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單上的數值參考範圍,別完全信!也許是醫學界的“陰謀”

幾乎所有人一拿到化驗報告就迫不及待翻看檢驗報告單,如同即將揭開一個驚世秘密。

如果發現檢驗結果不在參考值範圍內,就提心吊膽,似乎已經同疾病搭上某種聯絡。那麼是這樣的嗎?

化驗單上的數值參考範圍,別完全信!也許是醫學界的“陰謀”

當然不是!讀懂化驗單絕不是化驗數值在不在參考值範圍內這麼簡單,它需要更專業的知識。

也就是說,化驗報告正常並不等於沒有問題,化驗報告異常也並不等於身體有問題!

檢驗報告

檢驗報告單是檢查所得出的客觀資料記錄。檢驗結果一般可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

定性檢驗,是看送檢的標本中有沒有“待檢物”(即想要查的東西)。

一般來說,有待檢物存在,報告為“陽性”,一般用“(+)”,用“(±)”表示“弱陽性”;

反之報告“陰性”,用“(-)”表示。“陽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檢查結果異常”。

然而,即使檢驗結果不在參考值範圍,也並不一定說明就有問題。

1。參考值範圍並不等同於正常值範圍

讓我們來看看參考值範圍是如何設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參考值是個數值,而且是人為設定的!

既然是人為設定的,那麼它就是可變的,不是客觀的。

臨床中,即使是正常的體檢,也很難有人檢測的所有結果都在參考值範圍內。

經常會出現幾個專案高出一點或者低於參考值一點的現象,於是檢測者常常很擔心,以為身體出了問題,很不放心地纏住醫生問個不停。

化驗單上的數值參考範圍,別完全信!也許是醫學界的“陰謀”

一般而言,對於少數專案的檢測結果高出或低於參考範圍一點,絕大多數不具有臨床意義,也就是說仍是正常。

2。 結果與性別、年齡、生活環境等有關

對於一些研究比較深入的檢測專案,往往會把被檢測者的性別、年齡因素考慮在內,會分別給出男女、成人、兒童不同的參觀值範圍。

但大多數檢測專案並沒有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只是給出一個籠統的參考值範圍,於是完全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在成人屬於正常範圍的檢測結果對於兒童而言可能已屬異常,在男性屬於正常的檢測結果對於女性而言意味著某種病變。

另外壓力、情緒、疾病、熬夜、喝酒、服藥等因素都可能讓檢測出現一過性的異常,但不意味著病變。

化驗單上的數值參考範圍,別完全信!也許是醫學界的“陰謀”

3。 參考值設定久遠,不能反映現代人狀況

如血脂、膽固醇等指標,在設定時由於當時生活水平較差,大多數人的數值較低。

如果以此來衡量現代人,那麼得出的結果往往是現代人指標大多數超過參考值,但這並不一定表示其身體的異常。

4。 醫學界及醫藥產業的“陰謀”

健康檢查的正常參考值的設定往往會偏窄,也就是說會刻意的將許多可能屬於正常的人群列入參考值之外。

當然醫學界可能會振振有詞:這樣做是希望提醒民眾在疾病形成前,就提高警惕。

迫使這部分潛在異常者多注意飲食、運動或服用藥物來防止情況進一步加劇。

而這背後更有醫藥產業的“陰謀”:

讓更多的人成為“異常者”或成為“病人”,並積極地開始治療,開始服用藥物,醫藥產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化驗單上的數值參考範圍,別完全信!也許是醫學界的“陰謀”

若檢測結果與參考值範圍相差很大,則往往意味著需要重視,醫師常會要求患者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診斷。

但還有一個可能:檢測結果並不一定準確,而且出錯時有發生,這可能與標本汙染、試劑或裝置故障有關。

所以如果檢測結果與參考值相差較大,又沒有相應的臨床症狀,保險的辦法是,複查一次,或換家醫院再查一次!

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些檢查及檢驗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很多抽血檢驗要求空腹,如化驗肝腎功能、腹部B超檢查等;膀胱或子宮附件B超則要求憋尿,膀胱充盈可觀察膀胱內壁。

●X光及CT有放射線照射,孕婦檢查應極為慎重;兒童也不宜頻繁檢查。

●醫生應該在檢查單上寫清楚患者的大致病情,但臨床醫生常常忽略這一點。所以檢查時,病人可主動向檢查技師說一下大致病情。

●化驗單及檢查報告並不說明一切!

●各種檢查均有其適應症,並非越貴越好也並非越高階越好!

如X光對於骨折情況的觀察往往好於CT及MRI;

腹腔臟器的觀察首選B超或彩超;肺部觀察首選胸部透視或X平片;頭顱檢查首選CT或MRI

●合格的專科醫生應該具有良好的閱片能力,所以複診時,請不要單單隻拿報告單。

請將原始檢查資料(如X光片、CT片、心電圖等)交給你的醫生。

●儲存X光片、CT、MRI原始片的最好方法是將片子夾在兩層報紙之間,捲起來或裝在片袋中。

請將所有化驗單按時間順序粘在病歷本後面——這一小舉措常常可博得醫生的很大好感。

TAG: 參考值檢測檢查結果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