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出行 - 栽種 - 針灸

作灶

農曆七月廿九

2021年9月5日

北陰下降

辛丑牛年 丙申月 丙辰日

結婚 - 搬家 - 交易

祈福 - 祭祀 - 開光

在道教養生文化中,一方面貫注著熱愛生命的激情,另一方面則又顯示了腳踏實地的態度。如果說塑造長壽的理想典型是為了更好地激勵養生實踐者孜孜不倦地努力,那麼面對茫茫宇宙腳踏實地地探索與認知,又表現了理性的力量。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養生活動既然也是一種實踐認識活動,主體實事求是地面對客體,從而理解客體的存在性狀,明白主體在生存環境中的地位,以便調整自身的行為,便是道教養生哲學所必須解決的課題。於是我們發現,當道門中人在長壽國的理想境界遨遊一番之後,便迴歸到現實的世界中來。在思維的轉換過程中,養生主體與養生客體表現出一種矛盾:一方面養生主體希望超越養生客體的侷限,達到自身的自由;另一方面養生客體卻又以種種災難顯示了超越的困難。主體與客體的矛盾促使道門中人更加意識到養生活動並非一種單向行為,而是雙向關係行為。故而,如何發揮養生主體的能動作用,以理性的態度準確地把握養生客體,是道門中人在其活動過程中需要認真考慮的任務。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一)陰陽大化的養生客體

怎樣處理養生主體與養生客體的矛盾關係呢?道門中人在具體的養生實踐活動中面對而且承認客體的複雜性,透過吸納前人的思想成就,總結生存經驗,認識到養生客體處於“陰陽大化”的運動過程中。

研究過古代思想史的人們不會忘記,“陰陽”之說是中國文化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從《周易》到《老子》、《莊子》,從魏晉玄學到宋明理學,“陰陽”的概念幾乎成為中國文化的思維槓桿,推動著學者們去鑄造理論系統;然而,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人們對陰陽概念的使用卻具有不同的特點,隨著歷史的變遷,陰陽概念便與不同的語境相聯絡。如果說先秦時期,學者們心目中的陰陽是兩極世界的一種理論概括,那麼在道教中卻成為溝通養生客體與養生主體的一座“橋樑”。

在道教養生家看來,養生客體無論怎樣紛繁複雜,只要從理性上加以把握,就可以發現其陰陽運動的特質。《太平經》說:“天雖上行無極,亦自有陰陽,兩兩為合。”“地亦自下行何極,亦自有陰陽,兩兩為合。如是一陰一陽,上下無窮,傍行無竟。”(注:王明:《太平經合校》,第653頁。)這裡所謂“行”就是運動,“上行無極”就是運動沒有止境,天在運動,地也在運動。在《太平經》看來,天地不論如何運動,總是以陰陽對應的形式存在著。由於陰陽兩極是相互對應的,因此能夠相合。《太平經》尤其重視這種“合”的狀態。與《太平經》差不多出於同一時代的《周易參同契》則運用易學卦象的符號體系來表徵天地陰陽之進退,它說:“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注:《道藏》第20冊,第196頁。)《周易參同契》所講的“天地”與《太平經》所講的“天地”具有同樣的意義,實際上是當時人們所面對的自然宇宙。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從道教養生學的角度看,“天地”也就是養生客體的總稱;而“易”就是日月,在《周易》卦象中,“坎離”既表示水火,也表示日月,《周易參同契》側重從日月的象徵角度來陳述“坎離”的意義,所以有“易謂坎離”之說。《周易參同契》把“坎離”當做“乾坤二用”,這實際上是以乾坤為體,而以日月為用。因為日月本身是一陰一陽相互對待的,故而以坎離為用,就是以陰陽為大用。與《太平經》相類似,《周易參同契》所強調的是天地陰陽的運動不息,這代表了道門中人對養生客體複雜性的基本認識。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二)從陰陽大化中把握養生活動之玄機

道教為什麼如此重視養生客體的陰陽運動呢?主要是為了從動態方面來認知養生主體地位,把握養生活動之玄機。從宏觀的立場上考慮生存問題,道門中人不僅看到了天地陰陽大化的狀態,而且看到了人與天地大化的對應關係。

