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鬱+脾虛=口甜!中醫治口甜的方子,疏肝理脾,法度井然

肝鬱+脾虛=口甜!中醫治口甜的方子,疏肝理脾,法度井然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內科學》、《中醫藏象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口甜的問題。

所謂口甜,中醫也叫做口甘。患者嘴巴里頭,總是有一種甜甜的味道,吃啥都沒味道,非常令人苦惱。

這個現象,中醫怎麼理解呢?

我給你說個真實的醫案故事。你看完,就該知道一二了。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年24歲,醫案記載姓陳。

肝鬱+脾虛=口甜!中醫治口甜的方子,疏肝理脾,法度井然

初診時間,是1984年的3月2日。

這個人,大概從三個月前開始,就拉肚子。拉出來的東西,也說不上是什麼,黏黏糊糊的,醫案記載就是“凍黏物”。

這個現象,持續三個月。後來,經過中藥調理,他的腹瀉基本痊癒了。

但是,從那以後,他就出現了口甜的症狀。

什麼時候甜得厲害呢?患者感覺,就是在精神較為緊張的時候,或者情緒較為激動的時候,口甜之感尤為明顯。另外,他口水多,不停地往外流,患者本人幾乎無法控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患者就四處求醫。最後,找到了中醫臨床大家,孟景春前輩。

孟師的醫案,我這幾天連續給大家講了幾篇。感興趣的朋友,您不妨認真查閱翻看一下。

刻診,見患者舌體微微發膩,右側脈象濡,但是重按下去,還有一些偏弦。

瞭解到這些以後,孟師提筆就給患者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焦白朮10克,薏苡仁12克,宣木瓜10克,杭芍10克,炙烏梅6克,佩蘭葉12克,黃芩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包煎)。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5劑之後,口甜、口水多的現象就大大緩解了。

肝鬱+脾虛=口甜!中醫治口甜的方子,疏肝理脾,法度井然

但是,半個月之後,患者因為吃了較多冷飲,口甜的現象再次發作。這時候,再用原方治療,病情也很快消失。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我給你簡單複述完了。

我們怎麼理解這個事兒呢?

文老師不是教授,不是專家,只是和你一樣的中醫小白。我就斗膽,把我自己的思路拿出來,和你分享。我說得不一定對,你要多包涵。

學習過中醫藏象學的人,都該知道一個道理,這就是甘入脾。什麼意思呢?脾和甘味之間關係密切。甘味之物,可以養脾,又可以傷脾。反過來,當脾受損的時候,人體的種種表現,又常常和甘味相聯絡。

比如說,當一個人脾氣虛弱的時候,他的口腔裡,就會出現甘味。為什麼?因為脾虛,水溼不化,這就形成了痰溼。痰溼上泛於口腔,夾帶脾的本味,於是我們的口腔就會出現甘味。

那麼,上文醫案裡的患者,是不是屬於這個情況呢?

我說,基本吻合。

你看此人,發病前曾經有過慢性腹瀉史。這就提示運化不佳。另外,此人舌苔膩,脈象濡。而且,脈濡者,為右脈。右脈,候肺和脾。

由此可見,這個人確實存在脾虛失運,痰溼內積的狀態。另外,他之所以口水多,那更是脾虛溼盛,痰溼上犯於口的表現。

肝鬱+脾虛=口甜!中醫治口甜的方子,疏肝理脾,法度井然

不過,問題還沒有這麼簡單。

你別忘了,這個人什麼時候口甜嚴重啊?就是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的時候。這些情形,都會引發肝鬱。也就是說,當患者肝鬱氣滯的時候,他的口甜嚴重。

這個狀況,提示我們,不但要重視脾虛溼蘊,更要重視其肝鬱氣滯。肝鬱,克傷脾土,是容易加劇脾虛的。因此肝鬱愈甚,口甜愈甚。

面對這個狀況,我們怎麼辦才好呢?一,要健脾除溼。二,要疏肝柔肝。這是基本要義。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孟師開的方子——

焦白朮10克,薏苡仁12克,宣木瓜10克,杭芍10克,炙烏梅6克,佩蘭葉12克,黃芩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包煎)。

這裡頭,白朮、薏苡仁健脾除溼。茯苓和車前,利水除溼。佩蘭,芳香醒脾而化溼。

在這個基礎上,用宣木瓜和白芍,來柔肝抑肝。

炙烏梅的運用,頗見功力。古人曾經把烏梅看作是治療口甘的要藥,認為其酸能剋制甘味。黃芩,則用於清熱燥溼。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意圖。

讀者朋友,看到這裡,你腦海中生出怎樣的想法呢?

我想告訴你的是,關於口甘這件事兒的來歷。

你記住了啊,肝鬱+脾虛=口甘。這裡頭,脾虛,佔了主要的位置。脾虛者,肝木乘之,所以這類人,往往兼具肝鬱。當這兩件事兒都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口甜口甘就容易發生了。

這樣的人,什麼特點呢?具體說,就是脈象偏濡滑,舌苔偏白膩,有的人舌頭伸出來,溼漉漉的,好像剛從水裡撈出一樣。平時,消化可能太好,容易腸鳴、便溏,甚至出現腹瀉。口甜的症狀,在不注意的時候還不明顯,越是注意,越是精神緊張,越是注意力集中,症狀越明顯。你可以體驗一下,是不是這麼回事。

總而言之吧,這類人,就要健脾調肝。上文中孟景春老前輩的方子,值得我們借鑑。非專業讀者,你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專業讀者,你最好將其記錄。我認為,此方對烏梅等藥材的運用,還是很值得琢磨的。

好了,關於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TAG: 10口甜脾虛甘味肝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