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小街小巷的社群咖啡館,近年來在成都悄然生長。

它們選擇在街道紮根:店名中英摻和,要麼順口,要麼拗口;面積不大,能擺下兩張桌子的都算闊綽;設計乾淨利落,頗具匠氣與個人風格。

PAUSE咖啡的第一家門店便是如此。這家開業於2018年1月16日的店鋪,夾在三桂前街的“海之鮮燒烤”與“隆江豬腳飯”之間,面積9平方米。

儘管如此,還是比如今炙手可熱的MANNER首店大7平方米——除開製作咖啡的空間,僅有的容身之處還是讓人感到侷促。相較之下,PAUSE正對面的恆大廣場寫字樓顯得猶如龐然巨物。

某頭部外賣平臺釋出的《2021年成都咖啡外賣消費報告》顯示,去年成都咖啡商戶數量同比上漲59%,高出上海、北京、重慶、杭州、蘇州、武漢等其他城市。

成都咖啡店數量從2018年的兩千多家,躍升到2020年的4900家,而據天眼查的資料顯示,2021年成都新註冊的咖啡零售商戶超過1100家。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玩”出咖啡館

恆大廣場寫字樓人數眾多。在這棟36層高的大廈裡曾舉辦過一場內部相親會,參與人數近百。大廈俯瞰著的三桂前街,是樓裡“打工人”中午放工時覓食的好去處。

2017年的一個普通中午,住在恆大廣場附近的一名上海人從居處下樓,看到三桂前街前後都在食用午餐的人群,決定要開一家咖啡店。

上海人名叫張贇,90後,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PAUSE咖啡辦公室一旁的買手店試戴一頂鴨舌帽。他,是這家買手店的合夥人之一。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張贇告訴記者,開PAUSE的決定來得並不算突然。“2017年9月底的時候,我到318川藏線自駕。旅遊之餘,也拜訪了‘老同學’。”

他口中的‘老同學’妖妖,曾擔任過成都“古早”級別的獨立咖啡——UID咖啡(創立於2010年)的店長,後來在龍泉山腳下開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二人相遇於武漢2016世界咖啡師冠軍訓練營。“我自己在上海有過咖啡行業的從業經歷。開咖啡館的話,一來是興趣愛好;其次感覺很有機會。”兩人一拍即合。

機會首先源於市場的空白,PAUSE最初瞄準的,是咖啡外帶市場,“我們想讓PAUSE體現日常化、生活化。”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PAUSE成都首店(恆大店)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據張贇介紹,雖說成都在當時已有不少咖啡館,但不管是連鎖咖啡店還是獨立咖啡店,都還未大量涉及到“外帶”這個概念,多數人飲用咖啡的場景,還停留在店中。其次,相較之下低廉的租金讓開店顯得也很是“誘人”,“第一家店的月租金當時是6000元左右,成本只有上海的四分之一。”

外帶的理念,也體現在PAUSE的命名上。“PAUSE是一個有意義的符號。首先,它是‘暫停’的意思,像小時候玩的遊戲中的‘PLAY’與‘PAUSE’;其次,它是對稱的,中間的U設計得像一個外帶杯——這是喝咖啡不可替代的東西。”

價格也是PAUSE的優勢。與動輒30元+的星巴克相比,PAUSE才推出時的飲品,多在15-20元的區間,在不同時段,與店內的麵包一同購買,還有相應的優惠套餐。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PAUSE首店推出之後的反饋,可以用二店開張的速度來說明:兩個月後,第二家門店便在東糠市街宣告開張。這家店來得偶然,只能勉強被稱作“門店”——在“看起來生意很‘秋’”的原有餐館的基礎上,PAUSE擺上一張製作咖啡的工作臺,掛上招牌,採用‘租金+提成’的方式與原有餐館合作,旋即宣告營業。後來,由於餐館租約到期,這家“POP-UP”形態的小小分店也隨即關閉。

儘管如此,PAUSE的思路依舊在延續。在最初成立的兩年中,PAUSE相繼在東門大橋與太古裡附近開業,門店面積分別是23平方米與15平方米,由不同的設計工作室打造,風格迥異——東門大橋店以客廳為主題;太古裡店則有一幅設計師送給PAUSE的村上隆作品。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PAUSE(太古裡店)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成為網紅店

