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筆記:地黃

中醫筆記:地黃

1、地黃

——【鑑別用藥】

鮮地黃

vs

生地黃

vs

熟地黃

羅大倫:鮮地黃是地裡挖出來的地黃根,弄乾了以後叫生地

《中藥學》七版:

地黃始見於《神農本草經》,

現臨床使用有鮮、生、熟三種。均有養陰生津之功

,而治陰虛津虧諸證。

鮮地黃

甘苦大寒,a

滋陰之力雖弱,

b

但長於清熱涼血

,瀉火除煩,多用於血熱邪盛,陰虛津虧證;

生(幹)地黃

甘寒質潤a

涼血之力稍遜

b

但長於養心腎之陰

,故血熱陰傷及陰虛發熱者宜之;

熟地黃

性味甘溫,入肝腎而功專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精髓虧虛者,皆可用之。

《本經倪海廈注》:

【吳克潛】曰現市面用藥有三種,鮮生地乾地黃熟地黃,一物各有其用,

鮮生地多用於肺胃實熱,口燥煩渴,舌苔光絳色。

乾地黃多用於滋養陰血,血虛內熱之症。

熟地黃則用於補陰生精,扶養虧弱之虛。

徐文兵:沒經過加工的叫生地黃,加工以後顏色就變黑了,

叫乾地黃或者熟地黃,

羅大倫:

後世臨床使用有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三種。均有養陰生津之功。

其中的不同是

1

鮮地黃,甘苦大寒,

滋陰之力雖弱,但長於清熱涼血,瀉火除煩,多用於血熱邪盛,陰虛津虧證,尤其是在治療外感溫病的過程中,鮮地黃可以幫助透熱除邪;

2

生(幹)地黃,

甘寒質潤,涼血之力稍遜。

但長於養心腎之陰

,所以在調理血熱陰傷及陰虛發熱的時候,會用生地滋陰;

3

熟地黃

,俗稱熟地,一般是經過九蒸九曬而成,藥性不再是涼的,而是

性味甘溫,入肝腎

,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腎精虧虛者,在調理的時候,是一定要用到熟地的。

羅大倫:

1鮮地黃,有點白黃色的,裡面有汁液。這個東西能夠清熱、涼血、化瘀血、生新血,所以在治療吐血等等外感病、溫病的時候,往往會用到鮮地黃。。在治療外感病、溫病的時候用鮮地黃特別好,可以一邊清熱、一邊滋陰、一邊清除邪氣,就託邪外出。

因為現在這藥不提供了,所以我們不多講。

2生地黃是滋陰涼血的,涼血作用很強。

3熟地和生地不一樣,生地是涼血的,藥性是涼的;熟地藥性偏溫,微微有點溫性,甘而不苦。張錫純認為它是滋陰補腎的主藥。

中醫筆記:地黃

《溫病條辨》:

地黃三種用法:

生地者,鮮地黃未曬乾者也,

可入藥煮用,可取汁用,其性甘涼,上中焦用以退熱存津;

乾地黃者,乃生地曬乾,已為丙火煉過

,去其寒涼之性,《本草》稱其甘平;

熟地制以酒與砂仁,九蒸九曬而成,是又以丙火、丁火合煉之也,故其性甘溫。

奈何今人悉以乾地黃為生地

《本經倪海廈注》:“【王碩】曰

男子多陰虛宜熟地,女子多血熱宜生地。”

倪海廈:

一般我們的觀念是這樣的,

女人,我們大部分選用生地,男人,我們大部分是熟地

熟地,因為炮製過以後性就比較溫了,顏色是比較黑的,就是補脾胃以外,它能補腎,就是顧到精。

1

女人,不需要補精,用生地就可以了

,生地能夠補血涼血。

2

在懷孕的時候,身體會比較熱。

(因為,小baby在媽媽肚子裡面,那個胎糞啦都還在裡面,帶子啊在胸前帶到,它並沒有排出身體以外,身體裡面有毒,這種帶裡面都是毒,

毒都會產生熱)。。

這個熱你不能用熟地,

大部分我們用生地,

a

生地補脾胃,

b

同時還能夠涼血。

鮮地黃(=生地黃):大寒。。清熱涼血(涼血止血)(a熱入營分、b血證)

羅大倫:

清朝的時候很多醫家特別擅長使用鮮地黃,現在我們很難買到了。

現在藥店服務遠不如清代的時候,那時候人家有鮮地黃給你提供。

現代保鮮技術強了,我們反而不用鮮地黃了

《本經》:“乾地黃……生者尤良”

(李時珍:《本經》所謂乾地黃者,乃陰乾、日干、火幹者,故又云生者尤良)

筆者:鮮地黃比干地黃要好

【異名】

1

生地黃

黃元御:仲景方中生地,是用鮮者取汁

(筆者:仲景方中的生地,其實是鮮地黃!!!)

