掉1米長病變血管!在汕頭可以常規化開展胸腹主動脈置換術

【作者】 王涵琦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AG: 女士主動脈置換術汕大醫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