在道門中人心目中,人乃是天地陰陽交合的一種結果,因為天地之原初乃是元氣,“元氣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為天也;分而生陰而成地,名為二也;因為上天下地,陰陽相合施生人,名為三也。三統共生,長養萬物”(注:王明:《太平經合校》,第305頁。)。按照這種看法,元氣分化而有“一陰一陽”,陰者成地,陽者為天。古有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說法,道教是繼承這種說法的,因此“元氣”乃是“道”的另一種表述方式。在道教看來,一陰一陽,一上一下,運動不息,相互交感,人就在這種交感過程中被造就出來。沿著此等邏輯推演,則天地陰陽是父母,人類是子女。從這個角度看,人類與天地之間存在著“血緣關係”。由此而引申於養生,就可以說,養生主體與養生客體本來就存在著共同的本質。這種“主客同質”觀念的進一步推衍,導致大小宇宙“同構對應”論的形成。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在道門中人看來,天地乾坤既是大宇宙,人體就是小宇宙;在大宇宙之中有日月星辰、河流山川,在人體之中也有對應的品物存在。這種“同構對應”論引申到養生學之中來,就意味著養生客體與養生主體彼此可以相互作用。一方面,天地陰陽之運動會發生異常,從而造成災害,威脅養生主體的生存;另一方面,養生主體的行為也會導致養生客體的變化,這就是所謂“天人感應”。道教從“天人感應”的立場觀察問題,認為自然災害的產生乃是人的不良行為“斷天道”(注:王明:《太平經合校》,第244頁。)的結果,於是“天也不得久生,地也不得久養”(注:同上。)。天地既然不能生養,人的生命存在就成了問題,這是養生主體的最大悲哀。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基於養生主體與養生客體之間存在著生態效應的認識,道門中人極力倡導順應天道而行。《黃帝陰符經·神仙抱一演道章》開篇即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注:夏元鼎:《黃帝陰符經講義》卷一,《道藏》第2冊,第722頁。)所謂“觀天”,從養生學的立場看,就是養生主體對養生客體的觀察認知。這種觀察認知不是走馬觀花式的行為,而是應該具備細緻的科學精神的,因為“觀”的目的是要認識“天道”,也就是自然界的執行規律。在古代,天往往是自然界的總代表,所以“觀天之道”可以看做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明白了天道自然之後,就要按照天道自然規律辦事,在養生問題上,也就是要求養生主體認識養生客體的性狀,遵循養生客體的運動變化規律。《黃帝陰符經》進一步說:“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注:同上。)這不僅表明養生主體可以把握養生客體,而且體現了“開機”的能動精神。這裡的“機”並不是世俗人之機巧變詐之為,而是宇宙自然的“玄機”。從空間的關係角度看,養生活動必先明瞭天地門戶之所在。《太平經》說:“然門戶者,乃天地氣所以初生,凡物所出入也。是故東南,極陽也,極陽而生陰,故東南為地戶也。西北者為極陰,陰極生陽,故為天門。”(注:王明:《太平經合校》,第227頁。)在中國古代,時間與空間也是對應的,所謂“初九起甲子,初六起於甲午”(注:同上。)即是時空對應的一種表示。“初九”與“初六”本來是《周易》的術語,“九”代表陽爻,“六”代表陰爻。在《周易》中,卦象既是空間的符號,也是時間的程式碼,故而“初九”的卦爻空間對應於“甲子”的時間,“初六”的卦爻空間對應於“甲午”的時間。時空對應的關節點也就是天地“玄機”。識破“玄機”就是養生主體對養生客體奧秘的解碼。

道 教 文 化 丨陰陽大化與“執天之行”

雲峰散人夏元鼎說:“機緘之運不疾而速,機關之應,若合符節耳。人能明此之機,心同造化,自然機應不失,則天道立矣。固非曰舍人道而別立天道,亦非曰先立天道而後定人道也。蓋人道即天道,天道即天機,天機即天性,所謂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注:夏元鼎:《黃帝陰符經講義》卷一,《道藏》第2冊,第723頁。)這真是養生家的肺腑之言!照此,認識與把握養生之玄機並不是把“人道”與“天道”分別開來,而是貫通起來,因為人是小宇宙,“天機”就在自己的心中,存心養性,天機自然顯露,時來運轉,益壽延年。

本文摘自:詹石窗著,《道教文化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訊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臺宮

TAG: 養生客體陰陽天地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