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骨質增生症秘方 真正治病的方子!

治骨質增生症秘方 真正治病的方子!

補腎克刺湯:

【組成】淫羊藿、杜仲、木瓜、獨活各15克,巴戟天、川芎、鹿角膠(兌服)各10克,續斷、黃芪、狗脊各20克,當歸、骨碎補各12克,苡仁30克,甘草3克。

另用蜈蚣4條,炮穿山甲、全蠍、地龍各3克,共研細末兌服。

【用法】上藥用酒、水各半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功用】補腎壯督強筋骨,祛風散寒,除溼通絡,除痰化瘀。

【方解】中老年人,腎亦漸虛。

腰椎部乃太陽經、督脈透過。腰為腎之府,腎主骨。

蓋腎為水火之髒,統督一身陽氣,太陽經脈行一身之衛表。

若腎虧虛,則衛陽空疏,屏障失固,風寒溼邪乘虛而入。

肝腎精虧,腎督陽虛,使筋攣骨弱,留邪不去,痰濁瘀血、阻滯關節隙處,而致疼痛,日久不愈,必致關節增生畸形所致。

腎虛是本,病邪為標。

故方用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膠、杜仲、狗脊、骨碎補補腎壯督強筋骨;當歸、白芍、生地養血斂陰止痛;黃芪益氣;苡仁滲溼除痺;獨活、木瓜祛風除溼止痛;炮山甲、牛膝、川芎活血祛瘀;全蠍、地龍、蜈蚣搜風通絡鎮痛;炙甘草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壯督強筋骨,祛風散寒、除溼通絡,除痰化瘀之功。

標本兼治,故效果頗佳。

【主治】腰椎骨質增生。

【加減】寒溼盛者,加制川烏、晚蠶砂;夾熱者,重用地龍;夾痰者,加白芥子;夾瘀者,加土鱉蟲、紅花;痛劇者,加葛根、秦艽、延胡索;身體極度虛弱者,加紫河車、黃精、枸杞子;伴有下肢脹痛者,加土鱉蟲、丹參。

【療效】治療74例,病史5年以上35例,1~3年39例。15例配用了針灸按摩理療。

結果顯效(痛脹麻感消失、功能恢復)58例,好轉(痛脹消失、功能基本恢復)12例,無效4例(痛脹減輕、勞累後又復發)。總有效率為94。59%。

增生湯:

【組成】澤蘭、紅花、川芎、莪術、萆薢各6克,穿山甲、當歸、續斷、木瓜、懷牛膝、鹿銜草各9克,甘草、制草烏、制川烏各3克,白花蛇1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散瘀逐溼,通絡止痛。

【方解】骨質增生多是中年以後發生的一種骨關節疾患。

中老年人,氣血不旺,加上長期慢性損傷,勞損處氣血凝滯,寒溼侵絡,骨質失養,久久發生退行性病變,軟骨消失,骨面硬化,關節邊緣則發生保護性的骨質增生。

方中以澤蘭、莪術、當歸、川芎、穿山甲、紅花活血祛瘀;木瓜、萆薢、白花蛇祛風逐溼;制川草烏辛熱,能去經絡中寒溼;鹿銜草、續斷、懷牛膝、甘草補肝腎、強筋骨。

諸藥相伍為用,共奏散瘀逐溼、通絡止痛之功。

用之臨床,常獲奇效。

【主治】骨質增生疼痛。

【療效】多年臨床使用,常獲奇效。

強力熱敷散:

【組成】川紅花、當歸尾、骨碎補、生大黃、桃仁各9克,白芍、川芎、雞血藤、威靈仙、元胡、透骨草、肉桂、穿山甲、生川烏、生草烏、皂角刺、樟腦各15克,白芥子、羌活、獨活、冰片、乾地龍、宣木瓜各9克,蜈蚣2條,全蠍6克,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

【用法】上藥除冰片、樟腦外,一起烘乾,共研細末,入樟腦、冰片同研均勻,貯瓶備用,勿洩氣。

於臨睡前,每取本散10~15克,放入鐵勺內炒熱後,入白酒(適量)炒拌至熱後,速將藥散倒在一墊布上,令患者將患處(足跟)放在藥面上熨之,冷後如上法再炒再熨,連用4~5次,熨至最後1次時,待熱度能忍受時敷於患處,幷包扎固定,或再加一熱水袋於藥面上加溫以助藥力。每日換藥1次,至愈為度。