晨曦:有醫家認為經方中的地黃指乾地黃,

生地黃是鮮地黃汁。

(《本經倪海廈注》:鮮生地根絞汁曬乾曰幹生地)

【性味】

張錫純:性寒,微苦微甘

《別錄》:大寒

《本草綱目》:大寒

李時珍:《別錄》復雲生地黃者,乃新掘鮮者,故其性大寒

【功效】

張錫純:化瘀血

倪海廈:生地補脾胃,同時,還能夠涼血

《本經倪海廈注》:

“【元素】涼血生血”

1

清熱涼血

《本經倪海廈注》:“功能涼血熱”(倪海廈:涼血,血裡面太熱了,血脈裡面太熱了,我們用乾地黃來涼血)

《本經倪海廈注》:“【好古】主心病掌中熱痛……足下熱而痛”(倪海廈:主心病掌中熱痛。。這個這個

足下熱而痛,這就是腎熱哦)(筆者:腎熱的一個症狀就是足熱)(筆者:是不是腎陰虛?)

張錫純:最善清熱、涼血

1

)清熱

陳士鐸:生地沉陰之性,涼血是其所長,退火是其所短。

陳士鐸:生地涼血,則血雖止而不行。

生地不能退火,則火欲炎而難靜

,久則火上騰而血亦隨沸矣。

陳士鐸

生地清肺肝之熱

,亦只清一時之熱耳。

肺肝之火,初起多實,久病多虛。生地清初起之熱,則熱變為寒;清久病之熱,則熱愈增熱。蓋實火得寒而勢解,虛火得寒而焰起也。故生地只可一時暫用,而斷斷不可長用耳。

2

)筆者:涼血止血,治療血證

陳士鐸:其功專於涼血止血

《本經

倪海廈注》:“【靈胎】熟地補血,生地涼血。”

a張錫純:其中含有鐵質,故曬之、蒸之則黑,其

生血、涼血之力,亦賴所含之鐵質也。

b陳士鐸:

(生地)可以止血,以血得寒而止乎。抑血得補而止乎?

夫生地涼中有補,血得涼而止,亦得補而止也。

(徐文兵:生地黃,能止血,就是

你有熱性出血了,它能給你冰鎮住

蓋血非涼則無以遏其上炎之勢,非補亦無以投其既濟之歡,故生地止血建功實神者,正以涼中有補也

張錫純:治血熱妄行、

吐血、衄血、二便因熱下血

陳士鐸:夫生地既善涼血,熱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為君,而加入荊芥以歸其經,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路,又何熱之不除而血之不止哉

張錫純:凡用生地治吐衄者,皆宜佐以三七,血止後不至瘀血留於經絡

(應用於)熱入營血,舌絳煩渴、斑疹吐衄。

本品苦寒入營血分,為

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藥

,又其性甘寒質潤,能清熱生津止渴,故

a常用

治溫熱病熱入營血

,壯熱煩渴、神昏舌絳者,多配玄參、連翹、丹參等藥用,如

清營湯(《溫病條辨》);

b若

治血熱吐衄

,常與大黃同用,如

大黃散(《傷寒總病論》);

若治

血熱便血、尿血

,常與地榆同用,如

兩地丹(《石室秘錄》);

若治

血熱崩漏或產後下血不止、心神煩亂

,可配益母草用,如

地黃酒(《聖惠方》)。

筆者:小薊飲子,黃土湯

2張錫純:生新血

《本草綱目》:元素曰∶生地黃大寒,胃弱者斟酌用之,恐損胃氣。

【用法】

1

筆者:涼血止血的時候,不可久用

陳士鐸: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頻用,可暫用而不可久用也。

當血之來也,其勢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涼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溫補之劑,不當仍以生地再進也。

今人不知其故,驚生地止血之神,視為靈丹妙藥,日日煎服,久則脾胃太涼,必至洩瀉,元氣困頓,而血又重來

乾地黃(曬乾or火幹or陰乾):涼。。1滋陰(消渴、骨蒸)、2清熱(心火)、2補血、3生津(渴、便秘)

