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訊息!抑鬱症發病機制研究喜獲進展

好訊息!抑鬱症發病機制研究喜獲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江寧研究組與合作者發現,位於下丘腦室旁核的興奮性突觸後蛋白PSD-93,在抑鬱症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神經病理學學報》,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在抑鬱症中的突觸調節提供了直接證據。

好訊息!抑鬱症發病機制研究喜獲進展

抑鬱症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但其發病機制仍不清楚。其中,興奮性突觸的異常調節,是近年來受到高度關注的假說之一。而應激導致的抑鬱症發病,則是經典假說之一。

根據應激假說,長期處於高壓生活狀態等持續高應激狀態導致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過度啟用,是抑鬱症發病的關鍵機制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是由下丘腦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是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中樞驅動力。在腦內所有的神經元都接受興奮性或抑制性突觸調節,然而CRH神經元參與抑鬱症發病的突觸調節機制仍不清楚。

作為細胞膜相關鳥苷酸激酶家族的一個重要成員,興奮性突觸後蛋白PSD-93在興奮性突觸後受體的錨定、位移以及訊號傳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該研究首先確認了PSD-93與CRH存在共定位。周江寧研究組採用基因操作小鼠,結合行為學、腦片膜片鉗、化學遺傳學和在體光纖記錄等技術研究發現,過表達PSD-93能夠增進CRH神經元的突觸傳遞活性,使小鼠出現抑鬱樣行為;

降低PSD-93的表達水平能夠減弱CRH神經元的突觸活性,從而產生抗抑鬱效應,並探索了這一現象產生的可能機制。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抑鬱患者的死後人腦樣本中發現,PSD-93與CRH共定位的細胞密度顯著增加。

這一成果加深了人們對抑鬱症下丘腦興奮性突觸失調神經基礎的理解,推進了抑鬱症發病中興奮性突觸假說、應激假說和炎症免疫假說的整合。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釋出,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絡。

TAG: 突觸抑鬱症PSD93C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