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查出肺結節都需要“一刀切”?

很多人在做胸部CT檢查的時候報告上寫了“肺結節”或是“磨玻璃結節”字眼,這些結節是什麼呢?它們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該如何判斷?

有一些患者看到CT檢查報告上提示有肺結節,尤其是磨玻璃樣結節,就會很緊張,這是由於大多數患者認為肺結節就是肺癌。其實肺上的結節,尤其是一些小的、實性的結節,90%以上都是良性的。要判斷結節的良惡性,首先需要把這些結節看清楚,即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在電腦上對患者高畫質、薄層的胸部薄層掃描資料進行閱讀,稱為軟閱讀。

所謂的軟閱讀首先要有高畫質晰度、薄層(1mm)的數碼片子,因為結節通常較小,尤其早期的肺結節。這樣就有龐大的資料量,需要患者把這些資料刻成光碟,便於進行軟閱讀。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只有這種軟閱讀能夠更清晰的顯示肺結節的大小、邊界、密度和周圍組織的關係。有時甚至需要對結節的影像進行特殊的後處理,以便於判斷結節的立體形態、與血管的關係等。由這些細微的結構綜合患者臨床的資訊,來幫助醫生判斷結節的惡性機率。

當然臨床上常常一次胸部CT檢查並不能完全去確定這個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大多數的臨床醫生都會建議發現肺結節後,對肺結節進行隨訪。根據患者肺結節的檢查結果,來制定下一次的隨訪週期。比如一個混合性磨玻璃結節,我們會建議3-6個月進行隨訪;假如是一個小於5毫米的實性結節,通常會建議一年做一次隨訪。

體檢查出肺結節,患者是不是必須要選擇“一刀切”?後續需要做哪些檢查和治療呢?

多數情況下懷疑或確定惡性機率比較大的結節、或臨床診斷比較困難且無法排除惡性,並且無手術切除禁忌症時,醫生會建議手術切除。

如何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查出肺結節都需要“一刀切”?

編輯

但一般大多數肺結節都是良性的,尤其是小的結節。所以體檢查出肺結節,要不要選擇手術切除,需要先做基礎的判斷。

曾經有一個朋友拿著CT報告來找我,片子中顯示這個結節比較大,最長徑達到了15mm。第二,它的結節是混合密度結節,這種密度的結節惡性可能性最高。第三,結節的邊界不是很光滑,有毛刺。第四,結節內有微血管的穿入。第五,結節跟胸膜有一定的連線。第六,這個結節位於肺上葉,雖然這個朋友沒有腫瘤的家族史,但有長期吸菸史這樣的危險因素,因此我們預測這個肺結節的惡性機率超過90%,建議他儘快手術治療。術後也證實他是肺癌。

還有一個朋友他右肺下葉和中葉有兩個結節,這兩個結節的大小分別是4毫米和5毫米,邊界清晰的實性結節,靠近胸膜下。透過詢問病史得知他沒有腫瘤的家族史、沒有吸菸史等危險因素。由結節呈現的性質、形狀,我們初步判斷這個結節惡性機率比較低,於是我給他的建議是可以6個月到一年做一次隨訪。

透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檢查出來的肺結節不是必須要一刀切,大多數的病人會像第二個病人這樣,建議定期的進行隨訪。

因此不能因為這個結節長在肺上看不見,就去擔心,肺結節需不需要手術切除,一定要根據臨床的情況來綜合判斷進行判斷。

低劑量螺旋CT(LDCT)是目前指南中推薦使用的肺癌篩查方式,哪些人群需要做肺癌早篩?LDCT與一般的CT檢查有什麼區別?