2020年,PAUSE首次離開了“寫字樓的后街”,出現在城市更新後的街區中。

城市更新,成都近年來城市發展的熱詞。2017年公示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草案中提到,“按以城市修補理念開展全方位的城市更新”。

2019年以來,“公園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局”這一全新機構在各區逐一掛牌。2021年釋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實施方案中,就包含了“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

2019年9月,猛追灣市民休閒區一期正式開街,PAUSE是其中望平濱河路一段最早入駐的咖啡館。向陽的坐落、休閒的氛圍和街區打造企業的邀請,讓張贇有了“不去開一家店就會錯過”的感覺。2020年1月,新店正式開業。

與之前相同的是,這家PAUSE店鋪所屬的建築,依然是一個老舊小區居民樓。不同的是,這間兩層的130平方米店鋪,是前三家門店面積加起來的兩倍多,被命名為“PAUSE SPACE”。

在PAUSE的推介文案中,這家店被如此闡述:“我們以WORK SHOP的形式與大家互動,將提供更佳舒適自由的辦公環境,並帶來更多的協作溝通的機會。”

PAUSE SPACE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負責這家店鋪設計的工作室提到,“內部蜿蜒錯層的高低變化,讓設計團隊第一次看到這個空間的時候就有了想創作的慾望。”最終,這間店鋪被設計為了一家錯落有致的素白樣貌,間或點綴著PAUSE品牌本身的橙色,“美人在骨不在皮”;又或者,用網友的話來粗暴概括——“ins風”“網紅店”。

成為網紅店,有些出乎張贇的意料,“我還是低估了。”這家PAUSE人頭扎堆的盛況,能在某點評網站裡網友的點評中窺見——“門口全都是一些不停拍照打卡的人”“經常沒地兒坐也沒地站”……

張贇透露道,雖說PAUSE SPACE對於品牌形象上有推動與呈現,但這家店其實是所有門店裡“投資回報最慢的一家店”,目前也在準備對門店進行調整,“有了網紅標籤之後進行價值轉換。”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PAUSE SPACE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細看下來,目前在運營的6家PAUSE其實各有差異。3家在延續“小而精”路線;2家是“網紅風”(即便不是最初打造的本意);剩下的1家則是PAUSE的“風味實驗室”,張贇說道,“新產品會在這裡測試。”

在四周稜角分明的建築的包圍下,這家位於十字路口轉角的店鋪採用了曲線造型,其靈感來自於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奧·高迪的一句名言——“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

除了曲線,屬於上帝的或許還有高成本。“材料和設計很貴”,張贇說,“但是我就是喜歡,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PAUSE Lab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實際上,除了賣咖啡以外,PAUSE還“另有所圖”。除了售賣咖啡豆以外,PAUSE還成為了某鮮奶品牌在成都的總代理,“一開始我們還得開車去機場拉貨,”隨著需求量的增大,牛奶的運輸也經歷了“空運—拼車—專車”的階段,“現在一週有兩趟。”

成都的咖啡市場瞬息萬變,新玩家還在不斷湧入,天眼查的資料顯示,2021年成都新註冊的咖啡零售商戶超過1100家。這種現象同樣也引起了張贇的關注,“像PAUSE SPACE附近的一條街,50到100米的距離,可能有10家咖啡館。”

專訪PAUSE咖啡創始人張贇:“來成都了,就不做千篇一律的事”

PAUSE Lab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現在更多把PAUSE當作一個品牌來管理。”張贇稱,PAUSE依然會“做自己”:“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與此同時,PAUSE目前還在採用自有資金運營,“還沒有到需要融資的階段。雖然現在成都咖啡館數量很多。人均攝入有多少呢?”這也是他觀察上海、成都兩地的消費習慣時產生的思考,“在上海咖啡是必需品,人越焦慮越喝咖啡。”

當被問到PAUSE未來的發展路徑時,張贇選擇用“七天的生意”來作答,“工作日滿足日常,週末滿足打卡。”至於門店發展的佈局,他透露:“下一家店會開在成都的南門。”

每日經濟新聞

TAG: PAUSE咖啡張贇成都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