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栓、防骨質疏鬆……它的味道雖然有點味,卻被許多人當成寶!

溶血栓、防骨質疏鬆……它的味道雖然有點味,卻被許多人當成寶!

民以食為天,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密切相關,也與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理念密切相關。但如今,有些食品虛假傳言滿天飛,讓人難分真假。為此,人民健康網推出《一日一食》欄目,為您普及食品科學知識,揭穿食品謬論,帶您吃出健康。

在日本,納豆是比較流行的一種食品。但實際上卻起源於中國。近幾年,我國食用納豆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那麼,納豆究竟有哪些營養價值?為何會如此受人們歡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納豆的營養價值

納豆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包括納豆菌、納豆激酶、吡啶二羧酸、維生素E、維生素K2、大豆異黃酮、SOD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納豆絲狀黏液的主要成分是γ多聚穀氨酸,也包含部分納豆激酶和納豆菌,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保健作用。但γ多聚穀氨酸易溶於水,γ多聚穀氨酸、納豆激酶和納豆菌在高溫加熱時會被破壞,所以納豆不能加熱,直接淋點生抽、放點芥末,或加黃瓜丁、胡蘿蔔丁拌著吃就行。

納豆是什麼?

納豆的民間傳統做法是,先將稻草浸泡在100℃的沸水中殺菌消毒,並保持在40℃溫度下放置一日,把煮熟的大豆用稻草包起來,稻草上的枯草芽孢桿菌使大豆發酵而成。發酵後會產生黏稠的絲狀物,氣味較臭,味道微甜。而這黏稠外觀主要來自大豆中的穀氨酸,是納豆美味的來源。

納豆是由大豆發酵製成,不僅保留了黃豆的營養價值,可生成骨蛋白質,再與鈣共同生成骨質,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還可提高蛋白質的吸收消化率,相比於大豆,納豆的蛋白質消化率為80%,而普通大豆的消化率為65%。更重要的是,納豆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多種生理功能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納豆是血栓溶解劑

納豆是由黃豆透過納豆菌發酵製成的豆製品,納豆中的納豆激酶能“溶解”血栓,防止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疾病。此外,納豆還富含大豆異黃酮、鋅、鈣與維生素K,能補充雌激素,改善更年期症狀,還可預防骨質疏鬆。為了保持納豆激酶等成分的活性,納豆不能加熱吃,必須是冷盤狀態,新鮮食用。此外,為了保持它有益於心血管的功效,不能在裡面加入大量油脂,也不建議配合大量動物性食品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有相關疾病的人來說,食物不能代替相關治療。單純靠食療無法達到治病目的,還應及時去醫院就醫。

自制納豆應使用商業化菌種

雖然納豆中的納豆激酶有很好的溶血栓效果,但不建議自己製作納豆食用。因為在發酵大豆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溫度等環境因素。自己製作納豆容易有雜菌混入,導致發酵失敗或者納豆激酶的含量無法保障,且其中豐富優質的植物蛋白質汙染肉毒梭菌的風險也很大,肉毒梭菌會產生肉毒素,易中毒而導致死亡。

因此,如果必須要自制納豆時,應該使用商業化菌種,並避免汙染混入致病菌。

納豆的製作工藝

大豆經過清洗、浸泡、蒸煮、接種納豆菌,在一定的溼度、40℃下使之發酵20小時左右,生產出鮮納豆產品。鮮納豆產品應冷藏或冷凍儲存。其中,大豆要經過洗滌除去表面的塵土和粘附的菌。浸泡後的大豆蒸煮要適當,一方面要熟透,使大豆中的蛋白變性充分,失去生理活性;另一方面,不可過熟、過爛,失去口感。煮熟後的大豆放涼期間注意保持周邊環境潔淨,以免被雜菌汙染。

選購與儲存方法

選購納豆要注意保質期及儲存方法。納豆也可以從超市購買。市場上的納豆多數在冷凍條件下銷售。選購時應關注產品包裝上的保質期及儲存方法等相關資訊。冷藏鮮納豆,在0—4℃的環境下,保質期通常為7天;置於-18℃的環境中冷凍,保質期可長達1年。

納豆的吃法

納豆吃法多樣,拌白米飯最簡單。傳統納豆飯是先將納豆加上醬油或日式芥末,攪拌至絲狀物出現,置於白米飯上食用。若未經攪拌便加入醬料,會使水分過多,黏性也會有所消減。

為改善口感,不少人將納豆和雞蛋、蔥、蘿蔔、柴魚等各種食材一起加工食用,蔥和芥末能覆蓋納豆特殊的氣味,讓更多消費者接受納豆的味道。在我國東北,有人把納豆和砂糖混合食用。新鮮納豆保質期較短,消費者應在保質期內儘快食用。

山藥納豆飯

材料:白飯1碗、山藥80g、生菜80g、納豆1/2盒、柴魚醬油少許

做法:山藥洗淨去皮,磨成泥狀。生菜洗淨切細絲。在白飯上依序放上生菜絲、納豆、山藥泥,最後淋上柴魚醬油。

(來源:人民網-吃貨指南綜合)

TAG: 納豆大豆激酶發酵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