《神農本草經》上品

張錫純:《本經》列之上品,洵良藥也

——名

晨曦:名“地黃”也許是因為一個現象,

地黃只有在土壤中,有土氣時才是黃色的,如果離開了大地的滋潤,它就會慢慢變為黑色,腎水的顏色。

【異名】:

1

地髓

《本經》:

“一名地髓”

晨曦:

種植地黃的人都有一個常識,同一塊地不能連續種植

,

因為頭一年種完地黃之後,大地的精氣便會被它完全吸收,

土地的營養枯竭,便不能再提供下一次的生長條件,

這也是它又名“地髓”的原因,地之精髓

徐文兵:地髓就是我們說的地黃

2、

乾地黃(《本經》)

張錫純:

乾地黃(即藥局中生地黃)。。

羅大倫:

地黃給它弄乾了以後叫生地(筆者:錯了,生地是鮮地黃)

晨曦:地黃之用主要在於潤風木之燥,主要作用在血分,並且在養不在通。《本經疏證》中鄒潤安先生說,他曾用地黃泡酒,後來取出地黃曬乾,雖然外殼還是剛放進去的樣子,但是裡面卻已經空了,裡面的脂液已經全部用盡。這樣是不是就好理解《本經》中記載的乾地黃“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的功效了呢?

《中藥學》七版:

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

新鮮或乾燥塊根。

秋季採挖,去除蘆頭、鬚根及泥沙。

鮮用,或乾燥生用。

【鑑定】

餘師:生地黃、熟地黃:只需放在口中嚼嚼,就知道它含有多少泥砂了。

【種類】

《本經倪海廈注》:“

大者今稱大生地,細者稱細生地。”

【產地】

徐文兵:在北京附近也有種植地黃的,但

最好的是在中原地區,特別是安徽出產的淮地黃。

《本經倪海廈注》:“產陝西河南者良,生川澤黃土之地”(倪海廈:像本草經講的產地,河南啊,陝西,

現在很多,人工培植都出來了)

《中藥學》七版:主產於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炮製】

李時珍:《本經》所謂乾地黃者,乃陰乾、日干、火幹者

倪海廈:張仲景用生地的時候就是生地,拿

起來粘噠噠的,丟在牆上會粘到的。。

大陸很多中醫,

過去在明清的時候用生地炭,把它弄成炭津液都沒了

,輕飄飄的一丟就散掉,那個還叫生地嘛?

那個沒有用,我們要生地就是它的滋潤,它粘粘的

,它的潤澤在裡面,所以能夠滋潤面板,能夠補他喪失掉的“液”

《本草問答》:熟地燒炭則燥,安有滋潤之功

1、

筆者:曬乾

《本草綱目》:時珍曰∶

《本經》所謂乾地黃者,即生地黃之幹者也

。其法取地黃一百斤,擇肥者六十斤洗淨,

令微皺。以揀下者洗淨,木臼中搗絞汁盡,投酒更搗,取汁拌前地黃,日中曬乾,或火焙乾用

錯誤的炮製方法

《本草問答》:地黃用砂仁、生薑酒煮,反寒為溫,殊失藥性

【性狀】

1

色黃

《本草問答》:河南居天下之中,則產地黃。人見地黃黑色,不知

其未經蒸曬,其色本黃

倪海廈:大家看到生地、熟地,一看那個黑的,以為它入腎。實際上,

地黃是黃色的。它炮製過以後,才會變成黑色。

九蒸九曬過了以後變成黑色。

1

色黑

倪海廈:生地黃,色黑,入腎

張錫純:其中含有鐵質,故曬之、蒸之則黑

《金匱倪海廈注》:諸位看到藥房裡買的生地,你不要以為生地這個藥會很明亮,

我告訴你,它黏黏的,黑黑的。

拿到白的就是藥房在騙你,拿到麵粉做的給你

2《本經倪海廈注》:

“根入藥”

【效能】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陳士鐸:生地,味苦甘,氣寒,沉也,陰也。

1、

筆者:甘

vs

《本經》:“味甘”

倪海廈:甘味的入脾臟。

陳士鐸:生地不先製為熟,則

味苦,苦則涼

。生地已製為熟,則味甘,甘則溫

2、

筆者:涼

《本經》:“寒”

《本草綱目》:

鮮用則寒;幹用則涼。。

張錫純:經日曬幹,性涼而不寒

《本草綱目》:好古曰∶日干者平;火幹者溫

3、

歸經

陳士鐸:入手少陰及手太陰。

《本草經疏》:生地黃為手少陰之要藥,能涼心助膽補肝,心涼則熱不薄肺,肝肺清寧則魂魄自定,膽氣壯則驚自除,肝腎足則筋骨自強,心腎交濟則志自長矣。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珍珠囊》:“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

《本經》:“填骨髓,長肌肉”(倪海廈:它是滋補的藥,很強的。因為甘味,所以它能夠補骨髓長肌肉)

陳士鐸: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

陳士鐸:善療金瘡,安胎氣,通經,止漏崩,俱有神功。

筆者:歸心、肝、腎經,應該是降左路的藥,從左寸收到左尺?

