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鬱的中醫分析

青少年本來充滿生機和活力,為什麼反而抑鬱呢?本文用中醫理念來分析青少年抑鬱的原因。

前幾天聽到這樣的資料:我國目前約有20%的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狀,其中4%為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症抑鬱!而這組數字還在快速上升。對於青少年而言,抑鬱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個父母現在都要引起注意:抑鬱症患者正在年齡呈現年輕化,並且主要以青少年為主。

本文詳細分析青少年抑鬱的先兆表現,從中醫理念來分析之所以產生這些表現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

抑鬱與抑鬱症不同。人人都時會有些抑鬱,但不一定發展成抑鬱症。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出現一些表現時,要及時幫助解決,特別是要預防孩子患上抑鬱症。

青少年抑鬱的中醫分析

一、抑鬱出於心與心包

我從中醫來分析,抑鬱是心神失暢。其病狀是失去快樂,故病位當在心與心包。

一則,心主神明,心含君火,心在志為喜。若一個人失去快樂,源於心神不明。抑鬱的症狀核心是不再快樂了,這即與心神不和有關。

二則,《內經》雲:“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唐代大醫王冰注曰:“膻中者,在胸中兩乳間,為氣之海。然心主為君,以敷宣教令,膻中主氣,以分佈陰陽。氣和志適,則喜樂由生;分佈陰陽,故官為臣使也。”明代大醫吳昆則認為:“主化氣而承治節,宣神明者也,是行君相之令,故曰臣使。”我的理解是,心為君,心其志在喜,如君主釋出政令;膻中為臣,膻中主代君行令。以喜而言,產生於心,輸佈於膻中。膻中通於心包。進一步說,膻中陰陽和暢,心神可以自由輸布,則人會氣和志閒,神清氣爽,有喜有樂,不會抑鬱。

三則,為什麼會抑鬱?我認為源於心和心包的功能失調,於心而言,君火不明,心神失和,則產生不了喜樂。於心包而言,膻中失和,喜樂不出,人的精神即被抑鬱等負面情緒所掩蓋。

二、青少年抑鬱的先兆表現分析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出現以下這些表現,一定及時和孩子溝通,必要的時候需要心理醫生介入。

一則,反抗父母

孩子出現非常明顯的逆反心理,處處跟父母對著幹。表現為或無端對父母發脾氣;或辱罵父母;或遭遇一點小事不順心就發火;或夜不歸宿;或打砸物品;或厭食;或逃學等等。

孩子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處於無助狀態時,就容易產生心理不穩定,表現為各種形式的暴怒。

從中醫來分析,這是心不主神的表現。因為心量偏小,或心氣不足,不能承受過大的壓力或刺激,導致心神不安。按往聖先賢的智慧,“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作為父母我們要反省,是不是自己忽視了孩子的需求,或者給了孩子過大的壓力,或者一些事情沒讓孩子滿意。與孩子深刻交流一下,往往可以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二則,自我封閉

有的孩子放學後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出門,不和同學交往,不與任何人交流,生活中也沒有朋友。甚至父母敲門都嫌煩,回家幾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問話幾乎不迴應。

有的孩子這樣說:“每天的傍晚對我來說是最難熬的,我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也不想想。我就是覺得煩、討厭別人和我說話、討厭與任何人接觸,如果可以我想一直躺在床上,什麼都與我無關……”

從中醫來分析,陽主動,陰主靜。孩子得木性,木主生髮,正常的表現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活潑好動。這是孩子宣暢的自然表現。反之,若孩子過靜,拒絕與人交流,甚至不想見人,這是陰盛而陽衰之象,表示孩子的心陽不足了。

中醫可以用針灸或湯藥來治療,能調暢孩子的陽氣,讓孩子的陽氣正常宣暢,讓君火明亮,這樣孩子就能開啟心扉,願意交流,願意交朋友了。

比如,前幾天診治一位小學六年級的抑鬱症患者,經細心交流後取得孩子同意幫助針灸,針風池、風府、百會、印堂、四關、足三里諸穴,留針半小時許出針,孩子的心神和暢了,就開始有說有笑,與我們自由交流了。

三則,長期的消極情緒

孩子會經常表現出負面情緒和自卑情緒,表達對生活的失望,厭惡自我。比如,說自己一無是處,對中考和高中表現出極大地自卑心理,不時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說一些消極厭世的話。

從中醫來分析,這也是心陽不振,導致心神失和的表現。人為什麼會有自信?自信源於心神的和暢和君火的明亮。失去自信的人,其心陽不足,君火失明。孩子本得木氣,木升則化火,木火旺盛則精神健旺,活力十足。若孩子被壓抑太過,木氣不能生髮,就可能化火不足,導致心神失養,進而表現為消失情緒。可以說,所有的消極情緒都源於心陽不振。

