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雲南滋味,其實藏在了稀豆粉裡

如果說,想真正感受一座城市的歷史特色,除了從古老的歷史建築中體會之外,更重要的是從這個地方生活的人身上去發現那些歲月難以泯滅的文化傳統。而每個地方的市井中的飲食習慣,就是沉澱下來的文化重要表現,更是一個地方風格的彰顯。

地道雲南滋味,其實藏在了稀豆粉裡

和廣為人知的小鍋米線、烤餌塊、臭豆腐等小吃不同,稀豆粉似乎是隻屬於雲南人的隱藏美味。大家都有喝稀豆粉做早餐的習慣。而越是古樸原始的村鎮,越容易找到本地人追捧的稀豆粉小攤。

地道雲南滋味,其實藏在了稀豆粉裡

在騰衝,青石板巷口,數百年的老宅門前,或者古樹下、戲臺邊,一隻土陶大口罈子、一口溫熱的舊鐵鍋,一張擦得泛白的松木方桌,和一下子數不過來的顏色繽紛、口味不一的佐料。

貪心的食客可以在碗裡同時加上紅彤彤的辣椒油、花椒油、黑醬油、金黃色的大蒜油、再加一點嫩綠的香蔥,碗中的一大勺淡黃色的稀豆粉都幾乎看不到了。只聞著撲鼻的豌豆香氣,捧起碗就想往嘴邊送!

地道雲南滋味,其實藏在了稀豆粉裡

搭配著粑粑、餌絲、米線、油條一起吃,看似普通隨意,可正是稀豆粉的這種包容性和善變,讓它成為了雲南人難以從記憶中捨棄的食物,一天不吃就感覺少了點兒什麼。

稀豆粉吃起來有點像北方的麵茶,據說這種食物確實是從中原流傳而來,由於雲南沒有種植製作麵茶的糜子,於是當地人機智地用豌豆作為替代品,創造出了稀豆粉。

地道雲南滋味,其實藏在了稀豆粉裡

一粒豌豆,經過數道手工的製作後,終於變成黏度適中的糊狀,散發出鮮亮的色澤和香甜的氣息。這依賴於代代相傳的古老經驗和飲食智慧,比如稀豆粉製作時,只能順著一個方向攪拌。

地道雲南滋味,其實藏在了稀豆粉裡

這一碗看似普通的稀豆粉,亦是時間雕琢,與細緻的手工,還有合適的火候,巧妙碰撞之後才能誕生的好滋味。

TAG: 豆粉豌豆麵茶米線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