【功用】活血化瘀,散寒祛溼,搜風化痰,軟堅散結,通絡止痛。

【方解】骨質增生之成,多因素體陽虛,腎陽虛則骨失溫煦,“陽虛生內寒”,易致風、寒、溼三氣雜至,久鬱不解,阻遏氣機,痰瘀漸生,客於骨骼,日積凝結,終成骨質增生,或因行走站立過度,或因外傷,損傷骨骼所致。

病以陽虛為本,寒溼痰瘀為標。

故方中君以紅花、歸尾、桃仁、川芎、元胡、白芍、雞血藤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臣以威靈仙、透骨草、羌活、獨活、宣木瓜祛風溼、通經絡;生川烏、生草烏溫經散寒、通絡鎮痛;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燥溼化痰、溫經散寒、軟堅散結;佐以地龍、蜈蚣、全蠍搜風軟堅、通絡止痛;皂角刺、穿山甲性善走竄,無處不到,善能散瘀通絡,消腫止痛;樟腦、冰片芳香通諸竅,通絡、消炎、止痛;入肉桂助陽溫腎,疏通血脈,能使諸藥不能透達之處,有肉桂引之,莫不透達,故前人有“宣透百藥”之說,兼之為使。

再用骨碎補配肉桂補腎陽、通血脈、利關節;生大黃涼血消腫、通導瘀濁。

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散寒祛溼、搜風化痰、軟堅散結、通絡止痛之功。加之藥散炒後,白酒滲透,其溫化散結之力尤著。

用藥敷患處,直達病所,故奏效頗捷。

【主治】足跟骨質增生病。跟骨肥大增生,形如骨刺,手按或著地觸之則痛劇。

對其他部位上骨刺,亦有良效。

【療效】二十多年來,本人治驗甚多,療效滿意。

如治療跟骨骨質增生病45例,經治5~15天后,結果痊癒40例,顯效5例,總有效率達100%。

【附記】據臨床實踐觀察,本方治療足跟骨質增生病,有較好的遠期療效,本組治療病例,隨訪4年均未見覆發。

其後,為了臨床使用方便、擴大應用範圍,即在方中加入化療發熱劑,用棉紙袋裝藥,每袋裝藥散10~15克,封口,備用。

無論何部骨質增生,即取本散一袋,烘熱敷於患處,固定。

每2日換藥1次,用於其他部位骨質增生病、關節炎(痛處固定)及一切區域性疼痛證,最多貼敷5次,亦可取得較好的止痛效果,多數均獲痊癒。

止痛有效率達100%。

抗骨質增生丸:

【組成】熟地3份,肉蓯蓉、鹿銜草、骨碎補、淫羊藿、雞血藤各2份,萊菔子1份。

【用法】上藥煎製成流浸膏,加蜂蜜,泛丸,每丸重2。5克。

每日服2~3次,每次服2丸。

【功用】補肝益腎,通經活絡,強筋健骨。

【方解】方中以熟地為主,補腎中之陰;淫羊藿興腎中之陽;肉蓯蓉入腎充髓;骨碎補、鹿銜草補骨鎮痛;加雞血藤通經行氣活血以增強健骨強筋的作用;佐萊菔子健胃消食理氣,以防補而滋膩之弊。

藥理研究表明,熟地、肉蓯蓉具有抑制炎性肉芽腫的增生和滲出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鎮痛效應與抑制增生作用。

此可能是刺激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釋放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結果。

【主治】退行性脊椎炎。

【療效】治療退行性脊椎炎1000例,病程短者22天,長者18年。

治療1~2月,最長6個月收效。結果顯效(腰痛消失,活動不受限,能恢復原工作)808例,好轉(腰痛顯著減輕,活動功能進步,能恢復原工作或大部分工作)141例,無效51例。

總有效率為94。9%。

【附記】凡感冒及其他原因引起發熱者忌服本方。

活絡通痺湯:

【組成】獨活、川續斷、制川烏、制草烏、熟地各15克,桑寄生、丹參、黃芪各30克,細辛5克,牛膝、地龍、烏藥、炙甘草各10克,土鱉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煎2次,分2次服。藥渣用紗布包後趁熱敷於腰部,以溫熱不損傷面板為度。

【功用】溫經活絡,養血通痺,祛風止痛。

【方解】方中獨活、桑寄生、川續斷補肝腎、舒筋絡、祛風溼;丹參、烏藥理氣活血,祛瘀通絡;黃芪、熟地、炙甘草補氣養血,扶正祛邪;牛膝、地龍、土鱉蟲搜風活絡,通痺止痛;制川烏、制草烏、細辛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諸藥合用,可改善血液迴圈,緩解腰椎壓迫,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