四則,成績突然下降

孩子原本成績優異,最近一段時間卻突然大幅度下滑。孩子表現出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為什麼成績突然下降?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往往是孩子的心理有了問題。《內經》認為:“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孩子不想學習,這是意與志出了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心神出了問題。從中醫來分析,心能任物,所以能獲得滿意的學習成績。成績之所以下降,源於心能任物的能力下降,這與心神失養相關。

五則,身體暗示

有的孩子會向父母描述,說自己的身體出現某種不適,比如頭暈、胸悶、噁心、四肢乏力、體重下降、嗜睡或失眠等等。若去醫院做各種檢查,卻查不出原因,可能這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而且最有可能的就是抑鬱症。

從中醫來分析,生命有形與神兩個層次。形為標,神為本,神影響著形的功能。若心神失和,就可能會出現形體上的問題,或者自覺形體出現了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去治形體上的病,卻不知有時是心神不和所導致的。

進一步說,多數慢性疾病之所以纏綿難愈,就是因為背後隱藏著一個或多個未能撫平的負面情緒。比如,怨傷脾,恨傷心,煩傷腎,怒傷肝,惱傷肺,這些負面情緒影響五臟的功能,會導致相關的疾病。我們若只治區域性的病,卻忽視了調暢情緒,那只是治標不治本。當孩子的心神出現問題時,就容易表現為一些形體上的不適,對於這一點,我們作為父母要懂得。

六則,表情遲鈍

若見孩子的眼睛沒有神采,面部表情較少,肢體動作也很少。這就要高度懷疑可能是患有抑鬱症了。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正常人眼睛明亮,靈動有神,因為心靈舒暢。反之,若見孩子長期出現眼睛無神,且睡眠正常,往往是心神出了問題。心神開竅於眼睛,心神不和,眼睛亦會失去神采。伴隨著的,是面部表情減少,顯得呆滯,缺乏活力;或肢體動作減少,不願動,這些都是心不主神明相關。因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神失養,則五臟亦失其主導。比如,脾主四肢,脾失心神之主則四肢少動;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面,若心神失養,則面部亦失去精神。

七則,大發脾氣,或自殘傾向

有時孩子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甚至自殘,這往往不是孩子的性格不好,是心理有問題的表現。臨床所見,不少抑鬱症患者最開始出現自殘行為。

從中醫來分析,心身和諧才是真正的健康,光是身體健康還遠遠不夠。今時我們給了孩子過大的學業壓力,壓力過大傷肝,導致肝失疏洩,木氣鬱滯;久思則傷脾,導致四肢無力,面色萎黃;壓力過大亦傷心神,導致心神不和。結果就是不但孩子的身體失去了健康,而且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得木性,木喜舒暢而惡抑鬱。正如小苗要生長,需要陽光和雨露。取類比象,我們對孩子要多些安慰、支援、鼓勵、獎勵、關愛,儘量少訓斥,少施壓,少處罰,讓孩子心情舒暢,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助於孩子心理健康,且能茁壯成長。

三、產生青少年抑鬱的原因分析

我們都愛孩子,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成就。並且,我們都努力幫助自己的孩子身體和精神都健康。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的抑鬱發病率如此之高?!是誰在害我們的孩子!

一位網友分析地非常深刻:將來孩子們的危機是被社會競爭折騰的太過而導致的精神問題。太多孩子自慘,抑鬱,一是缺愛,缺關注,缺自信,父母都太忙了,顧不上照顧到他們的成長,在學校或社會受挫後,近而封閉自己。再就是缺乏運動,陽氣被鬱,躲在自己的世界或網路世界。社會是發展了,但人卻活的不是那個味了。無助,無奈。怎麼健康?天天呼籲健康,健康卻離人更遠。大環境,很小的孩子都在患心疾了。可怕,可悲,可泣。

簡單來說,造成青少年的抑鬱症高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青少年來說,因為體質虛弱,心陽不振,心神不足,容易受到各種負面情緒和事件的影響而誘發抑鬱;從外界環境而言,社會人心浮躁、追求物慾享受、生活工作壓力大、三觀不正等諸多原因,都容易讓青少年產生抑鬱。

怎麼辦?外界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的觀點是,青少年自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心神安和,努力正心修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保持一身正信正念,自然可以面對各種壓力和負面刺激,而不容易產生精神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也有責任幫助孩子順利成長,特別是幫助孩子的身心歸於和諧。我的建議是,父母要行的正,做好孩子的表率。比如,父母關係要和諧,父母要做好自己的道,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正氣。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的身心也將歸於和諧。(董洪濤)

TAG: 孩子心神抑鬱父母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