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今天的養生雲學堂主講內容是【中醫說夏養心!專家教你如何保護心臟!】,重點知識我們幫您整理好啦,受邀專家是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李偉英

part一

夏日時光,為什麼需要養心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四時相合,五臟各有其所主的季節,而夏季正是與心相通。歷代醫家都曾經在典籍中提到過,心與夏氣相通,心氣通於夏,這樣的理論。為什麼中醫會有這樣的認識呢?或者說為什麼夏季需要養心呢?

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圖源:壹伴無版權圖片

【專家】 “心應夏”出自《素問·六節藏象論》,其雲:“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中醫的心為並不僅僅是解剖上的心,而是包括臟腑、形體、官竅在內的功能系統,不僅包括血肉之心,還包括了神明之心以及機體中每一個具長養之性或處於長養的調節狀態的組織和細胞。對應病理,中醫心繫統疾病可出現心血管疾病,也可出現一些神志類疾病(心主神明)。

1。 心中陽氣具有溫煦、推動作用。心在五行屬火,而心的功能主要以陽氣為用,按陰陽歸屬則心為陽 。所以心屬火、屬陽與夏季氣候炎熱屬陽、屬火相通應 。

2。 心應夏理論與現代流行病調查的結果具有相似之處。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心血管系統疾病 發病規律有明顯的季節性傾向。總體看來,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病率與季節因素密切相關,但主要與夏 、冬兩季最為相關。大致認為夏季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病的低谷,冬季為發病高峰期,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夏季為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病第2高峰期。各地報道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地域、人種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關。流行病學揭示出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病規律與《內經》記載的心應夏理論相似。

所以不難發現,夏季也是調補、養護心臟的一個好時節。

part二

辯證為先,有的放矢養護心

【主持人】對於中醫來說,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都離不開辨證論治。。辨清證候是指導用藥的前提,當然也可以指導相應的養生方法和注意。那麼從養心的角度來說,心這樣的臟腑,最容易遇到哪些情況的症候變化呢?

【專家】典型的心繫病證有以下這些。

1. 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證在夏季非常常見,主要是心的陽熱之火亢盛,實火內熾導致的疾病。

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5志過激鬱而化火,或是邪熱內陷,亦可能因為過食肥甘,厚膩之品久而化生火熱。

心火亢盛證辨證:證候比較典型,很多人在夏季遇到的口舌生瘡,尤其是舌尖紅、潰瘍,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心火上炎導致的。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心繫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口腔咽口?這其實是因為舌為心之苗,心主舌,傾斜的落脈也上達咽喉。所以我們的口腔咽喉與心的關係非常密切。

2. 心陽虛衰

心陽不足多繫心氣不足病情嚴重發展而來;亦可由於寒溼、痰飲之邪阻抑心陽;或素體陽虛,心陽不振;或思慮傷神,心氣受損;或久病失養等所致。

心陽虧虛常見心慌心悸,心率減緩,胃寒肢冷,氣短乏力,短氣懶言,納差,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口唇紫紺。舌苔通常是白的,苔質比較滑。

治則:補心氣,溫心陽,多用溫補心陽、健脾益氣、理氣活血藥物成方。(推薦一個經典方劑,不需要涉及克數)

3.心陰虛

心陰虛證是指陰液不足,心失所養,虛熱內擾,以心煩、心悸、失眠及陰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

證候: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治則: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4.心血瘀阻

心脈的正常執行與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利三者有關。若因久病體虛,思慮勞心過度,心之陽氣不足以推動血液執行,則容易導致瘀血內阻、氣機阻滯,而使心脈受阻出現心血瘀阻證。

主要證候:心悸,胸悶,心痛時作,痛有定處,如刺如絞,口唇青紫,舌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或結代。證候特徵本證以心脈血瘀引起心痛為主要表現,可兼見舌脈的血瘀徵象,或伴有氣滯、寒凝、氣虛表現。

治則:活血化瘀、溫通心陽,可選用血府逐瘀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等。

part三

飲食起居中的養心竅門

1. 養心的藥食同源之品

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2. 生活起居注意

1、晚睡早起,保證午休,夏季養心務必睡好,究竟哪種睡姿最有助於健康呢?

