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腎臟替代治療

掌握 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熟悉 血液透析的原理與適應證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腹膜透析的原理與適應證

瞭解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併發症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概念與特點

腎臟移植的原理,免疫抑制治療與移植物排斥反應

腎臟替代治療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替代腎臟部分排洩功能

成功的腎移植可完全恢復腎臟的功能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

Ø 利用半透膜原理,透過溶質交換清除血液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同時清除過多的液體

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

腎臟移植(kidneytransplantation)

溶質清除原理

彌散:溶質依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梯度差,從濃度高的一側向濃度低的一側移動

對流:溶質依半透膜兩側壓力梯度,從壓力高側向壓力低側移動

血液透析體外迴圈示意圖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中空纖維透析器

l 是發生溶質交換和水分清除的主要場所

l 由透析膜構成的平行中空纖維束組成

l 血液流經纖維束內腔,而透析液在纖維束外通行,透過透析膜發生溶質交換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血液透析液

l 多用碳酸氫鹽緩衝液,含有鈉、鉀、鈣、鎂、氯、葡萄糖等物質

l 鈉離子通常保持生理濃度,其餘物質可根據病人情況調整

l 透析用水純度對保證透析質量至關重要

血管通路

l 動靜脈內瘻

ž  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血液流速可達400ml/min,且便於穿刺

ž  一般需在開始血透前至少1~3個月行內瘻成形術

l 經皮雙腔深靜脈導管

ž  臨時導管:短期緊急使用

ž  長期導管:無法內瘻手術或手術失敗的長期血透病人

導管主要併發症為感染、血栓形成和靜脈狹窄

血液透析適應證

l 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衰竭

l 急性藥物或毒物中毒(如乙醇、水楊酸類藥物等)

l 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腫的急救

l 嚴重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等

抗凝治療:防止透析器和血液管路凝血

l 最常用的抗凝劑是肝素

l 一般肝素首劑量0。3~0。5mg/kg,每小時追加5~10mg,需根據病人凝血狀態個體化調整

l 存在活動性出血或出血傾向時,可選擇小劑量肝素化、區域性枸櫞酸抗凝或無抗凝劑方式

血液透析劑量與充分性

l 透析不充分是引發各種併發症和導致長期透析病人死亡的常見原因

l 血液透析一般每週3次,每次4~6小時

l 尿素清除指數(Kt/V)是評估透析充分性最常用的量化指標,以1。2~1。4較為理想

血液透析併發症

l 透析失衡綜合徵

l 低血壓

l 血栓事件

l 其它:空氣栓塞、痛性肌痙攣、透析器首次使用綜合徵、發熱、心律失常、低血糖、出血和急性溶血等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

l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是持續、緩慢清除溶質和水分的血液淨化技術總稱,傳統上需24小時維持治療,目前臨床上可根據病人病情適當調整治療時間

CRRT特點(相對於普通血透)

l 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血滲透壓變化小

l 可持續清除溶質和水分,維持內環境穩定,併為腸內、外營養創造條件

l 以對流清除為主,中、小分子物質同時清除

l 可實現床邊治療與急救

CRRT適應證

l 重症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衰竭(如合併急性肺水腫、腦水腫、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高分解代謝等)

l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

l 膿毒症

l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l 充血性心力衰竭

l 急性重症胰腺炎、藥物或毒物中毒、擠壓綜合徵、腫瘤溶解綜合徵等

腹膜透析

l 利用病人自身腹膜為半透膜的特性,透過向腹腔內灌注透析液,實現血液與透析液之間溶質交換,同時清除過多的液體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腹膜透析基本原理

l 溶質清除:主要透過彌散,即溶質依靠腹膜血管內血液與腹膜透析液間濃度梯度透過半透膜(腹膜)轉運

l 水分清除:主要透過超濾,依賴腹膜透析液的滲透壓梯度(葡萄糖濃度)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腹膜透析裝置

l 由腹透管、連線系統、腹透液組成

l 導管末端最佳位置是膀胱(子宮)直腸窩,此處為腹腔最低位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腹膜透析液

l 包括滲透劑、緩衝液、電解質3種組分

l 葡萄糖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滲透劑,濃度分為1。5%、2。5%、4。25%三種,濃度越高超濾作用越大,相同時間內清除水分越多

l 新型腹透液利用葡聚糖、氨基酸等作為滲透劑

腹膜透析適應證

l 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衰竭

l 無需特殊裝置、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對殘腎功能影響較小、無需抗凝等優勢,對某些慢性腎衰竭病人可優先考慮腹膜透析,如嬰幼兒、兒童,心血管狀態不穩定,明顯出血或出血傾向,血管條件不佳或反覆動靜脈造瘻失敗,殘餘腎功能較好,血透就診不便等

