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評定

平衡功能評定

2020。8。26

臨床上常用的平衡功能評定方法有平衡反應的評定、Berg平衡量表和應用儀器進行的靜態、動態平衡功能評定等。

1。平衡反應的評定檢查

檢查者破壞患者原有姿勢的穩定性,然後觀察患者的反應,屬於定性評定。平衡反應評定內容包括:

(1)坐位平衡反應:患者坐在椅子上,檢查者將患者上肢向一側牽拉。陽性反應:患者頭部和軀幹上部出現向中線的調整,被牽拉一側出現保護性反應,另一側上、下肢伸展並外展。陰性反應:患者頭部和軀幹上部未出現向中線的調整,被牽拉一側和另一側上、下肢未出現上述反應或僅身體的某一部分出現陽性反應。

(2)跪位平衡反應:患者取跪位,檢查者將患者上肢向一側牽拉,使之傾斜。陽性反應:患者頭部和軀幹上部出現向中線的調整,被牽拉一側出現保護性反應,對側上、下肢伸展並外展。陰性反應:患者頭部和軀幹上部未出現向中線的調整,被牽拉一側和另一側上、下肢未出現上述反應或僅身體的某一部分出現陽性反應。

(3)站立位平衡反應:患者取站立位,檢查者向左、右、前、後方向推動患者身體。陽性反應:患者腳快速向側方、前方、後方跨出一步,頭部和軀幹出現調整。陰性反應:患者不能為維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頭部和軀幹不出現調整。

2。Berg平衡量表

臨床上常採用綜合性功能檢查量表對患者動、靜態平衡進行全面檢查,其中最常用的量表為Berg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是個標準化的評定方法,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1)評定內容:從坐位站起;無支援站立;無支援坐位;從站立位坐下;轉移;無支援閉目站立;雙腳併攏無支援站立;站立位時上肢向前伸展並向前移動;站立位時從地面撿起物品;站立位轉身向後看;轉身360°無支援站立時將一隻腳放在臺階或凳子上;一腳在前的無支援站立;單腿站立等從易到難共14項內容。

(2)評定工具:秒錶、尺子、椅子、小板凳和臺階。

(3)評定標準:每項分為5級,即0、1、2、3、4。最高得4分,最低得0分,總積分最高為56 分,最低分為0分。

Berg平衡評定量表

平衡功能評定

平衡功能評定

注:上肢向前伸展達水平位,檢查者將一把尺子放在指尖末端,手指不要觸及尺子。測量的距離是被檢查者身體從垂直位到最大前傾位時手指向前移動的距離。如可能,要求被檢查者伸出雙臂以避免軀幹的旋轉。

(4)得分結果與平衡功能的聯絡:

1)0~20分:提示患者平衡功能差,需要乘坐輪椅

2)21~40分:提示患者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可在輔助下步行

3)41~56分:提示患者平衡功能較好,可獨立步行

4)

3。應用儀器的量化評定

(1)靜態平衡功能評定:靜態平衡功能評定可以在站立位或坐位進行。評定方法包括雙腿站立、單腿站立、足尖對足跟站立(雙腳-前-後)、睜眼及閉眼站立。結果分析包括站立維持的時間以及身體重心自發擺動或偏移的程度。隨著力臺技術的發展,力臺被用於平衡功能評定,透過連續測定和記錄身體作用於力臺表面的垂直力位置來確定身體擺動的軌跡,使身體自發擺動狀況得以進行定量分析。採用重心記錄儀等裝置評定能夠提供靜態平衡功能的客觀資料。當被檢查者雙腳按照規定的位置站在力臺上時,力臺透過壓電晶體感測器將來自身體的壓力訊號即人體重心移動訊號轉換成電訊號。訊號經微機處理獲得與重心擺動有關的多項指標,如重心擺動路線或軌跡以及長度、重心擺動的範圍、根據偏移距離顯示重心的位置等。

(2)動態平衡功能評定:包括穩定極限的測定和體重或重心主動轉移的能力。後者常透過觀察功能活動如站起、行走、轉身、止步和起步等來進行評定。穩定極限測定可在站立位和坐位進行,要求被檢查者有控制地將身體儘可能向各個方向(前、後、左、右)傾斜。當重心超出支援面範圍時可誘發出上肢保護性伸展反應。測量方法可以採用測量傾斜角度或測量支援面到最大傾斜時重心位置的距離。功能活動可以透過動態平衡或運動分析系統進行評定。

4。注意事項

1。測試時保持環境安靜,不要說話或提示。

2。採用儀器評定時,60秒直立困難的病例可進行30秒測試。

3。下肢骨折未癒合、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平衡測試

4。受試者不能安全獨立完成要求動作時,要注意予以保護和幫助以免摔倒;必要時給予幫助。

5。對於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評定其坐位平衡功能。

你的一個“分享”

讓我們之間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TAG: 評定站立平衡患者檢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