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吃幾天,仍能傳承千年,老家的碾轉憑啥登上《風味人間》?

作為一個吃貨,陳曉卿導演的《舌尖上的中國》為我推開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門,以前只知道什麼東西好吃,不好吃,該去哪兒吃,卻不知道在每一種吃食背後,都有一種文化,許多故事。

一年只吃幾天,仍能傳承千年,老家的碾轉憑啥登上《風味人間》?

陳曉卿導演的最新制作的《風味人間》裡,提到了我們家鄉的一種美食,叫:碾轉。對很多河南人來說,碾轉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深處,關於家鄉的記憶。小時候每到臨近麥收,那幾天就有碾轉吃,大人會去剛剛黃稍的麥田裡採些青,煮熟之後用搓衣板搓下綠色的麥粒,用簸箕簸乾淨麥糠,剩下的麥仁兒倒進石碾子,一圈一圈推動,碾轉就像麵條一樣,從石磨裡一根根鑽了出來。

這種加工方式便是碾轉這個名字的由來。碾轉吃法很多,因為已經煮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搭配時令的蔬菜,再加蒜末、辣椒、香油,做成冷盤,可以煮成碾轉湯,或者炒雞蛋,怎麼吃的都好吃。

一年只吃幾天,仍能傳承千年,老家的碾轉憑啥登上《風味人間》?

但想要吃到新鮮的碾轉,一年也就那麼幾天時間。早了麥子還沒掛穗,晚了又都熟透該收穫了。但也是因為就那麼幾天可以吃到,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些,這個時候走進任何一戶人家裡,迎面而來的都是怡人的麥香,彷彿在對你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但其實,碾轉最開始並不是用來“嘗新”,而是用來應對一年裡,新麥還沒成熟,陳糧已經吃完的“青黃不接”的時候,尤其是有些年份遭遇乾旱、蝗災,導致頭一年糧食減產,到第二年麥子成熟前,已經有很多家庭斷糧,餓殍遍地。這個時候,剛灌漿的小麥就是老百姓救命的糧,人們把這些青麥割回家,用火燒熟了,再用手搓著直接吃進肚子。

一年只吃幾天,仍能傳承千年,老家的碾轉憑啥登上《風味人間》?

年復一年,青黃交接時吃青麥成了習慣,一開始人們只是用火烤了,手搓著吃,慢慢的大家就覺得這種吃法太單一,用碾子碾碎之後,便能得到可以加入調料伴著吃的“碾轉”。雖然一年裡也就能吃那麼幾天,但“碾轉”這種食物依然在中原大地傳承了上千年。千年時間裡中原“碾轉”的名氣越來越大,以至多個朝代的皇帝都會在這個時節讓當地官員專門找人進宮製作。

不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碾轉的意義非常簡單:就是故鄉的味道。而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離家越來越遠,以及在農村也很難再找到石磨等多種原因,如今我們已經極少能在青黃相接的時候吃到這份兒好滋味了。

一年只吃幾天,仍能傳承千年,老家的碾轉憑啥登上《風味人間》?

至於入選《風味人間》,陳曉卿導演說:之所以選中碾轉,是因為它是一種“稍縱即逝”的美食,據說在家鄉,“碾轉”已經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希望它能繼續傳承,到下一個千年。

TAG: 碾轉陳曉卿好吃青黃幾天