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很多女性都陷入了婦科炎症的七大誤區,快看看你被坑了嗎?

作者: 陳燕(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女性朋友常受婦科炎症困擾,好像一不小心就會被盯上。為了和婦科炎症鬥智鬥勇,自行買了很多洗液,或者自行吃一些抗生素,亦或是聽信閨蜜們的一些偏方。

但是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哪些是科學的,哪些可能是錯誤的認識?

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認識婦科炎症的“撥亂反正”時間。

誤區1:沒有性生活就不會得婦科炎症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會發生婦科炎症:

其一,女性的外陰、陰道與尿道、肛門相鄰,容易受到外界病原體的汙染而發生炎症;

其二,陰道中本身就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與陰道保持動態平衡,不會致病,但是在分娩、經期、流產、各種宮腔操作以及抵抗力下降時,陰道平衡可能會被打破,導致炎症的發生。

由此可見,引起婦科炎症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性生活。

即使沒有性生活,日常也需注意個人衛生和護理,不然也有可能得婦科炎症。

當然,性生活也可能導致一些炎症發生,如滴蟲性陰道炎就會透過性傳播。

警惕!很多女性都陷入了婦科炎症的七大誤區,快看看你被坑了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2:過度清洗外陰和陰道

有些女性朋友過於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用香皂、沐浴液,甚至使用具有殺菌功能的洗劑清洗外陰,甚至進行陰道灌洗。

香皂、沐浴液等清潔物品大多是鹼性的,會破壞陰道的弱酸性環境,使得陰道內有益的乳酸桿菌受抑制,而其他細菌過度生長,破壞陰道的自潔功能,還可導致外界病原體入侵,造成感染。

那麼,如何正確清洗呢?如果沒有外陰瘙癢等不適情況,健康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就可以達到清潔的作用。

誤區3:“癢癢”我忍著,多洗洗就會好

有些女性即使出現了外陰瘙癢、陰道分泌物多、異味等情況,出於各種原因不去看醫生,認為多用清水洗洗就會好。

但其實,當出現了不適症狀,大多是已經發生了感染,清水沖洗往往起不到緩解作用,此時建議您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您病情的嚴重程度,指導用藥以及如何清洗。

誤區4:既然是炎症,自己買抗生素用就行了

很多女性認為婦科炎症不是什麼大病,或者有些人羞於就醫,就自行購買抗生素藥物使用,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婦科炎症也分種類,不同炎症的用藥可能大相徑庭,比如萎縮性陰道炎的治療要增加陰道黏膜的屏障作用,滴蟲性陰道炎要抗滴蟲治療,而黴菌性陰道炎則需要抗真菌治療。

盲目濫用抗生素,不僅治療效果欠佳,還會使病菌耐藥,可能會抑制陰道有益菌的生長,破壞正常陰道弱酸性環境,致使有害菌肆無忌憚地生長。

所以,一定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出現問題,請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警惕!很多女性都陷入了婦科炎症的七大誤區,快看看你被坑了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5:多喝酸奶、吃益生菌對防治陰道炎有用

很多女性也知道,乳桿菌對維持正常的陰道微環境有益,而酸奶、益生菌都含有乳桿菌。

所以有些人理所當然的以為,多喝酸奶能防治陰道炎。這是毫無依據的錯誤觀點。

乳桿菌有許多型別,育齡女性的陰道以捲曲乳桿菌、加塞乳桿菌、惰性乳桿菌和詹氏乳桿菌最多見,除此之外,還有相對較少量的陰道乳桿菌、乾酪乳桿菌、陰部乳桿菌、德氏乳桿菌、發酵乳桿菌等。

而酸奶中常見的有益菌包括保加利亞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這些菌群和陰道中的有益菌並不相同。

而益生菌需在人體內定植才有效,也就是說,這些外來的益生菌要能夠在陰道中留下來,並且和體內的菌群和諧共處才可以。

無論是喝酸奶還是吃益生菌,都是經過消化道,而非陰道,無法定值在陰道。

不過,如果真的存在陰道菌群失調,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外用的益生菌製劑,但是在正常情況下,不建議使用益生菌來預防炎症。

誤區6:出現宮頸糜爛、盆腔積液,一定是得了婦科炎症

有些女性做婦科查體發現宮頸糜爛,嚇得不得了。

實際上宮頸糜爛是一種生理性改變,在生育年齡很常見,在排除了宮頸癌和癌前病變之後,如果沒有白帶多、異味等情況,無需特殊關注。

還有一些女性做超聲檢查,提示盆腔積液,也會很慌張。

其實,在月經前後、排卵後,女性盆腔出現少量液體是正常現象,並不是炎症。如果沒有明顯的腰腹痛,就不用緊張。

警惕!很多女性都陷入了婦科炎症的七大誤區,快看看你被坑了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誤區7:天天使用護墊,而不是勤換洗內褲

不少女性朋友喜歡天天用護墊,認為既衛生,又可以免去清洗內褲的麻煩,其實不然。

衛生護墊和衛生巾一般透氣性不佳,在月經期短時間應用確實提供了方便,但是如果長期使用或者更換不及時,特別容易誘發外陰炎或陰道炎。

外陰位置特殊,女性必須養成經常清洗的習慣,同時一定要勤換洗內褲,方可減少婦科炎症的發生。

看了以上幾點常見誤區,是不是您對婦科炎症的認識更進了一步?

最後提醒您:記得平時多鍛鍊,增加機體的抵抗力,以預防炎症的發生。如果出現不適症狀,一定要早就醫,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TAG: 陰道婦科炎症桿菌益生菌外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