【主治】肥大性脊柱炎。

【療效】治療肥大性脊柱炎110例,結果痊癒67例,顯效30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2%。

【附記】本方一方兩用,內外並治,可資效法。

有助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骨痺湯:

【組成】杭白芍30~60克,生甘草、木瓜各10克,威靈仙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補肝腎,祛邪止痛。

【方解】本方是由芍藥甘草湯加味而成。

方中白芍,甘草酸甘化陰以緩筋急,藥性守而不走;加入木瓜性味之酸溫,威靈仙藥性之辛溫,加強了柔筋緩急止痛作用。

同時取其溫通走竄的功效以達到祛寒、除溼、通絡的目的。

全方斂而不守,行而不燥,陰陽兼顧。

【主治】骨質增生,包括頸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足跟骨質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加減】本方多年來用在臨床上治療骨質增生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加減用來治療脅痛,頑固性頭痛以及痺證疼痛等病症。

若頸椎骨質增生,加葛根30克,薑黃10克;氣虛者,加生黃芪15~30克;疼痛劇烈者,加桃仁、紅花各10克;腰椎骨質增生,加川續斷、桑寄生各30克;足跟骨質增生,加牛膝15克,淫羊藿10克。

因方中白芍用量較大,脾弱者服藥後會出現便溏,甚至腹瀉,此時可加入白朮或蒼朮10~15克以健脾祛溼。

【療效】多年使用,堅持服用,多可痛止而愈。

【附記】骨質增生,俗名“骨刺”,中醫稱為“骨痺”。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見到。

其臨床表現,因病發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頸椎骨質增生,症見頸項強痛,轉側不便,牽及一側或雙側肩及上肢疼痛、麻木,並可引起頭暈、心悸、噁心,甚至頸項強痛不能平臥等;腰椎骨質增生,症見腰痛,活動不便,牽及一側或雙側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足跟骨質增生,症見一側或雙側足跟疼痛,不能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時疼痛加劇,足跟下如踏有硬物感。或走路時偶爾被石子或硬物頂著,疼痛尤劇。

經服藥(湯劑)後痛緩解或痛止後,改用丸劑收功,以鞏固療效。

本方與“頸椎病”中骨痺湯少薑黃、葛根。

益腎堅骨湯:

【組成】黃芪30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甘杞子、乾地黃、當歸、白芍、菟絲子、狗脊、川續斷、川芎各12克,雞血藤30克,葛根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益腎養血,和絡止痛。

【方解】頸、胸、腰椎骨質增生,好發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現代醫學稱之為頸、胸、腰椎退行性病變。

人體關節和附近的軟組織及血管到一定年齡會逐漸老化,產生解剖上和生理上的變化,由於日常活動時受損傷,逐漸出現骨質增生和軟骨下骨硬化。

頸、胸椎的增生可引起眩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頸肩臀疼痛和手指麻木等;胸、腰椎的增生,可引起腰腿疼痛、麻木,活動受限,甚至偏癱或全癱。

之所以會發生增生,中醫學認為系肝腎虛損所致,《內經》雲:“肝主筋,藏血”,“腎主骨,生髓”,“五八腎氣衰”。

因此,人步入中年以後肝血腎精衰少,骨髓生化之源不能濡養筋骨,故出現骨筋痿弱而發生退行性病變。

《難經·三十九難》雲:“督之為憊,脊強而厥”,頸、胸、腰椎正位於督脈經絡循行線上,髓精不足,督脈失養亦可導致頸、胸、腰椎發生退行性病變;肝腎素虛,氣血不足,風、寒、溼邪亦乘虛侵襲,流注經絡,導致氣血執行不暢,而引起脊柱附近的筋骨關節肌肉及腰背神經支配的肢體出現酸、重、痛、麻和活動受限。

臨床經驗,自擬“益腎堅骨湯”是針對脊椎增生、活動欠利、上肢麻痛而設的一首良方。

方中黃芪,為益氣之要藥,能擴張血管改善血行;補骨脂補腎壯陽;骨碎補補腎續傷;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狗脊補肝腎、強腰脊;川斷補肝腎、強筋骨而鎮痛;甘杞子滋陰補血兼能益氣溫陽,以上諸藥共奏益氣補腎之功;乾地黃滋陰降火;當歸補血活血,可修復創傷;白芍柔肝止痛、養血斂陰;川芎活血化瘀,搜風止痛;雞血藤行血補血,通經活絡,為療腰腿疼痛,肢體麻木之品。