①仰臥式:

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頭頸和軀幹基本保持在同一直線上,身體很放鬆,但是仰臥的時候也會壓迫到背部的肌肉,尤其是雙手舉上去的姿勢,肌肉會更加緊繃。另外,仰臥時,口腔中的懸雍垂會下垂,會引起氣道阻塞,出現打鼾的現象。

②俯臥式:

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俯臥式會壓迫胸腹、會引起心臟血液的不好。另外,肺的呼吸也會受到障礙,泌尿系統也會受到壓迫。臉朝下也會導致臉部的變形,面部的血液迴圈不好,出現色斑、色暗淡。

③蜷縮式:

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蜷縮式會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對氣血迴圈非常不好。醒來後容易出現腰痠背疼、腰肌勞損的情況。

④側臥式:

專家告訴我們右側臥位是最提倡的,右側臥位的睡姿是將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右手護住耳朵,左手放在一邊。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那種方式都存在著一面壓迫到另一面的情況,所以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對於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而言,還有一些睡姿時要避免出現的,例如患有肺氣腫或是哮喘的患者不能平臥,睡覺時應抬高枕頭;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睡覺時也應抬高枕頭,並且入睡前儘量採用右側臥位,醒來的時候是其他姿勢也不要擔心,這都是讓身體放鬆的姿勢。

夏季白晝長,夜晚短,可以晚睡早起,適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是不能太晚,不要超過晚上十一點。早上的起床時間也要比在春天時稍早一點,5—6點起床為宜。中午適當小睡,讓大腦和身體能得到休息,但午休時間不宜過長,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午休後也不要立刻起床,最好靜臥10分鐘。由於腦血管硬化變窄而出現頭暈的人,不宜午休。

2、早起晨練,鍛鍊身體

中醫養生中講究“冬藏夏放”,冬天要注意藏養,夏天則要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夏天是晨練的好時節,大家應早睡早起,加強鍛鍊,增強自身免疫力。但是,夏天運動量不宜太大,天氣炎熱,出汗太多,會加重對人的損耗。可以在運動的時候,多備一些綠茶、綠豆湯,生津止渴,降溫補水。

都知道夏養心,知道為什麼要養?如何養嗎?

圖源:壹伴無版權圖片

3.戒躁制怒,養心安神

立夏之後,人們情緒可能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變得煩躁,情緒波動較大。生氣易怒最容易給心腦血管帶來損傷,因而夏季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態平和。《素問·上古大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心火內生,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特別是中老年人,每到夏季因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立夏時節可多做些偏“靜”的事情,比如練字、下棋、釣魚、養花等等,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3。 用好穴位

內關穴

位於手厥陰心包經上,是心包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備急千金要方》:“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

【定位】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神門穴

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屬於原穴。

【定位】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即: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

【功效】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補益心氣,安定心神等

膻中穴

位於任脈上。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同時也是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定位】位於兩乳頭之間,胸骨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正坐或仰臥位,在人體的胸部人體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平第4肋間,按壓有酸脹感。

【功效】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透過調節神經功能,鬆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作用。

part四

夏季養心避免誤區

1.盲目吃“苦”

很多人都知道夏季吃味苦的食材藥材可以幫助養心,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合適。苦入心,能夠養心,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而且還要先判斷自身的體質。

苦味食物屬於清瀉類食物,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虛弱,故不適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洩的患者也不宜食用苦寒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但過重的苦味或進食苦味食物過多,就會引起胃部不適、噁心、嘔吐或洩瀉等副作用,所以吃苦味食物要適量。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苦味食物都對身體有益,如不成熟的甜瓜的瓜蒂,有的黃瓜根部都會有苦味,食用後會引起胃疼、嘔吐、腹瀉等症狀,應避免食用。

2.出汗排毒

很多人認為,夏季養陽,適合多運動、多出汗,能夠幫助身體排毒、排出溼氣,這是錯誤的。祛溼需要用內在的陽氣將溼氣蒸發出來,大汗淋漓只是表層的邪氣蒸發了。

另外,夏季不應該大汗淋漓,會傷害心臟。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大汗出的時候耗傷陽氣,耗傷津液,丟失血液,對身體非常不利,容易“傷心”。反之,當心的氣血不足時,也會引起病理性的出汗,如心氣虛,表衛不固而自汗;心陰虛,陽不斂陰而盜汗。因此,我們在夏季要注意,如果身體出現出汗量異常增大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TAG: 夏季養心證候苦味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