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買買讓你快樂?——“包”治百病背後的奧秘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2016年英國女性平均每人有14個包包配合不同場合使用,而中國女性對包的熱愛也不能輸給大不列顛。天貓女王節的資料顯示,有35萬中國女性一年至少購買12個包包。“包”治百病似乎成了閨蜜間中心照不宣的共識,為什麼女性如此偏愛“買包”呢?

01

是什麼讓女性如此沉迷於“買包”

在古代,女性負責收集(採摘),男性負責攻擊(狩獵),每當有采集活動,女人都帶上籃子或者獸皮皮包出去,“包”就成了女性的必備生活用品,由這一分工帶來的愉悅感已經留在了基因裡,造就了女性對包的情有獨鍾。

當然,這一進化心理學上的推測只能解釋女性喜歡“包”,卻無法說通為什麼女性總是偏愛昂貴的名牌包。事實上,女性對“貴而無用”東西的喜歡還源於對“愛”的需求。2014 年的一篇文章就給出了相關的證據。

為什麼買買買讓你快樂?——“包”治百病背後的奧秘

奢侈的衣著更能讓女性感覺“被愛” | 圖蟲創意

研究者讓兩組女性參與者分別閱讀一段關於“某女和男朋友參加聚會”的文章,文章大部分內容都是一致的,除了在描述女士穿著和佩戴珠寶時有所不同——文章 A 版本是說她穿的都是大牌貨(奢侈品),B 版本則描述為普通貨。在參與者們讀完後,需要評價“你覺得這位男友有多愛女友士”。結果顯示,讀了穿奢侈品這版文字的被試覺得男友更愛女友。

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者則讓她們想象有另一個女性要搶你的男朋友——想看這種情況是否會激發女性的防禦性購物。結果顯示,當被試感到有人跟她競爭男友時,確實會啟動奢侈品購物動機。由此可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女性購買名牌包的另一個重要動機在於向潛在競爭者示威——“看到沒?他願意給我買奢侈品,可在意我了,你就別打他的主意了。”

為什麼買買買讓你快樂?——“包”治百病背後的奧秘

讓男友給自己買東西,可能是用來證明愛的小伎倆 | 圖蟲創意

當然,女性有許多途徑可以獲得購物帶來的情緒價值,除了包包之外,還有許多商品給女性帶來“被愛”的感覺。一項關於“零售療法”的研究顯示:除了包包之外,女性最常選擇購買的物品前三名為衣服、食品、鞋子,相比之下,男性則更加偏愛食品、電子產品、電影/音樂。

同時,女性還更加依賴線上渠道進行購物,調查顯示,67%的女性主要透過線上購物來實現減壓、緩解情緒的效果,而這主要是由於線上渠道能夠更便捷(足不出戶、節約通勤成本等等)、全面地(各種型別的電商平臺),滿足人們在壓力或情緒之下,短時間內透過購物來療愈的需求。

02

買買買真的是一種情緒療愈

當然,線上購物更容易女性會陷入“衝動型消費”的怪圈——本來沒想買的東西最後還是進了購物車,或是明知想買的東西並不是必需,卻仍舊忍不住“剁手”,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人類根本就不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在理性的背後,是“無意識動力”推動著我們的行為,甚至我們以為的“理性思考”。我們無法單純透過意志力來控制自己“不喝酒”、“不買包”,尤其是當做出這種行為有深層的心理意義的時候。心理學家Lance M。 Dodes在他的書中專門討論了心理上的無助感和精神成癮間的關係:“當我們產生情感上的無助和被情緒淹沒的感受時,會產生巨大的焦慮。人們在面對焦慮時,會透過特定的自我調節機制,來保持一種控制感和情緒的穩定感。”而購買就可以起到這種調節作用。