上藥共奏養血和絡之效;葛根解肌止痛。

諸藥合伍為用,益腎養血,和絡止痛。

【主治】頸椎、胸椎、腰椎骨質增生,上肢麻痛,脊柱活動欠利者。

【加減】使用本方時,如夾溼者加蒼朮12克;寒溼者加制川烏、川桂枝各10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附記】本方具有補肝腎、益精髓、益氣血、通絡止痛之功,以治本為主,標本兼顧,是一首療效較著的經驗良方。

除痺逐瘀湯:

【組成】當歸15克,川芎12克,紅花9克,劉寄奴15克,片薑黃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威靈仙各12克,桑枝30克,膽南星、白芥子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服6劑停藥1天,12天為1療程。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通絡,除溼滌痰。

【方解】本病雖與腎關係密切,但其主症是受累關節及其肢體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審證求因,乃風、寒、溼、痰痺阻骨脈,經絡瘀滯所致,故治當祛邪為主。

本方共三組藥物:

第一組為活血化瘀藥;

當歸甘補辛散,苦洩溫通,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有推陳出新之功;川芎辛溫香竄,能上行巔頂,下達血海,旁通四肢,外至皮毛,為活血行氣之良藥;薑黃辛苦而溫,外散風寒,內行氣血,有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祛風療痺之效,以其辛散橫行,對上肢之疼痛尤為專長;紅花辛散,通經活血,祛瘀止痛;劉寄奴破血通經,消瘀止痛,為破血行瘀之要藥;路路通既能行氣又能通絡,與劉寄奴相伍有通行十二經,驅除經絡瘀滯之效。

第二組為祛風溼通經絡藥:

羌活氣味雄烈,散風之力勝於防風,長於祛風溼,又可通利關節而止痛;白芷氣味芳香,偏重於止痛開竅;威靈仙辛散善行,能通十二經,既可祛在表之風又可化在裡之溼,通經達絡,可導可宣,為治痺證之要藥;對筋骨痠痛、肌肉麻木,皆有一定作用;桑枝苦平,善於祛風溼,通經絡,通利四肢關節,對風溼痺痛、四肢麻木拘攣皆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組為燥溼祛痰藥:

南星苦溫辛烈,走竄燥溼作用很強,對中風痰壅眩暈或風痰引起的麻痺、口眼歪斜,破傷風引起的項強口噤等皆有一定的作用;白芥子辛溫氣銳,性善走散,能搜胸膈經絡之痰,善行皮裡膜外之痰,風痰氣滯或痰阻經絡,肢體疼痛之症皆可取效。

【主治】頸椎骨質增生(頸椎病)。

【加減】本方有活血化瘀,祛風通絡,除溼滌痰之功效,故凡風、寒、溼、痰痺阻肢體骨節,經絡瘀滯所致各種痛證者均可使用。

如氣虛體弱、手麻明顯者,加黃芪30克;項背攣急者,加葛根24克;熱鬱經絡者,加雙花藤30克;溼熱內蘊、口苦者,加黃連9克或梔子9克,龍膽草4。5克。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甚佳,一般服30~60劑可愈。

通經除痺湯:

【組成】丹參、當歸、雞血藤、海風藤各15克,連翹30克,乳香、沒藥、薑黃、威靈仙、地龍、川烏(制)、南星(制)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祛風除溼,通經止痛。

【主治】通治各種骨質增生。

【加減】病在肩頸上肢者,加葛根、桑枝、桂枝各10克;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斷、狗脊各10克;病在下肢者,加獨活、牛膝、木瓜各10克。

【療效】屢用效佳。

【附記】筆者自擬一方——熱敷液,外用熱敷患處,多年使用,屢用屢驗,療效頗著。

藥用土鱉蟲、威靈仙各40克,制川、草烏各30克,白芥子、肉桂、五靈脂、秦艽各30克,皂角、元胡、烏梢蛇各50克,雞血藤、防己各60克,丹參、補骨脂、川斷、狗脊各30克。

將上藥裝入紗布袋內,扎口,放入容器內,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再放入老蔥100克,食醋100毫升,便可使用。

同時將多層紗布或毛巾用藥液浸溼透(以藥液不流動為度)熱敷患處,每晚1次,每次敷40分鐘,涼則換敷。

每劑藥可用4天,每次煎煮都需加蔥和醋,用量同上。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溼、活血化瘀、益腎通絡之功,區域性熱敷,使藥力直達痛所。

此方安全簡便,療效滿意。

一般用1劑見效,連用5~6劑,多能治癒。臨床觀察有效率達100%。

本方使用時,可隨病發部位加入引經藥。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養生圖文資訊,特別是當涉及食療、藥品、配方、針灸技術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冶療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使用!

TAG: 骨質增生止痛30通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