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科普|中藥=無毒?警惕四種常見中藥使用誤區

隨著中醫藥的普及與發展,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觸。但小編髮現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誤以為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健身”。殊不知盲目用藥,超量用藥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文:本草頭條團隊(bencaotoutiao)

本草科普|中藥=無毒?警惕四種常見中藥使用誤區

| 全文約13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今天,小編就根據中醫藥使用中容易出現的誤區,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1

中藥劑量越大、療效就越好?

許多中藥在不同的劑量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川芎在小劑量時能收縮子宮,大劑量時反而能使子宮麻痺、停止收縮。

中藥湯劑均是煎煮2~3次後的合併液,再按臨床需要分次服藥,一般來講,每次以服用100毫升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發熱病人服清熱解毒劑時,藥液可稍多些以助藥力;生津止渴藥,藥液量也應多,並可代茶頻服。身強者服藥多些,身弱者如兒童和重病人,服藥量應少些。一般兒童1歲以內用成人藥量的1/5,1~3歲用成人藥量的1/4;4~7歲用成人藥量的1/3;8~10歲用成人藥量的一半;10歲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藥量了。

同化學藥品一樣,中藥也規定有適宜的使用劑量。如使用劑量過大,也會引起有害反應。

2

消除炎症藥物選用時

一定是寒涼性中藥或中成藥

受中醫”熱症寒消“、”寒症熱祛“的思維限制,治療溼熱為主的泌尿生殖系統炎症時,經常性的會用到三金片、清淋顆粒這些寒涼藥物。

患者若長期或多次服用寒涼藥,會導致腎虛氣傷,因之病勢纏綿不愈。其實,消炎藥物不一定時寒涼藥,溫、熱性藥物也可消炎,如當歸被首選血管炎症用藥,黃芪也可消炎;因此在選用消炎解毒類中成藥時,不可執著於寒涼性藥物,如同具寒涼性和溫性中藥的清濁祛毒丸,消炎解毒功效普遍強於同類中成藥,且久服無害。

3

古方肯定靠譜

不可否認,許多傳承千年的經典古方,正是中藥最寶貴的價值所在。但其實每朝每代的名醫都會對這些驗方進行改良,從扁鵲到華佗,從張仲景到孫思邈,從吳又可再到李時珍,他們的千古名氣,並非在於對古方沿用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創新和補充。

如,源自宋朝的蘇合香丸,今人透過現代科學技術分析出藥方中的有效、有害成分,並將含有汞元素的硃砂剔除掉了,改造為麝香保心丸,讓其效果更好的同時,還進一步降低了毒性。此外,相比古方蘇合香丸偏重綜合保健的藥用價值,由人工麝香、人參提取物、人工牛黃、肉桂、蘇合香、蟾酥、冰片7種藥材配伍組成的麝香保心丸,對心血管疾病症狀的改善更具有針對性。

4

滋補作用的中藥

可以隨便吃,隨便補。

中藥進補是用來綜合調理身體的,但是,中藥也是藥,不能亂吃,即便是用做食療用的中藥,或是補益藥,如一般人常吃的西洋參、當歸等,也不應隨意食用。因為補益類藥並不是萬靈藥,必須因應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虛損程度、年齡、生活環境等因素及條件施治,用得恰當,可以治病防病;用得不當,則容易引起反作用。

大家在決定進補前,一定要諮詢醫生,讓醫師依據個人體質,狀態,健康程度,開立處方,並調整藥材的劑量。同時,滋補中藥不是越名貴越好,符合自己身體狀態的才是最好的。補藥不能盲目去用,準醫囑最為穩妥。

5

中藥沒有毒副作用

可以放心大膽的服用

是藥三分毒,中藥也是藥,只要是藥本身都有一定的藥效,作用人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只是作為中藥而言,其本身的毒副作用相對西藥小、少,但並非不存在。

中藥從誕生起就具有識毒、用毒的意識。《神農本草經》就是按照安全性進行藥物分類的,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例如人參、甘草、地黃、大棗等;“中品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例如當歸、黃連、麻黃、黃芩等;“下品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

大家日常選用中藥時要注意,對於偏性很強的中藥,應該用於特定病情的患者,切忌出於保健或治未病的目的去服藥。

這是本草頭條Talk(bencaotoutiaotalk)釋出的第

2184

篇文章。 瞭解更多行業資訊,請關注本草頭條公眾號。

本草科普|中藥=無毒?警惕四種常見中藥使用誤區

TAG: 中藥寒涼藥量劑量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