1、

清熱

筆者:清熱涼血是鮮地黃,不是乾地黃

張錫純:地黃生用,其涼血退熱之功,誠優於玄參

張錫純:西人謂其中函鐵質,人之血中,又實有鐵鏽。地黃之善退熱者,不但以其能涼血滋陰,實有以鐵補鐵之妙,使血液充足,而蒸熱自退也

《補遺藥性賦》: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溼熱;

張錫純:能瀉上焦之虛熱

1

)筆者:心火

《本草圖經》:《海上方》:治一切心痛,無問新久。以生地一味,隨人所食多少,搗絞取汁,搜面作飪或冷淘食,良久當利出蟲,長一蟲許,頭似壁宮,後不復患矣

筆者:九味羌活湯、導赤散

餘師:生地可以走心,如果左尺不足,右寸關上越,左寸關也上越,舌尖很紅,心脈也亢,說明除腎陰虛之外,還伴有胃氣上衝和心火亢盛,就可以用生地。

如果覺得生地太涼,可以用大量生地搭配桂枝。

張錫純:

尤善引浮越之相火下行

(

相火類電氣故鐵能引之下行

)

以清上焦燥熱,則心君常得陽精之奉(《內經》謂陰精所奉其人壽),生血之功必益溥也

2

涼血

1

)筆者:面板病

黃元御:

溫疫、疹病之家,營鬱內熱,大用生地,壯其裡陰,繼以表藥發之,使血熱外達,面板斑生,亦為要物。

(筆者:疹子是營鬱內熱)

血熱不得透洩,以致經絡鬱熱,而生痂癩,是為癩風,用生地於表散之中,清經熱以達皮毛,亦為良品

2

)筆者:血證

黃元御:

衄家,惟陽明傷寒,衛鬱莫洩,逆循上竅,衝逼營血,以致鼻流,於表汗之中,加生地涼營之味,使之順達皮毛,乃為相宜。

至於內傷吐衄,悉緣土溼,更非燥證,以及種種外熱煩蒸,無非土溼陽飛,火奔水泛,久服地黃,無有不死。

2

養陰

羅大倫:關於地黃,陰虛者張錫純用生地,精虧者用熟地,有時兩者同用。

張錫純:生血脈,益精髓,聰明耳目

《本經倪海廈注》:

“乾地黃為滋陰養血要藥”

《中藥功效學》:

清熱涼血藥(生)地黃,應該是一味

廣泛適用於五臟六腑陰虛諸證的補陰藥。

其用於胃陰虛者,有如《溫病條辨》益胃湯;

用於肺陰虛者,有如《慎齋醫書》百合固金湯;

用於心陰虛者,有如《攝生秘剖》天王補心丹、《傷寒論》炙甘草湯;

用於肝、腎陰虛者,有如《續名醫類案》一貫煎、《溫病條辨》加減復脈湯等等。

可是,《中國藥典》(2010年版)只言其“養陰生津”。地黃對於胃陰虛來說,的確長於“養陰生津”;但是這樣的表述,同樣侷限了其養陰的範圍。如能將這一功效簡化為“養陰”、“補陰”,或進一步細化為“補五臟之陰”,豈不是更加合適嗎?

1

)脾陰

《本經倪海廈注》:“【容川】原色為黃,制後為黑,故

人知地黃之能滋腎陰,不知地黃實滋脾陰”

《本草問答》:《內經》雲:脾為陰中之至陰,地黃以溼歸脾,脾陰足則肝腎自受其灌溉

倪海廈:我們常常用生地的時候,是用在滋陰的。什麼時候會需要去滋陰?因為病人呈現出來陰虛的症狀。

筆者:因為味甘入脾

2

)筆者:胃陰

黃元御:地黃滋潤寒涼,最滑大便,火旺土燥者宜之。傷寒陽明病,腑燥便結,多

服地黃濃汁,滋胃滑腸

,勝用承氣。鮮者尤捷,故百合地黃湯以之瀉臟腑瘀濁,其力幾同大黃。

筆者:益胃湯

2

)腎陰

《本經倪海廈注》:“補腎水真陰,除面板燥”(補腎水真陰,面板燥熱,所以面板如果太乾燥,都可以吃生地,涼血用的)