哪些人群需要做肺癌的早篩,主要是跟肺癌的危險因素有關。

肺癌的高危人群首先就是性別高危,男性會多於女性。主要與男性可能有吸菸等更多的危險因素有關。近年來女性肺癌發病呈現上升趨勢,與女性的被動吸菸、居室內汙染(烹飪煙霧)等有關。

第二個是接觸一些危險因素的人,比如吸菸人群,包括主動吸菸人群和長期被動吸菸人群。還有一些接觸特殊化學物質比如苯、砷等,以及放射性物質的人群。

第三個有腫瘤,尤其是肺癌家族史者。比如父母親、兄弟姐妹患有腫瘤病史的。如果患者既往曾經得過其他部位的腫瘤,或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也是肺癌的高危的人群,需要做肺癌的篩查。每個國家指南推薦的肺癌早篩的年齡不盡相同,有的推薦是40歲以上,有的推薦是50歲以上。

所謂的低劑量螺旋CT,是指將普通的CT劑量調低,以達到減少輻射的目的。低劑量螺旋CT從影像呈現的清晰度、效果來判斷,和我們普通的CT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它的x線的負荷量比普通的CT要小很多,對病人的傷害也小很多,因此更適合用於肺癌的篩查和隨訪。

除了吸菸,患者本身有慢性病史,如慢阻肺,或者有肺結核病史,這些病因會導致肺癌的產生嗎?

吸菸者肺癌的患病率是不吸菸者的幾十倍,這是不爭的事實,吸菸是肺癌最主要的一個危險因素。

除了主動吸菸之外,被動吸菸也跟肺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此外菸霧會附著在吸菸者的身上、頭髮、衣服,並且隨著吸菸者移動。如果在房間裡抽菸,煙霧就可以附著在房間的牆壁、桌椅、物品上。即便吸菸者離開了,殘留的煙霧仍可以懸浮在空氣裡、吸附在牆壁上、桌椅上並緩慢釋放到環境中,形成長期危害的三手煙。

肺癌的發生是很複雜的過程,除吸菸之外,還有一些因素跟肺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包括慢阻肺、肺結核等等,比如慢阻肺是氣道的慢性炎症,和肺癌有著相同或者相似的危險因素。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氣道黏膜的鱗狀上皮化生逐漸惡變是形成肺癌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近年來在臨床中發現慢阻肺和肺癌共同存在的病人非常多。由於慢阻肺與肺癌有比較類同的發病基礎,因此慢阻肺的患者比普通人發生肺癌的機率更高。

患有肺結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通常在疾病癒合之後,在肺部留下瘢痕,瘢痕導致區域性的慢性炎症,有些可能發生惡性轉化,最終導致肺癌的發生。

癌症篩查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首要策略,早期肺癌患者目前的生存現狀如何?可選擇哪些治療方式?

不管是什麼樣的疾病,尤其是對肺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後,患者的生存時間將大大延長。

現有研究表明早期肺癌,尤其是Ⅰ期肺癌,5年生存率幾乎是100%,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會大幅度下降,大概不到30%。

越早期,病人治療的機會也越多,患者會有比較長的生存期,較好的生活狀態,因此,早診早治是肺癌非常重要診治的策略。

目前早期肺癌的治療仍然以手術治療為主。

肺癌的分期越晚意味著生存時間越短這個說法正確嗎?晚期肺癌患者可選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分期越晚,常常意味著腫瘤有更多侵犯其他部位的機會。晚期肺癌可能會侵犯淋巴結、血管,甚至隨著血流轉移侵犯到全身多個部位,比如轉移到了骨、肝臟,甚至到達大腦。腫瘤侵犯其他部位而引起相應臨床症狀,因此從診斷到治療晚期肺癌比早期要複雜很多。

早期肺癌大多為區域性病變,手術的區域性切除就可能完全治癒。而對於晚期肺癌患者,我們不僅要治療原發部位腫瘤,還要考慮到轉移對患者器官功能的影響,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例如轉移到胸膜引起的胸腔積液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轉移到肝臟的腫瘤對肝功能的影響,發生腦部轉移的患者對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使腫瘤的治療變得更加複雜。

目前晚期肺癌可選擇的治療方式已呈多樣化,傳統的肺癌治療方式包括化療、放療、手術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近年來,肺癌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抗新生血管治療等進展迅速。這其中化療、靶向、免疫、中醫中藥治療都屬於全身治療,手術、放療屬於區域性的治療。

不同的肺癌,不同的組織型別,不同的分子型別,再加上不同的分期,以及患者不同的基礎疾病背景,使得治療的方式千差萬別。但目前晚期肺癌的治療方式,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改善,我們已經進入了肺癌個體化治療的時代。

本文轉自肺癌康復圈(由“抗癌管家網站-康愛管家”轉載分享)

TAG: 肺癌結節治療患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