為什麼買買買讓你快樂?——“包”治百病背後的奧秘

上班時,同事是不是會突然拿出手機,給你看又新出了什麼好貨 | 圖蟲創意

相對於獲得物品的使用價值,消費帶來的積極情緒是更為重要的“剁手”動機。

在購物的時候,人是處於一種相對無需動腦的放鬆狀態的。因此,在完成一項複雜困難的工作時,購物作為一種“短暫的休息”便能夠幫助大腦進行放鬆和調節,提升狀態以更好地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尤其是線上購物。人們能在繁忙的工作間隙,迅速掏出手機刷一刷電商網站,就像是一場精神減壓放鬆之旅,比起現實生活中的出遊更加輕便簡潔,人們無需整理行囊,也無需周全計劃。

除此之外,購物還是一種人們不斷做出自主選擇的過程(這裡不包括那些購物成癮中無法自控的買買買)。而經歷了這種過程,人們內心對於生活的掌控感就會獲得提升。由此可見,大多數時候,買東西確實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更好,購物有心理療愈效果不是沒有根據的。靠購物來治癒內心,關鍵在於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把握購買行為的程度。

03

防剁手秘笈來了——理性消費的SOS法則

雖然消費可以給我們帶來愉悅體驗,但是如果長期被消費主義衝昏頭腦而陷入“衝動購買”的陷阱也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想要及時從衝動狀態中冷靜下來,不妨試試“SOS法則”:

心理上退後一步(S:stepback):提前禁用一鍵購物(比如免密支付和刷臉購物),給自己多一些緩衝時間,然後理清思路,緩緩呼吸,放鬆身心,再伸展身體。把想買的東西加入購物車,延遲滿足,六個小時後再回頭看看還想不想買;

重新定位自己(O:orientyourself to what you most deeply value and believe in):想想最珍視的東西,有意識地去思考或者想象什麼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明確自己正常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去和“真正的自我”相連。例如,想象你有一個銀行賬戶,裡面有一些額外的錢,你會為了什麼東西或哪些人去存下這筆錢;

為什麼買買買讓你快樂?——“包”治百病背後的奧秘

作為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買東西前要考慮好預算 | 圖蟲創意

自我檢查(S:Self-check):明確自己當下的財政壓力有多大,給自己打個分,明確壓力程度後再去做購買決策。作為預防,還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專門的購物錢包,每個月從這上面劃錢,超過就不能預支了,控制住自己的爪子!

除此之外,當想買的東西過於昂貴時,我們可以透過購買一些便宜的替代品,騙過我們的大腦,讓大腦以為自己真的擁有了它,這一做法利用了替代性擁有(vicarious ownership)效應,心理學家Ian Zimmerman認為當人與一件產品產生聯絡時,我們的大腦開始表現得好像我們已經擁有了這件產品。這種聯絡可以是物理聯絡,例如在貨架前觸控到它。這種聯絡也可以是社會聯絡,即看到別人都在使用某種產品,而產生了比較心理,當然,也可以是擁有了一件替代品。

所以,當你忍不住想敗一隻香奈兒的時候,買一個COACH或許也可以降低你的消費願望。

參考文獻:

Bailey, E。 (2013)。 Retail therapy: Pros andCons of usingshopping to relieve stress。 Health Central。

Baumgartner, J。 (2011)。 Visualize it。Psychology Today。

Borreli, L。 (2015)。 Confessions of ashopaholic: 7warning signs of shopping addiction and the personality traitsmost susceptible。Medicaldaily。

Gregoire, C。 (2013)。 Retail therapy: One inthreerecently stressed Americans shop to deal with anxiety。 Huffington Post。

Kacen, J。 J。 (1998)。 Retail therapy:Consumers’ shoppingcures for negative moods。 In J。 W。 Alba & J。 W。Hutchinson (Eds。), Advancesin consumer research (Vol。 25, pp。 75-87), Provo,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Research。

Morad, R。 (2012)。 Shopaholic: 7 Signs you’readdicted toshopping。 Huffington Post。

Researchscape (2013)。 “Retail Therapy”: 64%of Women and40% of Men Shop to Improve Their Mood。

Nepomuceno,M。V。 & Laroche, M。 (2016)。 Do I feardeath? The effects of mortalitysalience on anti-consumption lifestyles。 The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124-144。

作者 | 唐義誠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稽核 | 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 | 江 帆

責編 | 丁 崝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相簿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你可能還想看

TAG: 女性購物圖蟲Retail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