l 存在腹膜廣泛粘連、腹壁病變影響置管、嚴重腹膜缺損者,不宜選擇腹透

腹膜透析治療模式與評估

l 治療模式:以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最為常用,通常劑量為每天6~10L,白天交換3~4次,每次留腹4~6小時;夜間交換1次,留腹10 ~12小時。需個體化調整

l 腹膜轉運功能評估:腹膜平衡試驗(PET),分為高轉運、高平均轉運、低平均轉運、低轉運4種類型

l 透析充分性評估:CAPD每週尿素清除指數(Kt/V)≥1。7,每週肌酐清除率(Ccr)≥50L/1。73m2,且無毒素蓄積或容量瀦留症狀,營養狀況良好者視為透析充分

腹膜透析併發症

l 腹透管功能不良常見腹透管移位、腹透管堵塞等

l 感染包括腹透相關性腹膜炎、出口處感染和隧道感染,是腹透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也是造成技術失敗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l 疝和腹透液滲漏

腎臟移植

【醫學微視】腎臟替代治療:掌握腎臟替代治療的幾種方法| 醫學視點

成功的腎移植可全面恢復腎臟功能,相比於透析病人生活質量最佳、維持治療費用最低、存活率最高

腎臟移植供體評估

l 供體:術前需排除可能傳播給受者的感染性疾病和惡性腫瘤,並詳盡評估腎臟解剖和功能狀態

l 屍體供腎

l 活體供腎

ž  優勢

供腎缺血時間短

等待移植時間短

移植時機可選擇

組織配型理想,排斥發生率小

腎臟移植受體評估

l 腎臟移植適用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終末期腎病

l 術前全面評估受者狀態,包括心肺功能、預期壽命,及是否合併

ž  活動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結核等)

ž  新發或復發惡性腫瘤

ž  活動性消化道潰瘍

ž  進展性代謝性疾病(如草酸鹽沉積症)等

l 對其他臟器(如心、肺、肝、胰等)存在嚴重功能障礙的病人可考慮行器官聯合移植

腎臟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療

l 腎移植受者需常規使用免疫抑制劑以抑制供受體排斥反應,即免疫抑制治療,包括

l 預防性用藥,常需術後長期維持二聯或三聯免疫抑制方案:鈣調神經蛋白抑制劑(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為主,聯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和(或)黴酚酸酯、硫唑嘌呤、西羅莫司等

l 治療或逆轉排斥反應:常採用甲潑尼龍、抗胸腺細胞球蛋白( ATG )或抗淋巴細胞球蛋白( ALG )等衝擊治療

l 誘導治療:圍手術期,用於移植腎延遲復功、高危排斥、二次移植等病人,常採用ATG、抗CD25單克隆抗體等

移植腎排斥反應

l 是腎移植主要併發症,分為超急性、加速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應

l 超急性排斥反應:由於術前受者體記憶體在針對供者的抗體。一般發生在移植腎血管開放後即刻或48小時內

l 加速性排斥反應:可能與受者體記憶體在針對供者抗體有關。常發生在移植術後24小時至7天內,表現為發熱、高血壓、血尿、移植腎腫脹伴壓痛、腎功能快速減退

l 急性排斥反應:最常見,一般發生於腎移植術後1~3月內,但術後任何時期均有可能發生。表現為尿量減少、移植腎腫脹、腎功能減退等

l 慢性排斥反應:多發生在腎移植術後數月或數年,表現為腎功能進行性減退,常伴有蛋白尿、高血壓等

腎臟移植的預後

l 相比於透析,腎移植生活質量最佳、維持治療費用最低、存活率最高

l 腎移植受者術後1年存活率95%以上,5年存活率80%以上,而10年存活率達60%以上

l 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併發症、感染、腫瘤等

本章小結:

l

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

l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替代腎臟部分排洩功能,成功的腎移植可完全恢復腎臟的功能

l

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均利用半透膜(合成膜或腹膜)原理,透過與透析液進行溶質交換清除血液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同時清除過多的液體

l

相比於透析,腎移植生活質量最佳、維持治療費用最低、存活率最高;移植腎排斥反應是主要併發症,需要免疫抑制治療

————————————————————————————-

以下是可愛的原創湊字數內容

1、為何要加原創:加原創只為可以新增話題標籤。

2、為何要新增標籤:新增話題標籤後可以按照內容分類,方便大家閱讀。

3、宣告:該內容以九版內科學內容為基礎編制,為方便大家學習考試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為謝!!!

本文章並非作為疾病診治依據,如有不適,請到醫院就醫。

內科學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它涉及面廣,包括呼吸、迴圈、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內分泌及代謝、風溼等常見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一起並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

TAG: 透析腹膜腎臟移植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