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從小就要預防動脈硬化?《自然》子刊重磅綜述:這些危險因素要注意!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目前呈現高發病率、年輕化的趨勢。既往研究證實,“含有載脂蛋白B(apoB)脂蛋白”迴圈水平的異常升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關鍵病因因素,

而無論什麼年齡的人群都有可能出現動脈粥樣硬化。

近日,《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發表重磅綜述,指出

兒童期暴露於心血管危險因素易在成年時形成臨床前動脈粥樣硬化表型,提高心血管疾病相關事件的發生風險。

論文指出,

有效識別ASCVD高危兒童以及存在相關臨床前體徵的年輕成人,採用合理策略從整體人群的水平上加以干預和管理,將成為預防ASCVD全球大流行的重要探索方向!

為何從小就要預防動脈硬化?《自然》子刊重磅綜述:這些危險因素要注意!

截圖來源: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動脈硬化,從兒童期就開始了

血清含apoB脂蛋白(可透過LDL-C檢測值近似得到)水平升高是ASCVD發生的關鍵病因因素。在過去的20年間,大量佇列研究的證據表明,

兒童期暴露於心血管危險因素,可促進成年階段形成臨床前動脈粥樣硬化表型,影響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或斑塊、冠狀動脈鈣化評分、血管彈性和內皮功能等。

這些高危因素包括:

兒童期血脂異常、肥胖、代謝綜合徵、血壓升高、主動和被動吸菸、血清脂聯素水平較低、心理健康缺乏、體力活動缺乏以及不良飲食。

不僅如此,我們甚至可以在胎兒(母體血脂異常)的主動脈檢測到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患兒,其血液中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脂蛋白水平也極高,並可在學齡前即出現症狀性血管併發症。

不過,論文也指出,由於遺傳變異的影響,有些個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終其一生均可保持在低於2 mmol/L(80 mg/dL)的水平,對於這部分個體而言,哪怕存在多種其他非血脂相關危險因素(如血壓升高、肥胖、吸菸等),但也幾乎不會出現ASCVD。

哪些兒童有必要長期降脂?

儘管目前尚未有任何長期干預性研究直接驗證,預防或治療兒童期心血管危險因素是否能降低其未來發生ASCVD的風險。但是,大量佇列研究的資料提示,

如果能從幼年開始就透過藥物干預手段(如他汀類藥物)將血液迴圈中含apoB的脂蛋白的水平控制在正常生理範圍內,或許能完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目前他汀類藥物已被推薦用於治療FH兒童的血脂異常(從8歲起開始治療),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

,這項治療策略有效避免了這部分高危人群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那麼,對於如非家族性血脂異常的其他兒科患者,我們是否也可以採取此類藥物治療方案進行預防呢?

論文指出,由於飲食控制難度太大,因此若要從整體上將兒童期至成人期的LDL-C均控制在較低水平,理論上只有透過長期藥物治療才有可能實現。儘管目前也已經有多項大型臨床試驗證實了他汀類藥物在兒科群體中應用的安全性。

但是,考慮到長期藥物治療可能對健康兒童群體造成潛在副作用風險,採用藥物治療策略也並不現實。

因此,

我們可能還是需要透過飲食以及生活方式干預的措施來預防和減少兒童期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影響。

即使血清LDL-C僅降低相當有限的水平,但如果能夠持續一生,從整體上也可能顯著降低ASCVD的發生風險。

不過,論文強調,

對於FH患者外其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因素的兒科人群,如移植受者、慢性腎病或1型糖尿病患者,我們可能還是需要透過他汀類藥物等進行一級預防。

未來潛在策略:年輕成人預防性用藥

大量證據表明,儘可能早地檢測到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動脈粥樣硬化對於迅速實施一級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但是,由於在健康兒童中大規模長期使用藥物治療不僅可能存在潛在健康風險,且還伴隨著諸多倫理問題以及廣大反對意見,因此,目前在兒科人群中如何更好地預防ASCVD的發生正面臨困境。

為何從小就要預防動脈硬化?《自然》子刊重磅綜述:這些危險因素要注意!

▲兒童期暴露於高危因素帶來的血管改變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1])

論文指出,除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外,其他兒科群體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同樣較高,如何採取有效策略識別和管理這部分群體,亟需專家達成共識。

相對於兒童群體,對存在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或臨床前指徵(基於非侵入性影像學檢測)的年輕成人進行預防性用藥的策略似乎更容易被接受。

此外,截至目前,多項非藥物干預策略研究證實,在兒童群體中開展針對ASCVD相關風險標誌物的生活方式干預可為這部分人群帶來一定的獲益,有望從整體人群水平上促進兒童心血管健康。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非藥物干預措施依然是從整體人群水平上改善兒童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石。

小 結

總體而言,儘管多項非藥物干預策略研究證實,基於ASCVD風險標誌物的生活方式干預能夠為兒童群體帶來一定程度的獲益。

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更加有效、大規模地根除性策略,從群體水平上預防ASCVD的全球大流行。

論文強調,如何有效識別動脈粥樣硬化高危兒童、存在臨床前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或體徵的年輕成人,並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個性化干預和管理也亟需達成共識。

TAG: ASCVD粥樣動脈硬化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