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報告:成人甲狀腺全切後功能性甲狀腺組織再生

作者:醫脈通ENDO報道小組

醫脈通編譯報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美國時間3月21日,2021年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ENDO)繼續召開。在本屆ENDO大會上,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亞利桑那大學的Pawarid Techathaveewat博士,報告了一例“經甲狀腺次全切除後,功能性甲狀腺組織再生的罕見病例”。

通常認為成人甲狀腺不可再生

甲狀腺是咽部在胚胎時期最早出現的結構,成人甲狀腺被認為是休眠器官或不可再生。在這個背景下,甲狀腺全切或次全切術成為了壓迫性非惡性甲狀腺腫的治療方法。雖然,在垂體促甲狀腺激素(TSH)刺激下,理論上有可能再生但非常少見。因此,抑制性TSH治療目前也僅適用於甲狀腺的惡性腫瘤。

病例報告——次全切後甲狀腺的罕見再生

Pawarid Techathaveewat博士報告了一例罕見病例,患者為男性,58歲,因良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接受了甲狀腺次全切除術,隨後數年中,其正常甲狀腺組織快速再生,並且由單側殘片擴充套件到兩葉。

2006年,病人因持續壓迫症狀接受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術後併發醫源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需補充鈣和骨化三醇。手術隨訪,床邊超聲檢查發現在右

側甲狀腺窩有微小的殘餘組織,病理為良性。

從那時起,為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

病人需接受左甲狀腺素的完全替代治療。

2011年期間,患者主訴出現新的球狀感、吞嚥困難和嗓音改變,最初認為是胃腸道問題引起的。

頸部超聲意外顯示5.7釐米的正常右側甲狀腺葉,左側沒有任何組織,也沒有發現結節。

為了確保該腫塊是甲狀腺源性的,隨即行細針抽吸術,病理結果為良性。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報告:成人甲狀腺全切後功能性甲狀腺組織再生

圖1 2011年甲狀腺超聲結果:A)右側橫切面意外顯示右側5。7cm的甲狀腺組織;B)左側甲狀腺床橫切面,甲狀腺組織不明顯

由於出現新生組織,曾討論是否進行探查性手術,但考慮到術後併發症高風險,決定每年進行甲狀腺超聲進行監測。

有趣的是,患者的左旋甲狀腺素的需求也呈下降趨勢,劑量不及初始劑量的一半。

2013年,超聲發現其左側甲狀腺出現顯著增長(1。7cm),六個月後複查,發現其右側正常甲狀腺從5。7釐米增加到6。1釐米,左側從1。7cm增加到2。1cm。患者否認壓迫症狀惡化,因此決定繼續頸部超聲監測。此外,

他在2013年初,每天僅服用25微克的左旋甲狀腺素,同年晚些時候停藥。

2020年,其甲狀腺右葉大小增加到6。4cm,左葉為2。4cm,均開始出現多個結節,我們對其中幾個結節進行了FNA檢查,病理結果均為良性。計劃在2021年再次進行密切監測。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報告:成人甲狀腺全切後功能性甲狀腺組織再生

圖2 2020年超聲結果:A) 右側橫切面顯示右側甲狀腺組織增大;B) 左橫切面顯示左側甲狀腺組織生長。

病例討論

當患者因良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接受甲狀腺切除術時,甲狀腺功能通常是隨訪期間唯一會進行的常規檢查方案,一般情況不會進行影像學檢查。雖然手術被認為是根治性治療方案,但仍有腺體再生甚至疾病復發的可能,這點在我們的病例中得到了證實。

生理學上,TSH刺激剩餘的甲狀腺組織生長是一種已知現象,但像此病例中的擴散再生機制仍然未知,一種可能的機制是RAS突變,這種突變通常存在於甲狀腺惡性腫瘤中,但也可能存在於良性組織中,如濾泡腺瘤,從而導致更強的生長潛力。

目前對於甲狀腺切除術後的良性甲狀腺腫,行輔助抑制TSH治療或放射性碘消融治療仍不常見,且存在爭議,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

雖然功能性甲狀腺組織再生極為罕見,但當甲狀腺替代劑量有明顯變化或出現新的口咽症狀時,應特別注意臨床疑點。醫生們必須意識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因為新的甲狀腺結節也可能在新的甲狀腺組織中發展,因此應進行細針抽吸。

臨床啟示

Pawarid Techathaveewat博士最後提及,功能性甲狀腺組織再生極為罕見,但本病例提示我們,當甲狀腺替代劑量發生顯著變化或出現任何新的口咽症狀時,可能要考慮進行頸部超聲檢查。

TAG: 甲狀腺再生超聲組織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