《金匱倪海廈注》:腎陰不足的時候,要用生地黃。我們的六味地黃丸就是使用生地黃

張錫純:治骨蒸勞熱,腎虛生熱

(應用於)陰虛內熱,骨蒸勞熱。

本品甘寒養陰,苦寒洩熱

,入腎經而滋陰降火,養陰津而洩伏熱。

治陰虛內熱

,潮熱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

地黃膏(《古今醫統》);

若配青蒿、鱉甲、知母等用,可

治溫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津已傷

,邪伏陰分,症見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如

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3

)筆者:補血

倪海廈:生地,可以補血的。

《本草問答》:“生地質潤,中含水液……能生血”

張錫純:地黃中原含有鐵質,故曬之其色純黑

《金匱倪海廈注》:地黃生用的時候會直接入血分,補陰的力量非常強,而當歸是補脾胃的血,還有婦科血虛時用的,跟地黃的藥性不一樣

(筆者:當歸是補肝血的,地黃是補什麼血?)

3、

生津

筆者:倪師說,人參是補“津”的,生地是補“液”的

立珍老師:生地補津液

(應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腸燥便秘。

本品甘寒質潤,既能清熱養陰,

又能生津止渴。

a用治

熱病傷陰,煩渴多飲

,常配麥冬、沙參、玉竹等藥用,如

益胃湯(《溫病條辨》);

治陰虛內熱之消渴證

,可配山藥、黃芪、山茱萸用,如

滋?飲(《醫學衷中參西錄》);

b

若治溫病津傷,腸燥便秘

,可配玄參、麥冬用,如

增液湯(《溫病條辨》)。

4、

筆者:活血

筆者:立珍老師將生地和桃仁並用

《本經》:“逐血痺”“除痺”

盧之頤:

‘痺’者,閉而不通,隨其血之不通而為病。如在目則赤,在齒則痛,在肉理則癰腫(筆者:鄒潤安引作‘肉裡’),在心則昏煩,在肺則咳血。壅遏而為身熱,枯耗而為燥澀痿軟,氾濫而為吐衄崩漏。血痺頗廣,各以類推。

‘逐’者,俾其流通之義也

鬚髮為血脈之餘,血痺則黃赤易見,可使之黑者。

痺去而血華也,性惟潤下,功力到時,二便通利,以為外徵。

千金方黑膏,用治熱積所成之斑。肘後方拌雞蒸汁,用治寒積所成之疝,鹹從血痺之所生耳。

《本草綱目》:損傷打撲瘀血在腹者∶用生地黃汁三升,酒一升半,煮二升半,分三服。(出《千金方》)

筆者:腎氣丸治腰痛

姜春華治坐骨神經痛驗方(朱炳林)

1973年,先生曾治吳某坐骨神經痛,六劑知,十劑已。後此方傳到我手裡,我用於臨床,治療本病幾十例,皆獲佳效。因總結經驗,為弄清此方出處而向先生請教。

姜春華先生謂:此乃自擬“治痺方”,藥由制川烏9g,生地60g,威靈仙9g,蠶砂15g,秦艽15g,烏蛇6g,懷牛膝9g,豨薟草15g,五加皮15g,獨活9g組成。

我問:“為什麼重用生地?”先生說:“重用生地,其意有三,一是生地甘寒,滋陰養血;二是緩和辛溫燥烈之品,免傷陰血,三是

地黃有除痺作用,早在《本草經》中就有記載。”

《本草綱目》:

女人血病:

萬病丸:治女人月經淋閉,月信不來,繞臍寒疝痛,及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結瘕癥不散諸病:

牛膝酒浸一宿焙、乾漆炒令煙盡,各一兩為末,生地黃汁一升

,入石器內,慢火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空心米飲下。《拔萃方》

5、《本經》:作湯,除寒熱積聚

葉天士:作湯除寒熱積聚者,湯者蕩也,或寒或熱之積聚,湯能蕩之也。蓋味甘可以緩急,性寒可以去著也

6 、立珍老師:地骨皮有個“骨”,生地(又叫地髓)有個“髓”,骨和髓,治療牙痛

《本草綱目》:

牙疳宣露,膿血口氣∶生地黃一斤,鹽二合,末,自搗和團,以麵包煨令煙斷,去面入麝一分,研勻,日夜貼之。(《聖濟錄》)

牙齒挺長,出一分者∶常咋生地黃,甚妙。(張文仲《備急方》)

牙動欲脫∶生地黃綿裹咂之,令汁漬根,並咽之,日五六次。(《千金方》)

7、立珍老師:能通大小便(筆者:增液湯)

【炮製】

李時珍:薑汁浸則不泥膈;酒制則不妨胃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本經倪海廈注》:

“普通二錢至四錢,大劑二三兩。”(倪海廈:沒有毒,諸位可以兩錢四錢你看重量,

大劑的二兩三兩都可以用

有病人血虛的時候可以重劑的,使用都沒有關

系)

【用法】

1

筆者:丸散,不用湯劑

筆者:比如金匱腎氣丸

張錫純:地黃經水火煎熬,則汁漿稠粘、性近熟地,其逐血痺之力必減,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地黃生者尤良也

【使用注意】

1張錫純:愚治吐血,凡重用生地黃,必用三七輔之,因生地黃最善涼血,以治血熱妄行,猶恐妄行之血因涼而凝,瘀塞於經絡中也。三七善化瘀血,與生地黃並用,血止後自無他虞

【禁忌】脾虛溼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1陳士鐸:性寒,脾胃冷者不宜多用

陳士鐸:生地之涼,不特沁入於胃,且沁入於脾,不特沁入於脾,又沁入於腎。故

久服則脾腎俱傷,往往致大瘕之瀉,不可不慎用也

《本經倪海廈注》:

“凡病人脾胃弱,大便洩,產後不食或瀉,及胸膈多痰,氣道不利者均忌,”

“忌銅鐵及茶,得清酒麥冬良。”

(倪海廈:“脾胃弱”,

脾胃比較虛弱的人,

“大便洩”,

這種都是裡面比較是寒症的人,裡有寒的時候儘量不要用生地。。

裡面有寒的時候,脾胃太弱,吃下去反而不消化,不好)

筆者:因為生地比較寒

盧之頤:如寒中虛人,在所必忌。否則膩膈滑腸,中滿減食矣

【配伍】

《本草綱目》:〔之才曰〕得清酒、麥門冬良。惡貝母,畏蕪荑。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生者尤良。”

3.《本經逢原》:“乾地黃,內專涼血滋陰,外潤面板榮澤,病人虛而有熱者宜加用之。戴元禮曰,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日漸煎熬,陰虛火旺之症,宜生地黃以滋陰退陽。浙產者,專於涼血潤燥,病人元氣本虧,因熱邪閉結,而舌乾焦黑,大小便秘,不勝攻下者,用此於清熱藥中,通其秘結最佳,以其有潤燥之功,而無滋膩之患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梓醇、二氫梓醇、單密力特苷、乙醯梓醇、桃葉珊瑚苷、密力特苷、地黃苷、去羥梔子苷、筋骨草苷、辛酸、苯甲酸、苯乙酸、葡萄糖、蔗糖、果糖及鐵、鋅、錳、鉻等20多種微量元素、β-谷甾醇等。鮮地黃含20多種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乾地黃中含有15種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

2.藥理作用:本品水提液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作用;其流浸膏有強心、利尿作用;其乙醇提取物有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以其為主藥的六味地黃丸有降血壓、改善腎功能、抗腫瘤作用;地黃有對抗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後血漿皮質酮濃度的下降,並能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的作用,具有促進機體淋巴母細胞的轉化、增加T淋巴細胞數量的作用,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特別對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明顯。

3.臨床研究:結合傳統上用本品治療血熱出血證,現代臨床用以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用生地黃120g,黃芩60g,苦參30g,水煎服,治療紅斑狼瘡性肢痛20例,臨床全部治癒(山東中醫雜誌,1981,2:93);用生地黃、黃柏、知母、玄參等藥製成濃縮合劑內服,治療女性特發性性早熟51例,有顯著療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1,10:732);重用生地黃配黃芪、太子參、麥冬、丹皮、茯苓,水煎服,治療病毒性心肌炎30例,總有效率70%(上海中醫藥雜誌,2001,3:19);此外,臨床還用生地黃治療風溼及風溼性關節炎、席漢綜合徵、溼疹、神經性皮炎、蕁麻疹、便秘等疾病。生地注射液可用於傳染性肝炎、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

詳情請見:中醫學習筆記(純乾貨)

TAG: 地黃生地涼血生地黃本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